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科学课教学有效性
2020-05-09王启生
王启生
小学科学是一门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设立的学科。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强调让学生亲自经历各类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更好地理解科学本质所在。本文以小学科学为切入点,就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展开探究。
作为一项以探究性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小学科学的教学更加注重时效性和有效性,要求以扎实、真实、充实的课堂作为教学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来提升其教学质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其在教学时不能仅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状况看,我国小学科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学校中的領导和教师没有认识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很多担任科学科目的教师都是身兼多职,非科班出身,缺少专业知识和经验做支撑,教师队伍存在较大的流动性。二是小学科学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偏低,对于教材和实验器材熟悉度偏低,无法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处理,不能规范地按照教材对于实验课程的要求完成操作。三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本身的指导能力偏弱,忽略生生互动的重要性,在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情况下进行指导,导致探究活动内容同最初的主题相悖,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四是小学科学的实验探究活动仅有部分学生会积极参与,范围相对较为狭窄;且学生在参与期间因为缺乏正确的合作技巧,整体显得非常忙乱、无秩序,大多都是无效参与,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教学有效性不高。
二、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在开展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借助课前导入的方式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先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为后面课程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瓶子吹气球”的小魔术。准备空瓶子、白醋、小苏打、气球作为实验材料,在空瓶子中装入小半瓶白醋,将小苏打装入气球中,将气球套在瓶口上,而后老师将气球提起,气球中的小苏打就会进入瓶中,与瓶中的白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将气球迅速吹起。这种材料常见、操作简单的科学实验,不仅设计方便,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科学这一科目中,很多实验课程都需要借助小组的模式来完成。在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各实验小组明确分工以及每个学生需要负责的内容。其中,小组组长负责对科学探究实验的组织管理工作;材料人员负责准备、领取、保存、管理和归还材料;记录人员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记录;报告人员负责在班级内向老师和其他小组报告本组的实验情况和内容,并就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同其他人员进行交流。其次,教师要明确实验流程和具体要求,利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将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内容和自己的分工,从而在实验初始阶段就能够各司其职,保证课堂实验的有序性和结论准确性。最后,对于新实验,教师可以先对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演示操作,并在演示的过程中配合相应的解释说明,为学生自主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问题保证探究过程的有效性
科学实验课程不仅是学生展开科学探究的媒介,也是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媒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进行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要发挥问题的作用,让学生敢于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提问;要引导学生在小组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利用正确的实验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保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有效性得到明显的提升。
(四)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是以学生为核心,以提升、发展和完善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为目标,通过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为学生终身发展与科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的科目。在科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若仅依靠实验课固定的时间,是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科学探究欲望的。因此,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将课堂教学作为依托,将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再次运用在课堂实验中学习到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教学工作而言,“细节决定成败”。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素质的培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小学科学的实验课程真正达到帮助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目的,就要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和魅力所在;还要将课堂的活力散发出来,全面发挥小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各项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从而使科学实验有活力、有生气,更具有效性。
【作者单位:农安县黄鱼圈乡中心小学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