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窦娥冤》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

2020-05-09张娟王瑞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窦娥冤元杂剧教学设计

张娟 王瑞生

摘要: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这篇戏剧作为戏剧大单元整体设计下的中国古典戏剧支单元中的支柱篇目,以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作的定位来学习,以达到通过本课这一点了解中国古典戏剧这一面的目标。

关键词:窦娥冤;元杂剧;教学设计

一、《窦娥冤》学习及其意义

《窦娥冤》全文三折,开头有一个楔子。楔子与三折剧分别对应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其中第三折“斩娥”为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写窦娥被押赴刑场、许下“三桩誓愿”,惨遭杀害的悲惨情景,这一折集中歌颂了窦娥善良的心灵和反抗精神的刚烈,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残酷。它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这篇戏剧作为戏剧大单元整体设计下的中国古典戏剧支单元中的支柱篇目,以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作的定位来学习,以达到通过本课这一点了解中国古典戏剧这一面的目标。

二、《窦娥冤》教学研究

阅读古代戏剧《窦娥冤》两遍,通过写挽联的形式,总结人物形象的特点。研读课文,从戏剧冲突、艺术特色和语言技巧等方面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深入解读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折射出的社会人生状态。比较阅读,对比分析,探究戏剧的艺术手法和语言技巧,认识人性的复杂,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发现人性美。

因课文为文言文且夹杂大量的元杂剧专业名词,学生阅读学习难度提升,兴趣可能下降。因此,在授课方法上,要坚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比较分析的综合运用。本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包括认识窦娥的人物形象、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三、《窦娥冤》教学设计(见表1)

第一、二学时:初识戏文,初品戏趣——梳理戏剧常识与戏剧矛盾。主要是学生自主预习。学习目标1.阅读古代戲剧《窦娥冤》一遍,结合271BAY推送资料,梳理新发现的中国古代戏剧常识。2.重读戏剧,小组合作,能够准确复述文中主要的戏剧冲突。这两课时需要完成两个学习任务:结合材料,梳理一下你学到了哪些新的中国古代戏剧常识;品读戏剧,以思维导图形式梳理戏剧情节并复述。

第二、第三学时以“精研戏中人深析戏中悲”为标题,以“为窦娥写挽联”为主要活动,学习目标共两条:1.研读戏剧,找出文中关于窦娥的细节描写。2.总结窦娥人物形象特点,并为她写一幅挽联,说说本剧震撼人心悲剧效果的来源以及你看到的当时社会的特点。通过写挽联的活动串起对窦娥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先抓出文中关于窦娥的细节描写,从中总结出窦娥的人物形象特点,然后归纳总结以挽联的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然后设置问题:善良与冤有什么关系?是否节外生枝?用这个是过渡性问题连接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激起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使学生思维保持较强的活跃性,也逐步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相对高阶的思维过程。

第四学时以“比出言中味析出语中意”为题,探究艺术手法。主要突破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定为:1.研读“斩娥”片段与拓展篇目《长亭送别》对比阅读,总结出3条古代戏剧的语言特点。2.对比分析,根据《窦娥冤》改编的戏剧作品与原剧的异同,总结出本剧的艺术表现手法。活动一着眼于对比分析元杂剧两种不同的语言特色,所以选用《长亭送别》片断进行对比分析。活动二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以根据《窦娥冤》进行改编的剧目与原剧改动内容的比较阅读,引导理解《窦娥冤》中“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色彩,再进一步把握该剧的艺术性及思想价值。组织小组讨论“三桩誓愿”中三个典故的作用,然后进行展示点评,这三个典故是对窦娥反抗精神的衬托,从而更进一步深化对作品主题的理解。理解了三个典故就打开了理解浪漫主义手法、解决重点的大门,同时为下面理解浪漫主义手法的作用奠基。将学生的思维向更高阶推去,给他再次讨论领会。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最终落脚点仍要抓住“天地”的象征意义,即当时的社会。窦娥之所以前后矛盾代表了当时社会人民怨恨社会的腐败渴望社会的公平正义的愿望。这个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又能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深入探究、寻根究底的意识,从而发展提升思维品质,确立正确的审美取向。

四、结语

这一课时为这一大单元下支单元的小结课时,以对比、讨论、探究的方式,用大活动下的小问题为衔接,达成思维层进式的训练,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梯度深度皆具,遵循了思维认知规律。总之,本单元4课时以预习打开学习的通道,以写挽联活动深入文本,解读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以比较阅读的方式高阶思维训练突破重点。环环相扣,步步蓄势,水到渠成,落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戴健.《窦娥冤》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J].中学语文教学,2019 (01):20-24.

[2]余星星.高中语文戏曲文本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窦娥冤元杂剧教学设计
元杂剧中的妓女形象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明代剧坛对元杂剧接受之研究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小议《元曲选》中的“死科下”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