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教育夯实新时代职业学校育人基础
2020-05-09朱汉国
关键词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研制说明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07-0044-06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中职历史课程标准”)日前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颁布。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史上第一个历史课程标准。
现就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及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一、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制中职历史课程标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与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战略部署,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指出,在新时代,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能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关键是看我们的职业教育能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不单单在于我们培养的学生有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在于他们有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全的人格。
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新要求和职业学校立德树人的新任务,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方案和教学大纲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和亟待改进的问题。如十八大以来的立德树人目标需进一步落实,体现党的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历史课程仍没有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必修课,等等。有鉴于此,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统一开设历史课程,要研制统一的中职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应该说,统一开设历史课程和研制统一的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在中等职业学校贯彻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制中职历史课程标准是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和教学的基础和条件
据统计,全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02万所,其中普通中职学校3322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097所,职业高中3431所,技工学校2379所。②根据我们的调研,在这1萬余所中等职业学校中,由于以往没有把历史课程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课,所以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开设历史课程。虽然有部分师范、旅游、艺术类职业学校开设了历史课程,但因无明确的历史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因而就全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而言,教学内容缺乏整体设计与规范要求,课程实施无序失范,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大部分学生历史知识匮乏,这显然不适应新时代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亟须研制统一的中职学校历史课程标准,以规范历史课程与教学。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学业质量等方面,规范了历史课程的要求和任务,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实施和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
2014年7月,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组织下,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成立。研制组成员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科研机构工作人员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一线教师。2016年,教育部教材局成立后,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由教材局直接管理。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如何研制?如何使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在借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研制组确定了如下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历史的角度增进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强化课程的系统设计。坚持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课程各环节,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结构设置、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实施等都要始终贯彻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
3.彰显职业教育特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充分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努力挖掘历史课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意识、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学习内容,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特点。
4.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职业特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人员的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向国家权威部门、科研院所和历史学科专家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在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的过程中,研制组先后到北京、天津、江苏、广东、云南、陕西等省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就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设置、历史师资配备、历史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学生学业评价等情况,开展了广泛调研。历史课程标准文本形成后,研制组又专程到江苏、内蒙古、山东、广东等地召开专题征求意见会。在北京邀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历史学专家,对历史课程标准文本提出意见和建议。为能准确地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水平描述,研制组对全国3个省8所学校700余名学生开展了测试工作。
5年多来,研制组先后召开了30余次集中研讨会,反复修改打磨文本,2019年9月,形成了送审稿。此后,又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会多次审议,最终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审议通过。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分为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六部分,其主要内容有:
(一)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历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中等职业教育虽属于高中阶段的教育,但其不同于普通高中的一大特点是专业门类多。在以往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方案中,只是旅游、艺术、教育等专业的学校开设历史课程。新颁布的中职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①并规定了历史课程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得少于72学时。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不论隶属于哪个系统、哪个部门,不论是公办性质,还是民办性质,不论是工科类、理科类,还是文科类,都必须统一开设历史课程。
基于历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定位,新颁布的中职历史课程标准进而提出了历史课程的任务: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中职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②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参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诸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中职历史课程目标的具体表现作了系统的阐述。
何谓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是通过历史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有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通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诸方面的培育,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还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中职学校历史课程在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诸方面的具体目标。如在“唯物史观”方面的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等,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在“历史解释”方面的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释加以评析;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在“家国情怀”方面的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的基础上,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
应该说,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育人目标的新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育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它将有效地实现从技术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根本转型。
(三)中职历史课程标准构建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历史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历史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为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由于中职学校历史课程的学时数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中选择必修学習内容?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在必修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了如下原则: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旨在落实党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意志,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以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必备的思想品格。
2.注重基础性和典型性。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基础模块要充分体现“基础性”。基础模块主要学习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中外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历史,必须在学习内容方面做一定取舍。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基础性原则,即选择中外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概念。同时,避免面面俱到,而要精选一些典型史事作为学习内容,力图使所选内容能帮助学生既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又理解重点,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拓展学习奠定基础。
3.注意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衔接。在注重基础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与初中历史课程形成衔接。中外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概念,在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中已有所涉及,因此要注意避免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发生重复,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把握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区别。
4.兼顾职业教育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课程不同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兼顾职业教育的特点,要考虑精选一些反映职业教育、科技创新的史事和著名工匠的事迹等内容,以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和协作创新等职业精神。
5.体现时代性。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因此,历史课程基础模块内容的选择,必须反映党的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新要求。同时,要适当吸收史学研究、考古发掘的新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基于上述原则,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在必修内容的选择上,在坚持政治思想性的同时,强调了“基础性”和“职业教育性”。一是对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必修模块,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以专题的形式,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二是彰显职业教育特点,在普通高中历史必修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科技文化的内容,并专门设置了“精湛的传统工艺”专题,以“了解历史上的著名工匠、经典工艺和有代表性的工艺精品,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探讨其现实意义”。①
中职历史课程的“拓展模块”,旨在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促进个性发展,增强职业意识,是供学生选修的历史课程。中职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示例模块,供各地各学校开设拓展课程时参考。
在此需说明的是,这两个供选修的拓展模块之所以称为“示例模块”,因其只是供各地各学校开设拓展模块时参考或借鉴,并不要求各地、各校必须开设这两个模块。各地、各校可以选择性地开设这两个模块,也可另行开设其他拓展模块。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地、各校完全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生实际等,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课程教材管理的规定,自主开发相应的拓展模块。例如,可围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开发拓展模块。
上述“基础模块”加“拓展模块”历史课程结构的设置,既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基本保持一致,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做了适度区别,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征的历史课程体系。
(四)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业表现作了两个水平的划分,并就每个水平表现进行了描述。见附表1(见下页)。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表1中,水平1是学生在毕业时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是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①
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使历史课程学习的阶段性评价、毕业合格性考试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命题有了科学依据,将进一步引导历史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五)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就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方与学校如何实施本课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明确指出:教师要树立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既要注重对歷史学科核心素养某一方面的专门培养,也要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以利科学有效地达成课程目标。
为倡导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中职历史课程标准还设计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等多个教学案例,命制了考查不同核心素养及不同水平的考试样题,为教师开展教学与评价提供了参考,从而增强了中职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设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总之,中职历史课程标准作为统一规范课程和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夯实了历史教育在职业学校的育人基础,必将引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建设和教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简介】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以来,先后担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实习编辑: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