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0-05-09孙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陶行知习作生活

孙琳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他精辟地概括了生活教育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学、“教学做合一”。他的这一思想来自教育实践和实验,是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提出的,也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之一,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一、“穷源溯流”,取生活的活水浇灌教育

所谓教育指的就是教化培育,教育是应人的生产、生活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教育的源头来自人类实际的生产生活。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儒学圣人孟子幼时曾经历“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无非是为了改变孩子受教育的生活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生活影响下,教育才得以施行。“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决定于生活,教育的现实意义、教育的内容和实现方法都无法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所用的教材是来自生活的,是作者深切的体会;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情感、体悟都是在社会实际中获得的感知。因此,教师应多把实践引入教学,让教学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将观察、调查生活等方式融入学习。比如,在学习写小动物这一习作时,让学生能够写好此次习作的前提是进行充分的观察,对生活中事物充满热爱。写不好这篇习作的孩子大多无法感知生活的一点一滴,没有细心留意生活中的小事物;而将动物写得生动活泼的优秀习作的孩子,不仅对动物的外形有着细致的描写,并且充满了对小动物的爱。习作上所表现的,也正是孩子们对生活的反映。

二、“东鸣西应”,让教育、生活相互渗透

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生活即学生们学习最重要也是最广阔的场地,社会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可以成为执教者的教材渗入教育之中。例如,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是说好一句话,而说话是我们生活中最简单、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在不断与不同身份的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说话的技巧,从而促进我们写作的能力。

生活可以融入教育,教育也可以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教育作为纽带,参与了人类生命的延续,它是人类经验传递、积累和增长的自然需要。其次,教育让人类的生活更绚丽多彩。因为大量经验的摄取,我们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因为反复的知识迁移,我们进行生活实操,改变了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质量。教育给予生活的不仅仅是金科玉律,更是填补生活的一切可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日记往往写得比单元作文要好。究其原因,日记是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的,是随意的学习和积累;而习作大多是特定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写作技能,是刻意的学习和积累。学习了《变色龙》一文,学生掌握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个词后,在日记中就出现了“我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前去,接住了杯子”之句,并且大多数学生把新学的词运用在日记中。但在课堂要求完成的习作中,学生受到了环境的约束,只有个别学生使用新词。学生们更喜欢写生活,喜欢真实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

三、“移花接木”,讓教育成为生活的一种

如何把“生活之花”接到“教育之木”上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我在教学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之后,引出了“寓言故事”这个概念,学生们就去自己所读的童话书、绘本中寻找类似的故事。接着,我们开了一个“寓言故事”分享会,让孩子们对故事进行概括,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这些故事本就来自学生平时生活所读,只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了教育中来。

陶行知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需要,要根据生活需要而办教育。一方面,教育是生活的一种,正如陶行知所说,“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教育就是社会的改造”,教育就像是生活的一根魔法棒,当生活与教育一摩擦便能立刻引发不小的相互反应,行使摩擦动作的双方便都受了教育。另一方面,这一种特别的生活包含着人类历代的经验、文化的传承,是一本《辞海》,是芸芸众生生活的范本。我们要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向上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教育中构筑人的完满高尚的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学习是人生成功的向导,知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正确看待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让教育生活成为“真正的生活”。

【作者单位:昆山市正仪中心小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陶行知习作生活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