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上蔡县人口变化历史及其原因试析
2020-05-09乔振华
摘 要:文章通过梳理河南省上蔡县1950-2017年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家庭规模和城镇化等方面的变化历史,描述建国以来该县人口演变,分析其原因和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人口;变化;上蔡
上蔡县位于北纬33°4—33°25,东经114°6—114°42之间。地处河南省东南部,东靠项城,西连西平、遂平,南与汝南、平舆接壤,北和商水、郾城毗邻,总面积1514.22平方公里。2017年全县共辖4个办事处、12个镇、10个乡,45个居委会,415个村委会,总人口为1598932人。自1949年建国以来,上蔡县的人口翻了一倍多,经历了生育率的起伏波动,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多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文章描述这些特征,并试图分析原因、提出问题和合理性建议。
一、人口变化的历史
(一)人口规模与人口转变
(1)人口规模变化
1949年以来,上蔡县的人口总体呈攀升态势。1950年上蔡县总人口627833人,1995年时达到1262622人,45年人口翻了一番,增长了63.5万;到2017年,67年间人口增长了90.6万,增加到建国初期的2.4倍。总体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建国以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幅度改善,但期间也有下落和增长速度的变化:
1953-1957年底,是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全县净增7.05万人,其中1954年是高峰年份,当年出生人口29630人,出生率45.32‰,死亡人口8093人,死亡率12.38‰。
1959-1961年,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出生率骤然下降,死亡率急剧上升,尤其是1960年,出生率仅为9.96‰,死亡率达到106.69‰,呈现负增长。
1962年起至1974年,又一個快速增长时期,每年出生率几乎均为30‰以上,期间增长高峰是1962年,当年出生人口为4.03万人,出生率达到62.36‰,是该县建国至今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
1975-1982年,七十年代随着一系列控制人口政策的推出,人口增长形势放缓,出生率降到30‰以下。1983—2017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实施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人口增长速度继续放缓,出生率几乎全部降到20‰以下,并呈总体下降趋势, 2002-2004年,出生率下降到10‰以下,但2016年以来,出生率在总体下降的大趋势下开始增长,主要是由于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
(2)人口转变
建国以后,由于国家政治稳定、卫生和生活条件提高,人口死亡率首先下降(除却自然灾害的年份),尤其是婴幼儿和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下降。人们不再需要靠多多生育来保证子嗣存活数量,生育率也渐渐下降;伴随着经济发展和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率进一步呈下降趋势。自进入21世纪以来,该县人口生育率更是一度降到10‰以下, 2016年生育率才开始回升。高生育率、高死亡率来保证人口延续的方式演变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方式,即为人口转变,期间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和家庭规模等方面的变化。
(二)人口年龄与性别结构
(1)年龄结构
根据历年人口普查的数据,自建国以来,上蔡县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国以前人口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建国以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人口的年龄结构为成年型;五十年代人口无计划的生育以及1962、1963年补偿性生育,使得1964年人口年龄结构又转变为年轻型;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同时经济发展,出生人口减少,人口年龄结构接近成年型,到1990年接近老年型;到2010年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17%,2017年达到15.32%,该县人口年龄结构已为老年型。
在人口再生产类型上,由建国初期的增加型转变稳定型,再转变为减少型。1953年0-14岁人口比例为36.94%,经过1964和1982年的上升之后开始下降,2010年降至19.67%;5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1953年的15.86%,随后经历1964年的下降后开始上升,2010年为17.81%。
平均寿命延长,育龄人群推迟、减少生育,使得该县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变为减少型,该县正面临同时代跨空间的共同问题——人口生产压力和老龄化压力。
(2)性别结构。1950—2017年该县的年鉴数据和六次人口普查的历史数据显示,该县总人口中男性比重呈缓慢上升趋势,女性比重逐渐下降。男性人口比重大于女性人口主要集中在幼儿、青少年、中年年龄组。男性人数多于女性,尤其在青年阶段,已经造成该县农村地区部分适婚男青年结婚困难的现象。55岁以后,随着年龄组增长,男性越来越少,性别比逐渐下降。
该县人口出生比在七八十年代上升,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下降,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出生比为131.81,2010年降至116.9,到2017年为102.5,出生比的变化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早期县乡地区男性传宗接代文化盛行逐渐转化为多数年青一代对于男女新生儿的同等看待,二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变,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该县人口出生比的变化。
(三)家庭规模与类型
家庭规模呈现由升到降的总体趋势,建国初期1950年平均每个家庭4.66人,70年代到1985年前家庭规模涨到5点多,随后开始下降,2017年降到平均每个家庭3.91人,家庭规模变小。1990和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1990年四人户和五人户居多,合计47.45%,2010年二、三、四人户占据主流,均占总户数的20%以上,共占64.92%。大家庭占比越来越小,小型核心家庭占据主流。并且随着结婚推迟、结婚率降低、离婚率上升,出现了不少的单人家庭,2010年1人户家庭占到了12.99%。
(四)人口城镇化和人口密度
1950年,该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1.61%,2004年以后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37.46%。该县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区(1949-1955年)—公社(1958-1983年)—乡镇(1984-2009年)—街道办事处和乡镇(2010-至今)的变化,截止到2017年,该县设置4个街道办事处,9个乡、13个镇。
1950年上蔡县行政区划面积为1486平方公里,2017年为1512.44,人口则增加到2.4倍,人口密度大大增加,由1950年的422.5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1055.94人/平方公里。外出务工人口增多,根据2017年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县涉农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和规模户中有21.1%的人口属于外出本乡镇半年以上人口。该县正经历快速城镇化、外出人员多、留守人员多的过程。
二、人口变化的原因
人口在规模、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变化,既有人口本身生产和再生产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政策调控和文化变迁等方面的原因。人口转变理论假设,人口有自动平衡的机制,旧时代卫生条件、医学落后,死亡率高,因此以高生育率来保证人口的延续;现今卫生条件改善,医学进步,死亡率降低,随后生育率慢慢降低。
经济方面,自建国以来,上蔡县经历了农业机械化、工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刺激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口增长的速度过快,则会导致资源的分配不足,而经济发展也使人们(尤其是女性)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增多,于是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政策和文化因素在人口的變化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70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决定在全国城乡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速放缓;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全县的出生率开始上升。政策可以起到人口调控的作用,但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从养儿防老、传宗接代转变到更具现代性的性别平等、优生优育观念,人们在生育数量和性别偏向上更为理性和控制。
三、目前人口形势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生育率降低、人口规模大导致的人口再生产问题。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文化转变以及多年持续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降低,长期持续则不利于保证人口的总体平衡,会导致人口减缩,但同时该县人口基数大,过度增长又会导致资源紧张。
其次,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导致的老龄化问题。平均寿命延长、生育率降低使得人口年龄结构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趋多,这不仅该县面临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未曾经历过、跨地区的问题。另外虽然城镇化水平加快,但该县人口多数仍属于农村人口,老年人也多在农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养老水平也较低。
再次,人口性别比高导致的青年男性婚恋问题。无论从数据上,还是从对农村地区的调查访问中,该县农村地区适婚男青年都存在婚恋难的问题,由此推动了彩礼、婚事的标准提高,更加剧了困难。
最后,大量青壮年务工人员外出留下大量农村留守人口。上蔡县是人口大县,也是务工人口输出大县,18-60岁人群的外出务工率非常高,形成了大量的留守人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留守老人的养老,留守妇女的繁重劳动和心理等都是人口流动造成的问题。
四、建议
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人口本身的问题,也与社会其他方面紧密相关,因此问题的解决也应从多个方面入手,文章试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提高生育率,鼓励二胎生育;发展幼教、幼托服务,同时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减轻家庭的教育成本。
其次,针对年龄结构变化导致的老龄化问题,一方面提高生育率,另一方面从生活、医护和精神需求方面解决养老问题,主要包括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推动社会化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发扬“尊老”“孝老”的优良传统,导优秀健康的娱乐、文化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水平。
第三,降低性别比,提倡男女平等,对于性别比导致的青年男性婚恋问题,应提倡婚礼婚事勿大操大办、彩礼节制等行为,减轻农村青年婚姻的物质成本。
最后,对于人口流动造成的留守人群问题,一方面对于流动人口,要去除流动人口的城镇落户制度性门槛,降低留守率,同时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使本地也能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对于留守儿童,强调父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学校对于儿童心理的指导,从家庭、学校、社会多个主体方面保证儿童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成长;对于留守妇女,引导其积极参与农村和本地建设,在农村发展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对于留守老人,应在常规性养老问题解决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其收入来源,增强家庭在物质、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泳.低生育率及其社会经济影响[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99-129.
[2] 郭峰,庄谨.马西姆·利维巴茨.世界人口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婷,王国梁.清徐县人口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原因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03):123-128.
作者简介:乔振华(1982- ),女,河南人,200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获社会学硕士学位,讲师,统计师,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城乡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