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内涵挖掘与美感升华

2020-05-09周志丹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赏析尝试情怀

周志丹

文本内涵指的是文本所呈现出的各种情怀、信念、精神等,只有深入到文本的内部,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深层次意味,随着作者的情感波动而感悟,才能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升审美感受,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和精神美,从而促使学生自我的心灵得到提升,这样就能起到升华审美教育的效果。

一、追溯文化背景,启迪智慧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收录的文化包罗万象,它们的成文年代各有不同,所涉及的社会环境和其中体现的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要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就要尝试追溯文章的创作背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了解作品中蕴藏的文化内蕴,这样才能起到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化审美感受的目的。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时,若能适当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并探究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则能让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后有所感悟,发现《黄河颂》创作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当时诗人来到了抗日根据地,看到了黄河船夫和浪涛斗争的场面,因此萌生了爱国的激情,所以才创作了《黄河颂》这样的作品。”此时引导学生继续深挖下去:“有很多河流都十分湍急,也都能看到劳动者征服自然的场景,那么,作者为何又在看到黄河后会生出这样的情感呢?”学生有所感悟:“因为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作者在作品中歌颂了黄河,实际上就相当于歌颂了中华民族,赞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品德。”通过这样的赏析,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得到了提升。

不少初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没有深入的文化积淀作为基础,所以对于文本内涵的探究也不够深入。在教学中要尝试组织学生展开背景探索的活动,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鼓励学生自主展开调查研究,这样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刻,能起到提升审美教育的效果。

二、关注创作情境,感悟情怀

文学作品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产物,所以若能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那么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因此在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关注文章的创作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作者的生存背景资料,此后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作者不同生活阶段创作的作品,鼓励学生展开对比,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感悟到,不同创作境况下,作者的情感不同,所写作品的内涵也会有所不同。

在指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13课《背影》时,若学生能尝试了解一下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怀,那么对于作品的理解就会更为深刻。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好?那么,为何在看到父亲背影之后,作者会有这样的感触呢?你觉得作者为何和父亲的关系不好呢?”学生尝试将自己想象成作者,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学生便提出:“作者的父亲是一个十分古板的人,而作者则是接受新思想熏陶的人,所以作者自然会和父亲在各种问题上都产生冲突。但是,父爱却是永恒的,当作者就要离开自己的父亲后,自然会生出无限的感慨。此时再看到父亲为自己所做的付出,自然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在设身处地思考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

在关注作品创作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尝试探究作者的成长历程,这样就能逐步发现,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親身经历,体现出作者的生存状况,而这些都是读者理解作品深层内涵不可或缺的部分,能让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升华。

三、解析修辞手法,想象创新

不同的作品往往有着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独特文章结构,其中尤以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最能展现出作者的创作风格。因此在指导学生挖掘文章内涵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尝试鉴赏作品的修辞手法,尝试用想象的方式展开审美赏析,并思考自己若创作同类型的文章,会怎样写出自己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是一篇唯美的作品,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让文章变得形象生动,更感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鼓励学生尝试解析作品的修辞手法,并思考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让作品增添了怎样的效果。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个句子为例子,学生发现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在选择词汇上十分讲究,用“钻”等词语能很好地展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学生发现:“作者似乎十分喜欢使用拟人等手法,不仅是小草,就连太阳,也用‘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等词句将其人格化,展现出了春日的温暖。”此后可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创新的创作活动:“作者用各种修辞手法,将春天变得生机盎然,那么你能否用修辞手法润色文章,描写其他的季节呢?”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必系统地进行修辞手法的教学,但是教师却要在特定语境下引导学生探究简单、基本的修辞知识,并思考修辞手法产生的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这样能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在审美赏析的时候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在鼓励学生挖掘文本内涵的过程中,若能促使学生在咬文嚼字、批文入情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感悟,则能让学生启迪智慧,更好地感受作品的情怀,提升审美赏析和鉴赏创造的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桃溪中学]

猜你喜欢

赏析尝试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五老”情怀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