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2020-05-09钟子铨
钟子铨
科学是小学阶段的科目之一,科学这门学科经常会被学校教师和家长学生忽视,在他们看来科学的重要性不及其他学科。其实不然,在现代的科学教育中,科学正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科学是基于生活的学科,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以放松的姿态感受科学生活所带来的乐趣,还可以从中获取生活的经验,体验科学学习所带来的奥秘。科学学科不仅可以增长学生们的见识,还能够刺激学生的思维,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伴随着新时代的教育事业的改革,也为小学科学的课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育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通过开展相关的科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新型的科学教育理念与思维的指导下,尝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要利用科学学科的综合性给学生扩展更多的相关知识,将生活与科学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课堂上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应用,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一、演示科学课堂实验,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促进其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科学课堂活动,增加课堂趣味,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科学的课堂学习中。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三年级《温度和水》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实验现象:教师准备一个杯子,并且在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再给杯子封上一层薄薄的透明薄膜,静置几分钟,当将透明薄膜揭下时让学生观察现象。这时学生会观察到在薄膜上附着着许多小水珠,而杯中的水也减少了一点。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了加深学生对本次实验的了解以及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依次进行实验的操作。教师可以再进行另外一个实验,即在杯中加入适量的常温水,重复上述的操作,让学生观察现象。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蒸发和水的温度有关。当水的温度升高,就会蒸发成水蒸气。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当我们在烧热水的时候周边的墙壁会出现带着热气的小水珠。以此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科学。
二、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注重科学应用
科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不同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感受亲身经历的乐趣并享受其过程。在面对学生不愿意参加科学实验的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或引导学生选择参加他们原本不感兴趣的科学活动,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养蚕”教学时,教师给每位学生都准备一定的蚕宝宝、桑叶以及养蚕的盒子,以十天为期,观察蚕宝宝有什么变化;并要求学生将每天蚕宝宝所发生的变化写成日记。假如学生没有观察到蚕宝宝有何变化时,可以记录日常和蚕宝宝有什么样的互动或者发生了什么样的趣事。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害怕蚕宝宝,这时我会给学生选择其他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学生在飼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会发现蚕宝宝每天的食用量是多少、每只蚕宝宝的生活作息都不同等有趣的现象。在十天的活动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所发现的问题一一解释,帮助学生促进科学认识,增强其在生活中应用科学的能力。
三、分组评估科学作品,引导学生科学创新
科学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也在不断地创新。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教师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个既定的主题,让学生分组探究,并创造出一个新的科学的作品,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懂得思考,学会应用科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小学科学《变废为宝》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要求他们利用家中的废弃物品,在组员内部进行讨论并制作出一个新的物品,只要将废弃品变成一个新的物品即可。学生在此活动中非常活跃,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参与感。有的小组利用旧的光盘以及一次性筷子制作成“新式自行车”,有的小组将废弃的塑料瓶盖和瓶子做成养植物的花盆,将贝壳洗净制作成风铃,等等。每一组的创意作品都各不相同,并且有各自的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或制作的感想,以此加深学生对科学活动的认知,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科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要通过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亲近感;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科学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也需要注重科学思维的引导,让学生更多地以动手实践活动为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要让学生重新认知科学的综合性。并且,教师要科学应对课堂上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作者单位: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