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2020-05-10郭琳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8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胜任治安

郭琳芳

[关    键   词]  警察胜任力;治安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052-02

根据阳光高考网数据,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有31所高等院校开设治安学专业,其中,除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甘肃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六所高校外,其他高校均为公安院校。这些院校区域位置不同,所在地社会治安状况也各有特点,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差异化特点。

在课程设置上,各高校普遍设置大量法律课程,如民法学、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同时兼有治安业务相关的课程,如治安案件查处、社区警务、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等。但是也可以看到,不同院校也有大量不尽相同的课程,如物证技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犯罪社会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中,各个高校也各不相同。在强调“突出特色”的公安学教育背景下,研究如何培养具备胜任治安各项工作素质的学生,成为一项有意义的研究。

一、治安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公安院校教育属于定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体现出弱化基础综合教育和强化职业性教育的特点。专业课程系统性不强、专业课边界模糊、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情况普遍存在。如单位安全管理与治安秩序管理课程中都涉及重点单位安全检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等内容。贾蕊、罗小芳(2018)认为,目前我国公安院校的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公共课开设不足、专业课比例过高、选修课程少等。这个观点得到众多公安院校一线教师的认同(张家忠、段艳艳,2016)。以某警察学院2016级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该学院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包含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课程包含公共基础课(809学时)、公安业务课(1065学时)与拓展课(554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与公安业务课为必修课,占总学时的78%,拓展课为选修课,总学时占全部课程的22%。在学分分布上,必修课共107学分,选修课共29.5学分,选修课的学分仅占总学分的22%。在选修课当中,也大量存在公安业务相关课程,如网络安全技术、司法鉴定、道路交通管理等。同时,治安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与公安工作脱节,课程体系老化、固化等现象。近年来,各公安院校通过校局合作、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等方式突出服务地方的特色,但是多从课程的课时、章节等方面进行调整,专业特色不明显、课程组之间互相补充配合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胜任力与警察职业胜任力

(一)胜任力的内涵

“胜任力”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提出。他提出,胜任力可以作为预测绩效的工具。此后,大量的学者围绕“胜任力”开展深入的研究,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一般认为,胜任力是一系列行为的集合,同时也包含了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具有潜在性、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这些元素可以通过量化的形式进行度量,并与在相关岗位上取得高绩效直接相关。

在对公安院校的课程设计构思中,可以以胜任力为依据,通过优化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其职业认同感,实现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提升。

(二)警察胜任力

目前对“警察胜任力”“警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涵盖行政管理、应用心理学、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公安教育方面,“胜任力”这一概念也用于设计民警培训,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完善警察训练工作体系,提升民警培训效果。此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警察工作胜任力进行讨论和分析,解释警察工作胜任力的内涵。主要有以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将警察职业作为一个整体,认为无论何警种,警察职业胜任力都包含专业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的能力。具体而言,专业知识能力具体包括警察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法律意识以及不同岗位所需的必备专业性知识,如痕迹检验、公安情报分析等;动作技能领域包含较强的身体素质、警体技能、熟练使用警械的能力、协同作战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等;情感领域包含的内容较广,包含政治素养、警察职业道德、职业认同感、心理健康等。

第二种观点:对不同警种的胜任力结构进行剖析,对刑事警察、基层警察、监狱警察、交通警察的胜任力分别进行研究。如包飞(2006)认为刑警胜任职位的特征体现在其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分析式思考、人际洞察力等;邓绍秋(2017)認为基层警察的胜任力既包含外在的工作能力,也包含职业认同感、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等。其中,无论是何警种,政治素养被认为是警察职业胜任力当中的一项必备素质,是民警履职尽责、保障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思想保证。

总体而言,警察的胜任力是多项素质的排列组合,既包含外显型的专业知识技能,也包含内隐性的体能、政治素养、个性特征等。不同警种的胜任力模型中,不同要素在比重上各有偏重。目前公安院校学生多通过招警联考的形式进入警察岗位,且在职位选择方面,并不以本科所学专业为依据,因此,在本科课程升级当中,按照警察职业胜任力的要求,优化课程设计、充实教学环节、评估准毕业生的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三、优化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对策

(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政治素养是警察职业胜任力的一项重要元素。培养具备过硬政治品格的毕业生也是诸多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队伍明确提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也是公安院校办学治学的总纲领。目前,国内公安院校多采用警务化管理,并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将忠诚意识的培养和纪律意识的养成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流程。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要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鼓励老师和学生参与到思政课程建设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鑄造忠诚警魂,锻造能担大任的公安后备力量。

(二)专业课程理论体系优化

治安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要对治安问题有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具备胜任警察职业所必需的内在、外在素质,必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对治安问题的分析多围绕“问题-对策”的思路,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治安防范原理、治安治理原理,在学科上出现理论层次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的现象。优化治安学理论体系,将理论体系融合到课程建设当中,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在此基础上对治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在完善的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采用翻转课堂、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等,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三)构建能力模块

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的技能之外,警察职业胜任力元素还包含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相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隐性素质的养成需要较长的时间,需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训练才能达成培养目标。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环节,应有意识地将警察职业胜任力各项内容整合成为相关的能力模块,并明确各个模块的培养途径,从顶层设计环节就将相关模块的训练融入其中,使通识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校内教育环节与校外实践环节之间互相配合,最终实现目标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健康人格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警察职业胜任力的内在要求。2019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更加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等理念。通识教育是指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的教育,具有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特点。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识教育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基础知识,为未来面对复杂的公安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目前,公安院校普遍存在通识课程设置较少、专业课程比重较大的情况,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范围较小,无法满足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在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过程,要设计系统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体系,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合理地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平衡好“一专”与“多能”,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胜任治安
日本人感觉治安变差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
爱国婊
组织和团队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