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初探
2020-05-10朱娜琼王孝聪
朱娜琼 王孝聪
[摘 要] 以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机械制造基础为载体,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初探工作。从确立课程思政德育目标,挖掘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基于课程实践丰富并调整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和阐述。基于该阶段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实践,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装备制造专业;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058-0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唯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方能培养出拥有高素质、高技能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课程思政”的提出和不断深化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为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践者,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案例中是每一位教师要在思想上形成的职责共识。本文初步探索了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基于课程及学情分析,确定了该课程的德育目标并充分挖掘了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进一步丰富调整了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和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总结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探工作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思考。
二、课程及学情分析
机械制造基础是由多学科组合而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本校高职学院装备制造专业大类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均含有该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将其分为理论(机械制造基础)与实践(机械制造基础技能)两部分。本工作以机械制造基础的理论教学部分为课程载体展开。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理论教学部分已有诸多可供借鉴的教改研[1-4]。以“通俗、概括、够用”为原则,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將最新的制造技术引入教学模块中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练,亦可为“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提供更多的“空间”。
高职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主要表现出两大问题:一是学习动力不足,二是知识点的掌握及其分析运用能力较差。究其根本,问题的源头在于:(1)学生对专业缺乏认识,对专业知识缺乏兴趣;(2)自我学习能力欠缺,包括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等。
专业课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5]。课程思政教育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实现思政元素的隐性传递,而其对学生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使其能够置身于时代背景,立足于行业和岗位,逐步形成内生动力。这也体现在课程思政效果的量化指标中,即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因此,教师应通过课程思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学习的态度和欲望得到改进。[6]
三、课程思政关键问题探讨
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职业人,其专业素养所包含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可归纳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三个方面[5]。职业精神中蕴含的正能量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完成学业中不断提升职业角色认同,而且能够让他们正确感受时代赋予的行业使命并转化为自己的职业担当和行业自觉[7]。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之核心,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今日中国崛起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人才诉求。唯有让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方能实现“中国制造”,振兴实体经济。大国工匠拥有精湛的技艺,更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典范。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国”和“敬业”,正是在内心树立的价值观指引下让他们坚定了精益求精、爱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课程德育目标
根据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拥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导向,提升职业认同感,将实现自我价值与贡献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强化并实践“爱国”和“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及教学方法
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崇尚劳动、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和创新[8,9],这些职业精神中有从业者难能可贵的品格。因此,在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从“技术”和“人”两个维度展开。一方面关注技术的习得、革新和突破,另一方面剖析和弘扬优秀从业者所展现的职业精神。
受启发于王谦的课程思政探索实践[5],本工作对其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进行了思考和调整,并应用到本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中。具体的融入途径为以下三条:(1)知识关联:利用知识与思政元素之间具体内容上的联系,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之中。(2)案例分析:通过选取并分析典型的教学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具体案例之中,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悟。 (3)教师引导: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引发学生思考,使其自发地寻找思政元素并将其内化吸收。
案例分析是本课程最主要的思政元素融入途径,同时,通过引入ARCS动机激励模型可将其成效大大提升。基于左雪等人的工作[10],结合本工作的课堂教学实践得出,该模型也同样适用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ARCS动机激励模型包含四个要素:注意、相关、信心和满足。为了将该模型应用到本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中,具体运用做出了如下调整:(1)以多媒体教学法为主引起学生兴趣;(2)基于学情选取典型案例,以使学生感受到思政元素与其个体的相关性为选取标准;(3)结合问题驱动及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思政教学,逐步建立其学习信心并激发其学习积极性;(4)对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其获得满足感。
要获得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必须先让学生产生“共鸣”,即所选取案例能让学生将自身与思政元素之间建立一定的关联性并从内心深处有所回应。课堂实践表明,溯源我国传统技艺、了解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学习优秀从业者先进事迹,以这些为案例都能充分调动起这种“关联响应”。在全面深入“中国制造”的今天,“工匠精神”已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对高职制造装备专业学生而言,这无疑会给他们对所学专业和未来所从事职业更积极的正面激励。
(三)教学成效评估
本课程的期终考核采用考试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比30%和70%。其中,思政教学成果主要从如下方面考量:学生出勤情况、课堂纪律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一方面上述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思政教学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将上述指标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思考
基于本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经分析总结,笔者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高職学生在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学习中反映出的问题,提高其学习效率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伊始必须考虑的。教师可通过凝练教学内容、明确并强调教学目标、分享和交流有益的学习和自我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改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二)营造班级学习氛围
在本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高职学生中不乏一些对专业充满热情且渴望通过课堂学习拓展专业知识面并能与教师积极互动交流的学生。同时,也有一些敢于在课堂上提出疑问甚至质疑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鼓励和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到思政教学中来,形成活跃的班级学习氛围,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课程思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真实的收获,从而对课程思政教学有更全面的评价。
(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思政教学意识,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青年教师应强化思政教学意识,学思践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青年教师的信息获得渠道多,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高,信息技术的学习使用快,精力充沛且吸收能力强。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上述优势,收集整理并不断更新思政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驱动其学习动力,提高思政教学成效。
五、结语
本工作以机械制造基础的理论教学为载体初步探讨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建设。基于课程及学情分析确定了本课程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和敬业;在思政教学实践中,以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为主线,溯源我国传统技艺、了解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学习优秀从业者先进事迹,从而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知识点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妙玲,朱春熙.基于模块化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新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2]苗雅丽,高清冉,靳峰峰.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设计: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6.
[3]王丽,龚君.《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科技视界,2014(6):227.
[4]郭庆军,赵卫强,赵树国.“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与探索[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S1):57.
[5]王谦.高职理工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19(7):65.
[6]程舒通.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诉求、价值和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72.
[7]解曼,安克杰.行业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4):32.
[8]庄群华.培育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的应为与可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1.
[9]顾恩平.课程思政视野下的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27.
[10]左雪,周元凯,樊玉杰.基于ARCS动机激励模型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8(24):244.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