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2020-05-09王平权王桂枝

青年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途径必要性

王平权 王桂枝

摘 要: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一步改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方式,拓宽马克思主义向大众的传播路径,能够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地位,凝聚广大群众的意识倾向。当前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生层次理论认知需要加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要性:实现途径

大众,即群众,“普通人”,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是历史范畴。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大众所指则是“当家做主”的广大人民群众。一般认为,大众化就是把那些抽象的理论能够为人民大众所明白。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老百姓相结合,与最一线的实践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力量。只有宣传、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将当代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帮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背景及历史时期

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在传入中国后在历史的推动下迅速在中国得以开枝散叶,并迅速得到了发展。从俄国的十月革命,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直到今天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无一不是证明了我们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沿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前进,我们一定可以创建更好的明天,党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全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就此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依据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当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只有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才能发挥好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提升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目的

社会进步的必然归宿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制度,又是一种最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是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同时它又是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建立这种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动,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这种实践早已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可以说它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

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所有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且不断补充马克思主义,才可以在所有的共同实践的努力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一)大众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特性的内在要求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要以实践为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理论实践化,落实到日常当中,联系到实际上,把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到每一个人,并将好的经验进行传递。根据我党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新时代更广泛更大众的宣传马克思主义,让人民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指导思想,这才是真正把实践和思想相结合,也让我们明白,大众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特性的内在要求。

(二)大众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基础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助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地位,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当今社会精神的内核,为了实现全民小康的发展,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落实,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更加美好的生活,就需要我们要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崇高的理想,每个人都去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而这也正是我们所奋斗的目标,而根本就是马克思的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义重大。

(三)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需求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进行大众化,使其成为为广大人民的价值追求、共同信念和精神支柱,并上升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行为准则。这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科学理论转化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物质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内在需求。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一)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同于大众化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有的现实情况相结合才能走出中国的独有特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普及,让人民大众都得以了解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二者有着显著的区别,不能把二者等同看待,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但是二者又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各有侧重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没有被普通大众所掌握。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并不十分了解,还可能存在着一些误解,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需要“大众化”的过程。

(二) 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态生成等同于静态完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所熟知和了解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中国通过不断的革命和实践逐渐产生的,是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积累所形成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很多的人却对马克思主义存在着误解,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套现成的理论,这样的理论是可以直接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而现今人们将这些动态生成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理解成为了现成的理论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误解,也将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

(三)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同于教条化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像数学公式一样,可以直接套用而解决问题,如果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严重的错误,这完全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死物一般,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学说,更多是要以实践为基础。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魅力,也是普遍存在的魅力,如果只是僵化的认识僵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将是一场灾难,也不会也不能迎来改革开放,也不能向更好的生活迈进,所以要真正的,深刻的有意识的去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而不只是照搬照抄,才能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

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力点

(一)开辟更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平台

一方面,要做好傳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沟通,延长传播链条,可以将传统媒体中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多渠道进行推广,多频次的进行传播,扩大优质内容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在新媒体领域开辟深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阵地平台,通过网站、app等网络传播形式形成多阵地、多平台的马克思主义内容输出,争取做到涵盖所有网络大众视野。

(二)打造专业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队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要着眼长远,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队伍的建设。需要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基础和稳定创作能力的人才加入到队伍当中来。只有整合人才资源,集中攻坚才能不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需要加强理论创作与阵地宣传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由宣传部门或者网信部门牵头成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专业队伍,紧密联系媒体、高校、社科院、党校等教学科研机构,为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之间搭建稳定的合作平台。用专业的队伍以专业的方式进行大众化宣传,才能做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参考文献

[1] 陈云文选:第3卷[M].360.

[2] 陶德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J].中国社会科学,2009.

基金项目:文章为课题项目“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353MSYYB033。

作者简介:王平权,男,汉族,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途径必要性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