APP下载

色彩教学理念的重构及其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20-05-10汪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人文色彩理念

汪洋

[摘           要]  色彩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色系的认识,以及对色彩的应用与体验等,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色彩教学理念已经难以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固化的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对色彩的联想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构色彩教学理念并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色彩思维模式。探讨了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色彩重构以及教学改革创新的对策,以便促进学生能够全面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    键   词]  色彩教学理念;改革;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164-02

色彩是一种视觉元素,也是在设计环节中最能够产生艺术性的主要元素之一,同时色彩能够引起人们心灵的感知与记忆,并通过对色彩的观看与感悟产生联想与认识等,因此,色彩教学是广告专业以及动画专业等基础性的学科。但是在新形势下,色彩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固化以及教学目标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等,使得色彩教学的效率难以有极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对原有的色彩教学理念进行重构,使用全新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与教学,让学生对色彩学习有全面的认识并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一、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单一,教学方式陈旧

在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之下,要求在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以及团队协作中提升学习能力,进而增强综合素质。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色彩教学的教师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讲解,部分教师认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学生讲述更多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更高,其实不然。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接受与消化的过程,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对教学枯燥的讲解会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深化理解与联想。

(二)缺少完善的色彩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的过程,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学”的过程。但是目前很多色彩教学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较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等不了解,很多教师将学生的理论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多色彩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后作業对学生进行打分,以此来判断学生色彩学习的优劣性,很多学生就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色彩调配方面,没有从色彩的应用以及感性层面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在色彩学习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同时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使部分理论成绩较差的学生形成了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色彩教学与市场相脱节,人文情感感知不足

色彩教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色彩教学需要学生对色彩的感悟与灵感,需要学生涉及更多的色彩构图,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思考,对色彩的学习得出全新的认识与见解,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保持创新的思维,灵活地将色彩理论应用在实践中。首先,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色彩教学课程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对色彩实践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及市场接触活动等,使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比较低,难以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其次,很多色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文情感的教学有所忽视,学生对色彩学习的人文性感知不足,比如达·芬奇的著作《蒙娜丽莎》,将色彩与光学有效结合,并融入了对人文情感的深入分析等,使得作品能够成为经典之作。再如塞尚的著作《埃斯泰克的海湾》,整个画作将自然风光以及色彩的应用发挥到极致,展现了具有冲击力的色彩画卷。如果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对人文情感的渗透不足,那么学生的作品就会缺乏生机,学生就难以深刻地感知色彩应用的表现手法,因此,教师要注意对人文情感的渗透。

二、色彩教学理念的重构及其教学改革创新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色彩教学理念的重构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新色彩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丰富的教学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色彩主要是由创作者对生理、心理以及物理等多种元素产生的一种具有综合性的感知,教师应该将色彩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以及感悟的机会,鼓励学生应用对色彩的不同感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其次,教师要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抽象的色彩理论知识转变为形象化与具体化的内容,比如使用多媒体、微课等设备,将色彩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制作成五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其能够突破传统课堂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更多具有色彩冲击力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知色彩的知识,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并应用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梵高的《星空》《向日葵》等作品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对色彩的搭配以及构图效果等进行对比体会,这样不仅能够将色彩教学的课堂灵活化,转变教师枯燥的讲解方式,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受美,并应用美,对色彩有了全新的认识与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關系。其次,教师不能仅仅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或者课后作业等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背景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学生在色彩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异性,因此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性,并按照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能力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比如有些学生对色彩的感悟能力比较弱,但是在整体的构图方面却比较强;有些学生对整体的构图能力比较弱,但是其对色彩的使用与搭配能力比较强,因此教师就需要因材施教,转变传统色彩教学中笼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自主思考以及团队协作的方式,提升色彩教学的整体效率。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与色彩学习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与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开展色彩创作大赛、色彩设计展览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色彩学习与设计中。另外,教师还要将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细化,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融合对学生课堂表现、创新能力、色彩搭配、色彩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还应该对色彩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其寻找正确的色彩学习方法,获得色彩学习中的乐趣与自信心,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三)色彩教学需要凸显人文性

色彩设计中学生对原始色系的认知并不是理性的思考,而是在人文情感的体验之上建立的对自然、人文的认识与感知。教师在应用色系补充图像元素的过程中,搭配色彩或者调色并不是依赖明暗色系固化的思维,而是依赖学生对整个色系的敏感度。因此,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对人文体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敏感度。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解析画作本身所蕴含的元素等,比如:印象派画家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文积淀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清晰地感知偏于理性的色彩应用,同时借助对画作的临摹等实际操作手段,稳定学生的人文体验。其次,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自然事物中体验人文价值,给自然事物的创作中融入本质色差,赋予画作色彩的生命力。因此,在色彩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中,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户外实践机会,让学生对自然,对色彩有细致的观察与认识,从人物、事物中寻找色彩搭配的灵感。

(四)多角度规划色彩教学方向

在新形势下,色彩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方向或者一种渠道,还需要教师结合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市场的导向性等方面的内容等,为学生扩展色彩教学方向,让学生能够从多个领域以及多个层次分析并应用色彩,将学生的专业进行延伸,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等。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为学生拓展课外教学内容,规划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前沿课堂,比如:在服装设计中,让学生对流行色的使用、全球服装设计的审美需求、民族色系等多个层面出发,分析并学习色彩的不同搭配与结合的效果,并引导学生根据对这些色彩元素的不同理解进行自我创作,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再如根据室内装饰专业的发展方向,教师就可以将混搭或者重组等设计方式融入色彩教学中,并从全国不同室内装饰的角度出发,如简约、中式、田园、东南亚、美式、地中海以及古典等风格对色彩的应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中,对比色彩的应用方式以及搭配方式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通过不同风格的学习与体验,就会转变学生原有思维中比较固化的色彩学习理念,接受新思想与新理念,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升级以及色彩的应用,对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对色彩教学理念的重构加以重视,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结合最新的色彩理念,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夯实色彩学习的理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色彩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中提升对色彩的感悟与应用能力,融合人文情感的体验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等,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以及色彩搭配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林娜.色彩设计教学理念的重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05.

[2]辛维金.基于信息化设计理念的服饰色彩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艺术教育,2014(9):142.

[3]孙秀红.任务引领型理念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落实[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11):141-143.

[4]寿斌杰.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统整教学实践探讨:以工艺美术专业色彩课统整教学为例[J].职业,2018(14):89-91.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人文色彩理念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神奇的色彩(上)
人文社科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