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0-05-10张茜
张茜
[摘 要] “互联网+”与教学体系的融合,令传统的课堂教育形式实现智能化转变,网络平台教育资源的支持下,极大地拓展了教学范畴,提高了学科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基于此,立足“互联网+”教学体系之上,解析互联网教学模式,对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及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教学实践路径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020-02
互聯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拓展路径,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教育本质也在发生变动,在以学生为本的制度落实下,我国整体教育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互联网为课堂教学带来最直观的教学价值,为教育资源的导入,同时可为学生提供线上教育,如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既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也可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混合教学模式与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可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搭建过渡平台,实现教育环节的精准对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开展中,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混合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的机制问题,如学科特性与教学模式不契合、教师应用能力不强等。为此,要想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针对问题制定多维度解决策略,保证各项教育环节与学生学习需求形成精准对接,以此来提高学科专业的教学效率。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解析
互联网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融合,打破传统固有化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本质来看,都是一种层面化的突破,互联网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需要网络连接,便可真正实现终端化教育,令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得以利用。
当下,互联网教学模式为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突破,主要体现为下列几点。首先,时间分配性,依托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存储功能,可将教学信息进行存储,令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查验,便于知识体系的巩固,同时学生也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择取,建立自由化的学习计划。其次,知识体系的开放功能。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共享化机制,对于单一学科来讲,大数据可深度挖掘学科专业中的价值信息,并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知识服务,学生通过在网络上对知识进行拓展化学习,令学科突破单一化的教学范畴,真正实现学科交互式的学习。最后,角色转换功能。互联网提供的教育平台,可为学生角色转换提供载体,即学生在平台中可摆脱传统受教育者的形象,可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方法等同步上传到网络平台中,以实现学术交流,通过学习思维的交互,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指的是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信息体系相连接,此过程中教师仍为主观教育者,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监督与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受教育地位则发生转变,其由原来单一化的受教育模式转变为主动接受教育。网络平台突破时间性、空间性的教育限制,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计划平台,在针对性、有序性的学习设定下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少教师的执教负担。
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的应用,为翻转课堂、主线教学、项目教学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对接载体,依托于强大的网络教育资源,可令线上、线下教学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可通过网络平台对知识进行预习,这样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用来进行知识解答以及教学拓展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令既定的理论知识得以认证,充分发挥出专业学科应有的教学效用。另外,学生在多元化教学体系下,学习思维上的等位迁移效应也将呈现出实质化效用,进一步为教学工作的创新提供相应资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现状
在我国教学改革政策的施行下,各类教育院校寻求新的教学发展契机,依托新技术、新理念等对学科专业进行变革,其中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起到的效果较为明显。但与国外先进的教育体系相比,我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仍处于发展中阶段,部分教学环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模式应用存在无序性。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然而,其受学科专业的影响性较大。目前,大多数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存在课程同化性问题,即在课程设定期间,未能考虑到学科本身的教学特点,当教育体系与学科体系存在较大的偏差时,继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将无法达到与预期值相符合的教学目标,甚至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其次,教师缺乏相应的执教能力。教师作为教育主体,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作为新兴的教育体系,各类教学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工作量繁多的专业教师来讲,如想在教学设定与教务处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将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另外,多数教师并未设定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任务,如仍继续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最后,信息化技术手段匮乏。信息化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有可能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技术产生的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性,受到教学体系多样化因素的限制,可能令某一类教学环节呈现出一定的教学滞后性,令线上、线下教学产生脱节,降低整体教学质量。
四、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一)提高混合教学模式的针对性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拓展与应用,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网络平台的专业性、验证其是否能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线上、线下教学的可拓展性,必须对学科专业本身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度调研,将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进行整合,提高学科专业的普适性。第二,从教育角度來看,主要职能是为学生传输相应的技能知识,尽可能缩短因学生个体差异性所带来的教育实效性问题,应正确择取教学方案,不可盲目地将教学内容全部灌输到混合教学体系中,特别是对课上知识、课下知识的衔接层面,应注意教学的权重比,以提高教学效用。
(二)提高教师的执教素养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为传统课堂教育提供一个资源整合载体,对于专业教师来讲,其实际教学职能并未发生转变,仍是对教学体系进行监督,为保证教学模式的转变可按照预期的教学设定来实现,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尽量避免在教学优化升级中,教师的执教理念与实际教学体系产生脱节的问题。此外,应建立基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拓展培训规划,从执教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令教师不仅起到知识教育的作用,更是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传达一种学习理念、思想理念等,令学生对学习形成潜意识的认同,以此来促进线上、线下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混合教学模式,其工作核心与发展趋势是由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来决定的,要想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用,必须对其上位教育资源的承载体进行优化处理,确保教育资源在专业学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性。鉴于此,学校方面应定期对教学技术进行更新,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师及教务人员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以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可实施性。此外,应将教师引入教学研发体系中,教师作为教学载体的直接应用者,其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具有话语权,为提高教师的研发动力,学校方面可设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如教师提供的教学方案具有可行性,可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以促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
(四)建立完整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重要评判基准,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将令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发生改变,但两者的评价体系仍存在一定关联性,为此,应将混合式、传统式的评价体系进行综合探讨,针对教学内容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例如,建立师生、生生互评模式,将学生之间的评价与师生之间的互评纳入综合评价中,为评估机制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另外,可建立课前、课间、课后一体化的考核体系,针对学科内容建设权重化的评判基准,令课程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理论分值内,令学生更加清楚地认知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体系的支持下,教学工作质量呈现出上升趋势,然而我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仍处于发展阶段,部分实效教育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机制问题。对于此,应积极探寻教学本质,深度挖掘网络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共性点,然后制定针对化的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令理论化教育与实践化教育实现无缝对接,为教育事业的延伸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宝琦.“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国际企业管理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19-121.
[2]王旭,王玥,于嵩,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中医《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0):3242-3243.
[3]薛慧聪,李杰,刘琳琳.“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新通信,2019,21(13):205-206.
[4]朱序.“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1447-145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