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探究
2020-05-10周晓雨
周晓雨
[摘 要] 如今将我国传统文化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以结合已经是必然,主要因为两者都承担培养与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可以当作思政教育极好的资源,并且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正好是传递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主要载体。分析中华优秀文化应用于大学的思政教育中的缺陷,同时对二者间的关联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两者相融的路径,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补足供应更好的借鉴。
[关 键 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136-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义深远,提倡优秀观念和行为方式流传于时代中并融入了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体系中,影响着每代中华儿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较高的价值。怎样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上接受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如何将传统文化经过实际可行的路径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内,是目前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课题。
一、中华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一)传统文化补充了学生思政教育缺陷
目前,本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想较为活跃,价值取向转变为愈发倾向于西方思潮,受到西方各种价值的冲击,崇尚金钱和追寻个人利益以及物质享受的思想在高校日渐弥漫,使现代很多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比较模糊、道德意识淡薄、没有信仰,更缺少公德意识。
(二)中华传统文化扩展了学生的思政教育
伴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更新,沉淀下来的是优秀的行为和价值观念,是如今中华文化得以繁荣的根本原因,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面和延展的理论源头。而其各种文化类型又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政教学,拓宽并充实了他们的思想内涵,让大学生的思政不断进步,基本实现了健康向上的发展目标,是丰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路径。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文化传播氛围不够
目前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很多,课堂上的氛围并不适合传统文化的传播。课堂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营造更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重点知识。可是学生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学习中,更加看重实践操办,思想政治素质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气氛不够。他们的进修兴趣不够,老师没有用有效的办法使学生对文化加以探讨,干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递。
(二)学习积极性不强
传统文化提倡的是爱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均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大学生在成长中,自身的主动性很低,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不足,学习过程掌握不到要领和重点知识,老师不能充分引领学生,他们的积极性渐渐降低。
(三)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力不足
高校传统没有创新力,直接导致课堂乏味,学生不能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老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相矛盾或不符合,不能有效传播这一内容,干扰了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传统文化不能与时俱进,降低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学习效率。
三、将中华优秀文化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
(一)加强文化熏陶力度,营造教育氛围
高校需要利用各类载体,加强文化的传播,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课程的全过程,使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报刊、微信平台等各种工具,全方位宣传优秀文化。结合本校真实情况,编写系列文案,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并拍摄优秀文化主体宣传片[1]。同时按照新时代社会发展与学生特征的改变,及时调整中华优秀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紧密联合新时代大学生各个领域、不同家庭、不同的喜好等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宣传教育类型、方法与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方位渗透到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营造出中华传统文化气氛,从而最大可能地激起新时代大学生学习这一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二)打造网络教育平台
1.开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官方平台
开设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时,应该符合大学生不同的阅读品味,并每日推送不同题材的有关文章,文章的标题应该有新意、内容要形式多样,如善于使用符合大学生习惯的网络流行语和直播、短视频等,记录身边暖心的故事,拍摄自己家乡独特文化风貌以增设视频的动态元素,建立一个完善且全方位的网络优秀文化教育体系的平台。
2.打造一个信息沟通平台
在读者发现了感兴趣的话题或是文化后,可以就自己的感想发表,跟大众开展互动,并且鼓励大学生积极给公众号投稿,被征用发表的文章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奖励从而鼓励大学生主动参加。引领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文化正能量。
3.开设优秀的传统文化网络共享课程
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把传统文化的最新成果跟课程体系结合,创设一个有号召力与影响力的课堂,以便给他们有效的指导。在课堂外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去主动搜集与之相关的内容,用其喜闻乐见的方法增加学习兴趣,高校应当加强网络平台公开课的投入,把优秀校园网络推广渗透,使用他们可以快速接受的类型和途径传播优秀文化。
(三)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传播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老师,传播者,先要自己明道,唯有如此才能承担弘扬和传承的使命,把握富足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极学习并尊重传统道德规范,才可以引领并起到示范作用。老师可以用“四有”老师的标准来鞭策自己,做中华文化的传播、模范践行者,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在讲学中找到教学内容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此外,老师要积极参加与有关科研事项和教学研讨,在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中增强对此科学知识的认识,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四)拓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1.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体系,健全的教育机制
校方可以按照新时代大学生的特性,结合本校特点和生源等真实状况,制定出适宜于不同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和工作机制内,建立工作领导组,并设置有关工作部门,全方位落实这一文化内容与务求,同时积极探究引领学生自行实践的措施,保证各项文化教育制度切实可行。此外,高校应该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情况加以全方位分析和评判,按照结果制定有效的修订与完备教育体系,努力构成多层次、多方面,适合本校学子的思政教育体系,确保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政教育评判和建议里,处理好有关制度的调节,实行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学生思政教学齐头并进。[2]
2.在教材中编写有关传统文化内容
教材是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根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进修深受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教材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必备条件,老师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教学方案汇总,同时在讲课中传输出去,按照学生所反馈的信息不断搜集与整合有关教材资料,丰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上的内容。在课余时间更加高效地工作,将课堂教材安排加以调研,认识学生对目前教材的意见。围绕他们的实际情况,并且关注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背景,從而编写出从浅入深、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教材。[3]
3.转变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灌输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大学生目前的思想政治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讲学过程中大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中,教学成效不太理想。所以,老师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应该积极跟学生沟通,创设出一种课堂对话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老师经过对文化专题的探讨跟学生进行学术辩论以及名著导读等类型教学,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实际中,给他们营造好的文化教育氛围。[4]
(五)丰富教学实践活动
1.组织团体定期践行传统文化活动
学术社团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激发他们在社团中开展传统文化有一定现实意义。不同社团都可以帮助展开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但是不同社团也应该错开活动高峰期,以防止时间重叠而出现的差强人意。地区与各高校可举行知识比赛,在其中交流文化,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领略传统文化。[5]
2.组织参观当地的文化场所
比如文化馆、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等地,让学生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体会到文化的魅力。另外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如端午、中秋等民族节日庆祝中发掘节日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节日民俗等活动,扎根实践中提升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使用各种艺术表现传递优秀文化。[6]
四、结语
综上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为培养其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优良品德,老师需要将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髓,不但能够提升其民族自信心,而且可以减弱西方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7]。因此,应当积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东明,刘姬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8.
[2]杨晟颢,尚春江,郑雅茜.新时代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9(5):27-28.
[3]王承庆,朱淑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11):72-73.
[4]马晓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6(1):97.
[5]于洪娟,李荣.当代大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6):186-187.
[6]寇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90-92.
[7]刘春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4):10-13,18.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