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验式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0-05-09郑玉娣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验式评价活动

郑玉娣

语文新课标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应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积累言语经验。”这种语文实践活动正是生活化阅读,体验式学习,即 “让有趣学习和活动教育为学生快乐成长给力”。

体验式教学起源于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他对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体验教学的实施步骤以及体验式教学的类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体验学习”的特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体验是对某些具体事物或情境的体验。

2.体验不是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过程中,它必须伴随着某种活动结果。

3.在体验的背后,往往有某种模仿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不限于在教室中进行,而更多地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

4.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体验大体可以分为直接(实际)体验和模拟体验两类。

5.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通过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一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原动力。

二、体验式学习的前提

在体验式学习中,导师要真正起到“导”的功能。

首先,导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培养者”,让学生投身于体验式学习之前,要让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如检阅电子图书目录,查阅工具书,摘抄关键词句,厘清作品思路,基本的赏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等。

其次,导师要辅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学习研究,如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方案设计和论证,确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优选影视作品的选材,参与学校展览馆、文化长廊等校园文化布置,导师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思考研究,让学生创新阅读、个性化阅读有实效。

最后,导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阅读品质,如阅读方面的语感品质、审美品质、习惯培养和语文思维品质等,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还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三、语文体验式学习的形式

何谓体验?“体”是“亲身”,“验”是察验。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语文体验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进图书馆、网络阅读、生活观察、影视作品欣赏、研究性学习研究、社团活动等。

每种语文体验活动都可以衍生出很多分支:

1.走进图书馆,可以选择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书自主阅读;也可以进网络阅览室,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阅读的资料,如有需要还可以收藏在个人网络阅读资料库中,方便下次阅读或使用。

2.生活观察活动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学校的文化长廊、橱窗简报,甚至是草坪文化、标语文化,学生无日不在阅读体验中。

3.影视欣赏活动可以运用视频观赏电影电视经典作品,也可以观赏学生自拍的话剧、课本剧;当然也可以看古今中外的文学剧本,提升审美情趣。

4.课题研究不再是落在纸上,而是可以由学生自主合作地投入与文学文化有关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完成实验,写出报告,这样的学习过程充满挑战,富有新意。

5.“社团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兴趣,组成创新活动社团:校报校刊编辑部、文学社、话剧社、诗社、记者站、校园电视台、辩论队、文史研究社等,定期组织活动。

四、语文体验式学习的评价

体验式活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学习,不是简单的综合课程,而是经验课程,“更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所以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采用随机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项目评价法、列表评价法等方法,根据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纪律情况、参与程度、获奖情况等,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

语文体验式阅读活动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1.评价内容要特别重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方法上多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3.评价重心要重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五、语文体验式学习的实例

学校在实施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创建14个成语文化的相关社团,如成语典故社、成语创作社、话剧编排社等。这些社团既是独立的个体,更是一个大的整体。各自在活动的不同阶段会用不同的阅读方式钻研资料、创编文字。学生在课堂内外有序完成自己的学习研究,每个社团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达成更大的研究成果。

体验式学习可以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实践证明体验式学习就是极好的语文学习方式。

六、高中语文体验式学习的实践思考

语文体验式学习重在学生对文本(有字书)、对生活(无字书)的感悟体验,用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来说,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但是作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指導性问题:教师在种类繁多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不能束住学生的手脚,也不能不管不顾,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可是这个“度”恰恰是难以把握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更新教学方法,也要有“终身学习”的目标。

2.持久性问题:要想让学生真正提高自主、探究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就要不遗余力地把体验式学习贯穿在语文课堂内外。可是高考的硬指标摆在那,学校的评价机制摆在那,学生急于求成的态度摆在那,教师是否能顶得住压力持久地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恐怕是个大问题。

3.系统性问题:要想体验式学习提高效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形成配合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体验式学习课程,能节约资源,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段结合教材得以实现有效拓展。如高一重在基础阅读方面,高二重在审美阅读方面,高三重在探究阅读方面。

“丰富学生的精神是语文教育的‘着重点;充实学生的语言是语文教育的‘着力点;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然是语文教育的‘得益点,三者是辩证的关系。”语文体验式学习就可以使这三点结合,这样语文课程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十三五重点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江苏奔牛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体验式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