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社会发展与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关系研究

2020-05-09闵瑞华

科教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闵瑞华

摘 要 应用技术大学率先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洲,作为一种新兴新型高校,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综合性大学不同,其目的是培养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它的出现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生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大众化理念以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关系做了探讨。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高等教育大众化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01

Abstract The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were born in Europe in the lat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s a new type of university,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its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talent-developing goal and mode of development. Its purpose is to develop high level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who can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s emergence is the result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ulting fro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1建設应用型高校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在需求

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上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则大大缩短了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的周期。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和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三大产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以前对经济发展起基础主导作用的工农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达经济体逐渐放弃“以资源促发展”“以市场换技术”“以利润换资本”等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前期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由主要靠投资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技术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原有的实体经济快速壮大,低技术含量产业比重下降,电子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服务业创造的经济总产值跃升为第一。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工制造业和研发创新越来越往具体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市场对学术性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减少,而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重学术轻实践的传统研究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满足不了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结构性失业越来越严重,社会与教育之间职业性和学术性的“二元对立”[2]越来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只有做出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提出的新要求,各类企业和社会也才有望招得大批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对此,欧洲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把高级工程师培养纳入高等教育范畴,这也是德国、荷兰、瑞士等一些国家把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高级专业学校升格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动因。虽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是从长远看,随着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只会越来越偏爱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所以,可以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立,应用型高校办学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高度契合,任何有关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修改都是为了迎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提出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外部驱动力

中世纪大学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发端,也可以说是现代综合性大学的始祖。这类大学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注重的是对基础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如对修辞、法律、医学、神学、文学等的系统钻研。综合性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主要面对的是社会上少数智力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

精英教育占主导与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国家都处在农业、工业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没有那么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承担的主要任务在某种程度上也仅限于文化传承。可以说,中世纪到近现代的精英学子就是在高楼深院谈玄问道、不理世俗事。这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谈论世俗职业持批判态度也有很大关系。

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数量的猛增,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负担大学教育,因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些人权运动者也不断发声,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人权平等的必然要求。在这种形势背景下,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1962年首先提出了“大众高等教育”概念,1970年提出“普及高等教育”概念,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论,至此产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根据马丁 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很多国家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都在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趋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扩招就是其中一种模式。从正面看,高校扩招让很多人都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国家来说无疑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但是,高校扩招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问题。拿中国高校来说,综合性大学扩招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学生毕业后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是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容纳不了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校所学专业跟社会需求岗位相脱节,出现结构性失业。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中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校毕业生时常感叹“毕业即失业”,“读书无用论”的一个原因。要避免或者解决这种负面情况,退回到精英教育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只能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模式做一次改革,让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也能有机会在社会上找到工作。应用型本科高校因之应运而生。

应用型高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直接跟社会所需岗位挂钩,每个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端口都可能需要专门的高级技术人员,应用型高校就是根据各个端口所需的技术技能设置学科和专业。而加工制造业各工种工序往精细化发展意味着整个生产链条可以容纳更多人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立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个外驱力催生的产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理性选择。

3建设应用型高校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切入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包括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有机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3]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4]是各类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是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秘诀。但是,长期以来,各类职业院校发展存在分类不清、模式单一、办学基础薄弱、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以及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校办学效率的提高。而且,从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广度而言,职教的学生还远远满足不了因市场经济高度分化对人才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一般而言,职教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底子比较薄弱,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也不能普遍胜任企业高层次技术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职务。而一个优秀的一线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除了具备深厚的人文修养、技术理论,也必定是个掌握高超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文理兼修、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具足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上,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似乎还难以担此重任。所以,为了适应社会职业种类越来越多,工作技术含量越來越高的现实,同时也为了让各类职业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找准办学定位和目标,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让中职、高职、专科在人才培养链条上无缝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立是最理性的选择。由此,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环环相扣相接,整个体系既涵盖学术性和技术性,同时极大增强了培养体系的适应性和包容力,从最底层的普通员工到最高层的一线管理人才都囊括进该培养体系之中,可以说,在不同层次、类型的人才培养上,该体系做到了不掉链子。

4 结语

高等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改革创新都是为了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新兴新型高校,无论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都与传统综合性大学不同,它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理念、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需求等等因素深度融合后产生的外驱力与高等教育自身结构调整与重组而产生的内生力共同作用所催生的产物。他的发展路径是流动性的,因为它需要不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进行改革创新,需要密切关注因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时而动,“根据地域禀赋和自身条件,建设好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集群,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5]从世界范围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不过40多年,但是已经凸显出了它的办学弹性、生机和活力。相信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是综合性大学和应用型高校相互补充、并行发展的双轨制格局。两者就像鸟的双翼,只有双翅都强健有力,高等教育才能真正腾飞,飞得高且飞得远,为社会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高校改革迫在眉睫,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势在必行,应“大胆借鉴国外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拓展国际交流领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实现高等教育与产业体系的高位对接,释放高等教育的潜能”。[6]

基金:滇西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校级科研项目“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研究——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为例”(2016XJKY0004) 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5][6] 孙诚,杜云英.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60-63.

[2] 孙泽文.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动因与运行机制探寻[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3):20-24.

[3] 杨守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基础、类型与我国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5(15):21-23.

[4] 陶言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展望[J].职教论坛,2013(23):65-67.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改革道路探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