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知行合一”
2020-05-10傅丽雪
傅丽雪
[摘 要] 2014年,习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指示,职业教育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理念十分符合职业教育“知行合一”的发展指示。通过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实验案例分析,思考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对践行“知行合一”的意义, 阐述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应用启示。
[关 键 词] 践行“知行合一”;抛锚式教学;中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018-02
2014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指示,职业教育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习总书记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知行合一”的发展指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抛锚式教学概述
(一)含义
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简而言之,真实的问题就是“锚”,而确立问题即“抛锚”。
(二)目的
抛锚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独立识别问题、解决真实问题。
(三)主要特点
1.教学步骤
根据抛锚式教学的含义及目的,其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即: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2.教师角色的转换
抛锚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自身角色的转换,即教师应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即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
二、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实验案例分析
笔者基于抛锚式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开展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实验,探讨该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思考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对践行“知行合一”的意义。下面对中职服务类专业实验案例进行分析。
(一)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的对象是某中职学校的旅游服务1班和旅游服务2班。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数相近,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也相差无几。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课程内容为高教社版的基础模块英語第一册第六单元(Unit 6 Can I take your order?)的一节听说训练课时,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英语点餐的句型。在两个实验班级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完全相同的前提下,笔者在旅游服务1班采用的是抛锚式教学(见下文),在旅游服务2班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本文不作赘述)。
(三)抛锚式教学实验过程
第一步:引出“锚”。利用学校的餐厅实训室模拟真实西餐厅的用餐环境来触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问学生,你们愿意在这个西餐厅用餐吗?学生纷纷表示很愿意。
第二步:抛出“锚”。教师先抛出两个问题:(1)顾客如何在西餐厅点餐?(2)服务员应如何为顾客进行点餐服务?让学生围绕“锚”开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启发与帮助学生。问题讨论的结果由各小组长轮流表述,教师再根据各小组的回答情况进行加分奖励,同时对各组的答案进行点评,总结归纳出顾客和服务员分别要使用的点餐句型并进行操练。
第三步:拓展“锚”。教师要求各小组编写并表演一小段西餐厅点餐的对话,点餐的食物和饮料由教师事先准备好(也可以用图片代替实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协作学习过程包括对话编写、角色分配、对话演练等。各组对话表演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就各小组的对话表演进行评分并给出评分的理由,学生先发言,教师后点评。
第四步:巩固“锚”。设计抢答环节,教师再次提问:(1)在西餐厅如何用英语点牛排、沙拉、咖啡……?(2)服务员如何为顾客进行点餐服务?各小组进行抢答,教师统计出各组的抢答得分,最后根据小组讨论、小组表演和小组抢答的总得分选出本堂课优胜的小组给予奖励。
(四)实验结果
1.考核评分结果
课程结束后,教师随即对两个班级进行统一测试,测试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笔试(占总分的50%),另一部分是口试(占总分的50%),笔试与口试的内容均为点餐句型的掌握与运用,总分100分。考核结果显示抛锚式教学实验班本次测试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见表1所示。该结果较客观地表明:相较于传统英语教学而言,抛锚式教学对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
2.问卷调查结果
在考核评分结束后,教师对旅游服务1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抛锚式教学的接受程度。调查结果显示:1班学生对抛锚式教学具有较大的学习意愿,可见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见表2所示。
三、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对践行“知行合一”的意义
(一)有助于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抛锚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笔者在上述抛锚式教学实验中,利用学校的餐厅实训室模拟真实西餐厅的用餐环境来引出“锚点”问题。与旅游服务专业贴合的教学情境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对英语课现实意义的认知,而且触发了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说抛锚式教学在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方面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使用英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建构新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上述抛锚式教学实验的反思,笔者认为:在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实际情境,学生通过体验问题的实际情境,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再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则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知行合一”的发展指示要求职业教育要突出实践教学,对中职英语教学来说就是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通过对上述抛锚式教学实验的反思,笔者认为:在抛锚式教学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自思考问题、探求问题答案提高了他们搜索与识别英语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合作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因此,抛锚式教学模式对提升中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中職英语抛锚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应用启示
笔者通过多次的抛锚式教学实践反思,总结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抛锚式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与功能场所来创设情境
抛锚式教学的第一步是创设实际情境,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离不开真实的教学场景。除了使用多媒体和道具外,教师应将抛锚式英语课堂搬到实训基地来,为学生打造实景式的教学场景。比如,导游服务英语可以将英语课堂设置在导游实训室,餐厅服务英语设在餐厅实训室,服装英语设在服装设计工艺室等。校园里的各个功能场所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如学校的操场、食堂、小超市等。例如,可以将购物英语的听说训练课的教学场景设置在学校的小超市里,抛出的“锚点”是如何用60元钱采购生日派对物品,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再进行分组对话表演,将英语教学活动自然转换成学生日常的购物行为,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这样做,让中职英语课堂走出教室,融入实际生活,促进了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抛锚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去建构新知,但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不够高的情况,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应做到以下三点。
1.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来搭建“脚手架”,即提供解决“锚点”问题的有关线索,对英语学科来说,是指与“锚点”相关的词汇、句型等。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初步了解“锚点”问题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探究。
2.教师应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帮助,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允许问题有开放性答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3.教师应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效果给予及时且多元化的评价。效果评价方式主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统一测试的方式,奖励或惩罚的方式等。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宜采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而对小组合作学习,则宜采用小组互评加上教师的评价。
(三)注意教师角色的完美转换
以往教师在学生眼中总是高不可攀,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否享有绝对评判权,而抛锚式教学要求教师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即教师本身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走下了“神坛”,与学生一同思考,一起学习,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参与度大增。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学生一起投票评选表现最佳的小组与学生。如在问路与指路英语教学的课堂上,“锚点”是本校的新生向老生问去图书馆的路。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与学生共同讨论走哪一条路是最便捷的,路上要经过哪些场所,新生该如何问路,老生该如何给新生指路等,这些话题能很大程度引起师生的共鸣,教师真正变成学生的“学习伙伴”,引领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抛锚式教学的理念十分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知行合一”的发展指示,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在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中职英语教师应不断探索,让抛锚式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中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晔.抛锚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J].求知导刊,2015(7).
[2]邢艳枝.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5).
[3]孙洁.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中职英语课[J].教育,2014(26).
[4]梁春梅.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下旬),2013(5).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