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桥梁主题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探究
2020-05-09谢晓明罗德清
谢晓明 罗德清
主题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也是课程中项目产生的来源。主题基于对问题的解决,是课程开发的依据。这一常见问题也就是一个主题,解决的过程即是主题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内容。桥梁主题课程遵循“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进行灵活迁移应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课程以主题为引领,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问题凸显教育的生活性、趣味性与实践性。主题的筛选确定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欲为原则开展。桥梁主题课程以易于操作、方便教学、工程代表等特征,为主题课程开发的理念背景。
一、桥梁主题课程的体系构建
(一)主题课程目标的科学设定
课程目标是从宏观上直接规定该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主题课程学习后在科学概念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要到达的目标程度。主题课程目标的确立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首先应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准确定位主题课程目标是否来自国家课程标准、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等。教师要在深刻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把握学生的基础情况,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期望,准确将课程标准转化为主题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阶段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主题课程活动。
(二)主题课程内容的精当选取
传统课程范围内,“课程内容”等同于“教科书”文本,课程内容为规范化、系统化、师生共用的书本知识及要求。主题课程的课程内容将从“教科书”转向“课程资源”方向。主题课程内容的筛选和确定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学科教材,而是现实生活中能够辅助于主题课程一切资源,以某个实施主题为主线,进行横向以及纵向拓展,从而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重组及渗透。以桥梁主题课程为例,以设置桥梁主题为主线,横向拓展:桥梁的分类、桥梁的结构、建设用材、建设的成本、桥梁的评估;纵向拓展:桥梁的历史发展、建设环境的影响、桥梁的实用性、桥梁的使用年限等,进行课程的资源整合。
(三)主题课程实施的有序组织
课程实施即常规的教学过程活动。主题课程活动的课程实施要求是在全新的教师角色的规范下,形成对学生鼓励与尊重、协作与互助、引导与反思的新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把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为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项目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生活问题、社会热点事件强化课程实施的价值及意义。在过去二十年间曾发生80多起大型桥梁坍塌事故。2019年11月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同样敲醒桥梁工程的警钟。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对课程实施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强烈的社会推力。
课程实施注重学科基础。基于学生的兴趣、认识基础、个性形成等特点来确定主题。课程内容关注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按照体系框架的分类标准对教材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使学科知识更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应该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
(四)主题课程评价的综合开展
从学习态度、习惯、能力、效果等多维度,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动机、努力程度、合作精神、课程效果等进行全面的评价。主张在不同程度上对学习者不同方面的行为予以肯定。课程最后的考核内容基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灵活应用知识。
在桥梁主题课程中,通过活动的单元测评(科学知识、技能操作、认同感等)、桥梁测试评分(量化桥梁设计及实际完成度、美观度、成本核算、工期时长)、学习单记录(工程设计图纸)、同伴评价打分(沟通、合作、分享、发言)等多个维度、多个评价点,进行桥梁课程的考核评价。
二、桥梁主题课程的实施
(一)主题课程内容多元化
主题课程知识体系的类型包括科学主题、工程主题、数学主题、技术主题等大框架。常规工程类主题课程包括桥梁主题课程、住宅主题课程、场馆主题课程、乐园主题课程等。主题课程的类型发展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实现了质的飞跃,并在借鉴模仿的国外桥梁课程、建筑课程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主题课程。主题课程评价的方式多样,课程评价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过程性评价了解、把握真实的反馈信息,比较、分析主题课程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学习,与学生的心理、情感逻辑发展吻合,课程结构突破了学科限制,真正指向学生发展。
(二)主题课程教师意识主体化
科技教师作为主题课程设计的实施者与参与者,学生为主体者,共同探究工程问题,意在培养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探究氛围。通过桥梁课程实施,科技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主题课程的设计、修订、实施以及评价等,要求教师充分地发挥主题课程主导作用。教师随时根据课程进度进行反馈,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主题课程涉及的班级、教师、学生等不同因素都会对课程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新时代背景下的STEM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教师,赋予教师課程建设的权力,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还应该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因此也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课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能力。这也要求教师在主题课程的重构、调整、完善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进而促进科技教师课程意识的增强。
(三)主题课程学生管理制度化
主题课程活动,对于课堂学生管理问题,更是主题课程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的背景下,在主题课程中班级管理变化更是巨大的;学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在主题课程中学生的管理问题,更亟须科技教师在主题课堂中的实现制度化与规范化。
在桥梁课程的开展中,桥梁课堂更多是实践与探究的过程。学生课堂自主性强,思维跳跃,需要小组合作讨论。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加需要科技教师在课堂中规范教师语言、课堂记录、学生管理等,形成制度化。对学生参与课堂的问题思考、问题拓展、研究分析、小结试验、评价反馈、修正评价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求都进行量化,规范主题课程学生管理。
【作者单位:常熟国际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