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混合学习共同体的团队合作探究
2020-05-10曹军
曹军
摘要:本文是基于2019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融媒体时代初中生混合学习的实践探索》研究成果之一。笔者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提出了对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团队合作探究的思考。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主要是基于对彼此关系的共同信任,以及在这种信任之下长期的共同实践,形成了对未来共同的信仰和愿景。因此,它不是学习的终点,其构建过程更应该被视作是成员在原有基础上彼此将其他伙伴作为学习支架,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构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必须充分运用网络学习环境能够记录学习者过去学习经历、学习偏好、学习习惯等优势,逐步构建更有利于个体与他人未来长期学习合作的强关系,明显提高学习的成效,进而改变学习者未来的人生轨迹。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强关系;初级群体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73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而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走进了我们的学习生活,逐步引发了教学变革,现在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不断扩展,而课堂传统学习正在向混合学习转变,更多的互动、合作、探究形成了学习共同体。
团队合作探究不是面向过去的,它是面向未来的,所以合作探究的目的不是验证己有的结论,而是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预设性资源,抑或是生成性资源,乃至关系性资源,都将成为探究过程中的学习支架。教师、同伴连同网络资源将成为实现学习者自身学习目标的支架,而与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不同之处在于,关系性资源作为支架,不仅不具有渐隐性特征,还会伴随着团队合作探究的一步步深入而更丰富、更有效。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共同体的结构也会在成员的团队合作探究中不断被重构。
一、实现情感能量的聚集累增
要做到深度合作,需要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建立共同的情感关系。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合作探究是在团队中进行的,依托团队合作,加强成员之间的对话交流,能够构建共同的情感关系。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所有成员保持线上和线下的全方位接触和对话,才有机会相互熟悉和了解,进而产生共同情感,构建起学习型强关系。要做到深度合作,需要成员长期彼此配合,建立共同的集体信仰。要做到深度合作,还需要成员树立长远目标,建立共同的合作预期。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有共同的知识意义建构,有一致的学习目标、彼此的角色依赖,以及知识的再生产能力。没有共同的目标,就不会有个体聚集起来的动力,也就无法产生足够的情感能量。因此,长期外部的压力会逼迫成员最终选择合作策略,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网络手段的存在,外部环境是开放的,但教学场域内能够长期参与交互的成员却是有限的,这会使成员将构建彼此之间的强关系作为自己的一种关系性资源,最终选择共同的长期合作。
二、实现系统结构的惯习养成
面向未来的合作探究,需要成员在长期互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惯习。在合作探究的开始阶段,个体可能会按照一种完全筹划好的方式来行动,使他们做出他预期获得的特定回应。随着对自己身处的情境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熟悉,在与他人的长期互动中,个体会逐渐开始带着自己的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某种方式来表达自己,这种目的乃至表达的方式都会遵从于群体或群体中的某些传统或习惯,从而在个人意愿和群体规则中造成了一种统一,从而将团体惯习内化为其个人的社会行动模式。面向未来的合作探究,同样也需要成员在长期互动中相互了解彼此的惯习。对共同体而言,长期合作会使任何一个成员都依赖于自己同伴们的举动和行为;反过来也是如此。面向未来的合作探究,还需要成员在长期互动中发展延伸过去的惯习。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必须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和面对面的交流保持长期的、频繁的互动,不断地找寻新的、共同的集体奋斗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探究新的方式、方法、内容、技巧等,依此对成员身份不断进行再确认,在发展中延续过去已形成的惯习。
三、实现学习组织的持续再造
1.基于网络学习环境,实现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结构再造。
学习共同体并非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它需要精心规划、持续不断的关注和维护,而这些将一直贯穿于学习共同体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结构并非恒定永久不变,它会随着外界学习环境、目标、方式、内容、评价等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结构是根据成员对学习环境的判断和想象而构建的。由于网络学习环境是开放环境,可能会不断有新成员加入,也会不断有老成员因为种种原因离去,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实际上是在不断地结构再造中生成和发展的,但其基本结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主导者和核心成员在塑造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在网络学习环境留下的生成性资源会成为学习共同体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它,主导者和核心成员为学习共同体注入了灵魂,这些灵魂会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符号表现出来,重塑原来的结构。
2.基于网络学习环境,实现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文化再造。
文化在学习共同体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都是被期望在同样的时间里获得同样的知识,因此更多地强调服从,强调对特定学科的学习,而不是通过多样化专长来解决问题,相比之下,学习共同体的目标在于促生一种学习的文化,其中个体和共同体整体都在学习如何去学习。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必须学会综合各种观点,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利用各自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资源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增进他们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共同体内的主导者和核心成员要主动通过成员的网络学习环境,了解其過去所形成的强关系及其产生的影响,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前提下,不断予以文化上的“纠偏”,实现文化再造。这就需要特别注意研究学习的现状、研究学习的历史和研究学习在目前实践中的应用。由于学习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向其他成员不断地提供学习文化正向的情绪能量十分重要,要使对方在感同身受下加以适当引导,实现心灵的共融。
3.基于网络学习环境,实现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再造。
从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立场考虑,构建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并不是最终目标,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和一种选择。当个体发现自己在学习共同体内能时时感受到肯定、温暖、鼓励,并在应对外界任何挑战时都能够从中获得支持和帮助时,必然就会对共同体组织及其他成员形成一种信任和依赖,这才是成员乐于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最深层的原因和最原始的动力所在。基于网络学习环境构建这样的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成员不仅会在未来的学习探究中将学习共同体内的同伴作为自己的学习支架,更重要的是他还会自觉地将学习共同体整体作为自己的学习支架,并将自己未来的发展建立在这个支架之上,在未来的学习探究中不断与其他成员再造学习共同体组织。所以,混合式学习共同体从来就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只具备单一功能的学习型组织,它是一个以学习为中心,汇聚了人生目标、情感喜好、依赖信任、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在认知和人际间互动的层次上运作的动态的相互交织共同构建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联结的强关系群体。即便成员离开教学场域,甚至已经毕业,他们依然会在未来面临新的学习挑战时不断重塑学习共同体组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学习支架,实现终身学习和持续生长。
教育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递的过程,它不是一种存储行为,而是学习者所经历的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今天的教育现实却在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去构建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利用线上和线下的综合优势,建立师生之间、以及通过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强关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去传递正向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美]达瑞尔·德雷珀,实践社区[A].丽塔·里奇.教育交流与技术术语集[M].来凤琪,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吴江,陈君,金妙.混合式协作学习情境下的交互模式演化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1).
[4]王洪梅,王運武,吴健.3D数字化教学资源、未来课堂与智慧学习三元关系的新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7(03).
[5]卡特琳·比莱扎伊克,阿兰·柯林斯.课堂中的学习共同体:对教育实践的概念重建[A].查尔斯·M.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M].裴新宁,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6][日]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0.
(作者单位:盐城市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江苏 盐城2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