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政课教学设计改革新探

2020-05-10陈旻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8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思政课理想信念

陈旻

[摘           要]  新时代的思政课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挑战与问题,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对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在认真总结和梳理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改革现状及其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力求在深化思政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设计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由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转化等方面有所创新,切实增强新时代新形势下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关    键   词]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政课;教学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046-02

一、“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政课教学设计改革研究的背景

本文所说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不是一种新的大学类型,而是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的丰富、深化和拓展。北京联合大学具有典型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她肇始于北京,依托于北京,成长于北京,其發展也必须立足北京、面向北京、服务北京,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来研究“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政课教学设计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基础课”。本课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其他思政课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各有分工又功能互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

教学设计是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一个整体性、科学性、协调性地规划教学系统、安排教学活动、统筹教学环节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完善教学内容、规范教学关系、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追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大化。任何课程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所有教师都应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事先筹划、精心安排,达成教学目标任务与促成学生学习进步所需的条件和情境,从而创设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案系统。可以说,课程的教学设计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问题的解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分析、教学决策和教学设计的结果评价等。

教学设计是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和课程效果的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一门我国高校所有大学生都必修的思政课,要发挥其应有作用,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多年来,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载体等的改革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对其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则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瓶颈”,制约了其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深化发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内的思政课的教学设计的研究势在必行、不可或缓,这是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理论需要和实践呼唤。

二、“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政课教学设计研究与改革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条件,教学设计有其一般的要求,这是我们应当把握的。但不同课程的教学设计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各有其特点,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只有将一般要求与课程特点相结合,才能科学进行教学设计,也才能使教学设计取得实际成效。

科学进行教学设计,必须明确各门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与改革的内容。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来说,其教学设计研究与改革主要包括这样四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认识和把握学校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历史背景、现实需求、地域特点、校本条件等。(2)科学分析和全面把握学校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提出的问题、挑战和要求。(3)对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设计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等进行总结和分析。(4)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提出适应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要求,具有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特征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设计改革的基本方案。本文力图通过尝试性研究,给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改革的思路,并期待通过学术讨论和争鸣,推进和繁荣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设计研究,进而从总体上带动和推进我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其感染力和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所在单位思政课改革基本现状

本项目负责人所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全校学生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多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对思政课的改革与建设一直十分重视,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载体、路径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多成果,这一切为我校思政课的发展和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应当看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政课的建设与改革也进入了新时代。随着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新时代的思政课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挑战与问题,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对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在认真总结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改革现状及其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力求在深化思政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设计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由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转化等方面有所创新,切实增强新时代新形势下我院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设计初步展示

因篇幅所限,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2018版)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为例来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以初步反映或体现改革的一些思路和理念。相关的教学目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板书设计、思考题、参考资料、教学反思等就不一一展示,着重展示教学过程。

课程安排时间:45分钟 理论课

教学题目: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授课方法:问题导入、案例教学、理论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学堂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导入:首先,复习上一节课程讲述的知识点,其次导入本节课的讲解内容: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有坚定的理想信念(5分钟)。

第二步: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播放视频,提出问题:青春是什么?并通过案例讲述理想信念为什么那么重要?它对我们大学生成长成才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呢?(6分钟)。

第三步:内容讲解:(一)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8分钟);(二)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8分钟);(三)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18分钟)。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相互讨论,双向互动。通过引入“非诚勿扰”节目的内容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

三点说明:(1)本教学设计是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思政课教改理念所进行的。(2)本教学设计是对一堂课教学的相关环节所进行的一个初步的展示,其中一些栏目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具化。(3)本教学设计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设计的创新及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创新

1.率先探索构建新时代新形势下适应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要求,具有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特征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设计改革基本方案。

2.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设计改革的研究,已经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实际效用,得到师生好评,进而将带动思政课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整体上提高我校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成效。

3.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国内首个通过引入“非诚勿扰”节目的内容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学生通过双向互动,可带着思考和问题融入课堂当中,将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到自己实际的生活当中。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1.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设计改革的研究,将国家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普遍要求与我校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特殊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与思政课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从思政课的角度助推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使新时代新形势下我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2.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设计改革的研究,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设计改革入手,探索我校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背景下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进而带动思政课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从整体上提高新时代新形势下我校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成效,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良性互动。

3.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设计改革的研究,推进思政课教学设计的创新,总结思政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探索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精准思政和专业思政,将为新时代新形势下全国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建设提供北京联合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的“教改方案”。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思政课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