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整本书教学 突显个性化设计

2020-05-09林胤志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祥子虎妞小人物

林胤志

整本书阅读本是促进心灵的享受、精神的滋养、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染上功利的色彩,使得整本书阅读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因此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显得尤为困难。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高效促进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展开,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笔者以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宜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发现文章细节且能带动全书阅读的关键部分来提挈全书,下面就以《骆驼祥子》为例。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作为七年级上册的阅读必读书目,从“祥子的四次眼泪中梳理情节—文本的三类比喻中分析人物—作者的几言议论中明确中心”三个方面中,探求整本书的阅读路径,促进学生主动去体悟书中的深刻内涵,最终提升自己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四次眼泪理情节,串起一生坎坷

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写道:“在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时候长,笔尖便能滴出血和泪来。”滴出“血和泪”,可以理解这是祥子一把辛酸的血泪,更是祥子一生辛酸悲楚的命运。

本书中祥子共流了四次眼泪,每次眼泪中都折射出不同的心理,这四次眼泪串起一生的坎坷,细细品读四次眼泪,挖掘出隐藏在人物深处的内心世界,探讨悲剧产生的必然性。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片段一: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师:朗读祥子第一次落泪的片段,此时发生了什么?(具体还原情节)

生:车被大兵抢走了。

追问:车是怎么买来的?为什么这么拼命?

生:“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这辆车就是他的梦想和展开新生活的希望。

师:第一次眼泪里,我们看到祥子为了买车的辛苦努力,更看到了努力后车被大兵抢走的悲愤。

片段二: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场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他愿意找个清净的地方,他知道自己眼眶中转着的泪随时可以落下来。

师:这一次打击似乎还不算什么,看看第二次的眼泪中,你又看到了祥子的哪段经历?

生:祥子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了。有一回,他拉着曹先生到朋友家,曹先生给他5元钱让他回曹宅接妻女,刚到曹宅门口,就看到了孙侦探。孙侦探骗他可以用钱保住小命。祥子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给了他,并且进屋砸碎了自己存钱的瓦罐,把所有钱全给了孙侦探。

师:此时祥子无处可坐、无处可去,到处都是雪,眼眶中转着的随时可能落下来的泪,是一种深深的苦闷。

片段三:祥子心中仿佛忽然的裂了,张着大嘴哭起来……呆呆地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

师:接下里的“哭”与前面不同,此時祥子的人生走到了哪步?把虎妞的事情详细说说。

生:此时虎妞难产而死的痛苦,祥子卖车葬妻,不但失去家庭,也再一次失去了精神支柱;与虎妞相识结婚的种种,祥子不仅是出于责任,也是为了得到梦想中的“车”想起了三次买车丢车的种种。

师:此时祥子想到了虎妞,想到了车,从无声的流泪到张着大嘴放声大哭,生活打击一次比一次沉重,已经让祥子对生活产生了深深的痛恨失望。

追问:祥子接下来的命运还能有转机吗?

片段四: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

师:美好的愿望能实现吗?小福子的死完全压垮了他,这时候祥子的眼泪相比上次的“流”“落”字你读出了什么?

生:“流”和“落”虽然都有眼泪淌下来的意思,但是“落”字竟然让我们看出了眼泪的重量,一串串落下来带着厚重的力量砸下来,这些眼泪中该包含多少不幸的压迫。

前面虎妞的死是彻底断了祥子买车的念想,而现在福子的死更是彻底斩断了祥子体面活下去的所有希望。在生活多重打压之下,现实已经把他逼上了绝路,“四次眼泪”串起祥子梦想的一生,更是串起祥子坎坷的人生旅程。

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抓住“眼泪”这个典型细节,引导学生梳理出整本书中“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通过品读四次不同程度的泪水,并结合文本比较四次流泪的状态,挖掘出隐藏在人物深处的内心世界,体味着人物层层推进的悲剧命运,深思悲剧命运产生的必然性。

二、三类比喻析人物,感知堕落悲剧

学生梳理出“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在初步感知整本书结构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整本书,细细寻求整本书中作者运用不同比喻句的地方,并归纳比喻句的类别,通过三类的比喻句见证祥子从满怀梦想、奋发有为、上进体面到自私堕落、贪婪无度、麻木不仁的性格品质变化,进一步感知祥子堕落的悲剧命运。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祥子还在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师:此时作者说祥子就像条狗,已经变成了“走兽”,觉得苟活于世,什么也无须乎想了。只要活着什么都可以放弃,接下来的祥子到底放弃了什么?请大家在原文找祥子堕落后的具体表现行为,生活习惯、对车的态度、对人命、对体面的态度等方面。

具体表现(汇总):

①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一个多月不剃一回。(颜面体面可以不需要想了)

②“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小就好。”“若能暂时对付三餐,他便不肯去摸车把。他讨厌拉车。”(梦想也可以放弃了)

③“好占人便宜”“借钱不还,耍无赖”“骗钱花”。(诚信正直的本性也可以丢掉了)

......

师:人性、良知、礼义、廉耻、梦想这些都可以抛弃,只要活着,此时祥子完全堕落成了自私懒惰、不思进取、麻木不仁、贪婪无度的人。

师:在前文中我们发现对于初来城市打拼的祥子,是这样的吗?作者把他比作什么?

他确乎有点像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生:年轻的祥子像一棵树高大健壮,有一往无前生长地渴望,也有深深扎根在土地上的坚守。

师:来到北平城,祥子是满怀斗志的,他觉得凭借着自己这样一副好身体,凭借着自己这种斗志和意志,万事都能成功,但是生活重重打击之后,祥子慢慢变得像什么呢?请找出来。

生:“风雨中的树叶。”

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师:在烈日暴雨下拉车的祥子,面对生活的风雨,如同“风雨中的树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通过引导学生从整本书中寻找并品读祥子不同时期的三类比喻句,分别是“一棵树”形象、“风雨中树叶”形象、“走兽”形象,作者在不同时期分析祥子从满怀斗志、拼搏向上的有志青年到自私堕落、自暴自弃的陌路鬼形象,这前后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祥子的人物形象也愈加丰满,同时在这巨大的反差中,我们也为他最后的悲惨命运而唏嘘感叹。

三、几言议论明中心,探究小说主题

从“四次眼泪”中盘点祥子遭受现实生活的重重打击,从“三类比喻”中见证祥子面对生活困境的形象转变,同时老舍又时不时地不动声色穿插对这个社会以及像祥子一样底层人物悲惨命运的议论,血淋林泪涟涟地展现像祥子一样底层百姓的悲剧命运,揭露生活吞噬了底层百姓的梦想,吃掉了他们的美好品质,毁灭了他们的未来,如果说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加深祥子悲剧命运的色彩,那么祥子生命的悲歌更加剧了老舍先生对底层小人物血泪奋斗的同情!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1)揭露不公道的世界。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贫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之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到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生:第一句是祥子在与虎妞结婚后努力地在烈日暴雨中拉车生病后的感叹,此时他认为这个世界就是没有公道的世界,而第二句“沙漠”就是这个不公道的社会,它不会给穷人梦想开花提供沃土,也不会孕育出美好的人,因此生活在不公道的世界里,注定也是悲剧。

(2)同情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了老了,不能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像个人儿似的。”

生:穷人的命太难了,不论是小的时候,还是老了的时候,盼头只留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可是,此时祥子正值最有盼头的时候啊,但是他终究没有摆脱穷人苦人的命。在小马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的苦难,在老马身上看到自己的今后的人生轨迹,都是深深的绝望。

小人物的悲剧是哽在这个吃人社会喉头的软刺,更是老舍先生对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悲啼!作者几言议论,发出自己的感慨,在这个社会中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绝不仅仅是祥子,祥子只是这个时代所有底层小人物的缩影,想想老马小马俩祖孙的痛苦,想想小福子一家的悲苦,这些满满都是作者对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同情、辩护和申诉。

特级教师蔡明说:“教师对文本解读有几分发现,你的课堂就有几分精彩。”因此,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从教学设计而言,应在立足于文本的前提下另辟蹊径,依托学生感兴趣的落脚点,并顺延文章的行文脉络“四次眼泪的典型细节梳理小说情节—三类形象的比喻认识转变的人物—几言深刻的议论探究小说主题”,一路引导学生在书中探求因生活在没有公平公道的社会现实中,小人物内心发生人性和心理异化的深层原因,也体味到老舍先生对像祥子一样的底层小人物悲惨命运的沉重情感;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方法为:引出问题—指导阅读—自主探求,把教读课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加以检验和巩固,促进学生“学会”到“会学”转变,使得学生提高独立阅读整本书的自学能力,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从而形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从教学效果而言,课堂讨论氛围浓郁,学生能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能领会作者隐藏在背后的情感价值,预期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整本书阅读把学生自读和自学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能有独特的阅读感悟,并能有效迁移和拓展应用教读课上学得的知識、能力和方法,使得阅读体现出生命的独特性、精神的独立性和文化逻辑的贯穿性。《骆驼祥子》整本书以清晰的行文脉络贯穿始终,因此在教授整本书阅读时不能将文本的行文结构割裂开来,宜引导学生顺着完整的行文脉络,结合教读课中所学的分析内容的方法,由浅入深地走入文本的深水区,体味作者隐藏在文本之后的审美价值和独特情感。

当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花费较多时间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这并不是现实的存在,但是只要用心去设计教学内容,抓住整本书阅读的落脚点,突出此本书的个性、突出文体的个性、突出作家作品风格的个性,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最大化,并固守教育教学的本质,让学生诗意地栖居于经典阅读,这是我们一直所探求的。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梅里中学]

猜你喜欢

祥子虎妞小人物
可爱的虎妞
虎仔和虎妞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我家的虎妞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