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改背景的国内航空医药冷链产品打造方案
2020-05-09孟繁俊
孟繁俊
摘 要:冷链药品是航空货物类别中,一个“特点鲜明”的细分市场。冷链药品具有“货值高、敏感性高”的特点,其整体的流通环节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医改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带来了医药流通模式的重大变化。医药冷链物流作为医药流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医药政策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航空货运作为医药冷链物流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运输方式,如何适应整体行业的需求变化,打造更加安全、高效航空医药冷链产品,以抢占市场机遇、吸引高端货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据此,从国家医改政策出发,分析医改对航空医药冷链运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痛点”现状,提出航空医药冷链产品的打造方案。
关键词:医改背景;国内航空医药冷链产品;打造方案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9.018
1 冷链药品是国内航空货运中独具价值的新增长点
1.1 冷链药品的定义及冷链药品物流市场发展
冷链药品是指对药品的储存和运输有冷藏、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例如血液制品、疫苗、各种胰岛素、生物制品和诊断试剂产品等。冷链药品储存和运输的关键在于“不间断”地保持低温或恒温状态,使冷链药品在出厂、转运、交接期间的物流过程中温控“不断链”。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引发的慢性病需求提升、城镇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居民对健康的愈加关注,这些直接促进了中国医药需求的快速增长。最新的《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达到3351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1.13%,医药物流将至少保持8%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将会突破4万亿元。到2020年我国冷链运输的药品市场规模或可达到1767亿元。根据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费用的占冷链药品销售额的30%来计算,2020年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可达530亿元。
1.2 冷链药品物流市场发展驱动国内航空冷链市场发展
根据中国民航学院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航空冷链的运输规模约为175万吨,占国内冷链行业整体运输规模的5%。至2020年,国内航空冷链的运输规模预计可达329万吨。医药、蔬果、生鲜和鲜切花是国内航空冷链货物的主要货源,货量占比分别达到了41%、36%、12%、和11%。
随着我国冷链运输的药品市场需求的增长,伴随着国家对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管制的加强、行业的准入门槛提升等,留给航空的医药冷链市场规模也逐渐加大。按照目前国内航空医药冷链运输在医药冷链物流费用中的占比10%计算,预计到2020年国内航空医药冷链运输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元。
2 医药行业改革为航空医药冷链市场带来机遇和挑战
“醫疗质量不高”“看病贵”和“看病难”是摆在医药行业面前的主要矛盾,近年来,国家正在通过实施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端的医药生产,到流通端的医药商业,再到需求端的医疗服务出击,多拳组合解决矛盾。其中,“两票制”(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和“新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正式实施为航空医药冷链市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机遇是“两票制”的实施改变了药品的流通模式,小批量、多频次的运输方式为航空运输带来利好。由于中间流通环节的层层代理以及过票公司消失或转型,医药流通模式趋向扁平化。“两票制”下药品小批量多频次的运输方式,使得航空运输方式在药品物流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药品的航空运量也将在未来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挑战是“新版GSP”对冷链药品运输有严格的要求。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国家为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行为,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是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新版的GSP于2016年6月30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公布执行。
3 航空医药冷链运输的痛点
医改政策为航空货运带来更多药品货源的同时,其对冷链药品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在市场的发展契机中,抓住客户和货源,保证冷链药品在运输全程的温控条件是前提。然而,目前航空冷藏药品的运输中还存在诸多的痛点,这些痛点大大削弱了航空运输方式本身具备的天然优势,对冷链药品的品质安全带来风险隐患,也不断伤害着客户对于航空冷链运输的信任度。
3.1 痛点一:收运环节的开箱检查直接破坏冷链药品温控环境
新版GSP的要求,冷链药品储运环境温湿度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且收货人在签收冷链药品前,必须确认运输全过程温度状况是否符合规定。在法规要求下,专业的药品冷链包装广泛应用于冷链药品的航空运输中,能够满足冷链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全程温控要求。国内冷链药品的航空运输冷链包装主要是被动式包装,完整包装件的组成包括:保温箱、制冷剂(冰排或干冰)和锂电池温度记录仪。
冷链包装在密封前提下,才能保证预设的温度范围,一旦打开包装,温控环境就被破坏。然而,在冷链药品的航空交运环节中,通常会遭遇货站收运和安检两个环节的开箱检查,且开箱检查环境完全无温控,冷链包装内置的温度记录仪将留下超温记录,最终造成包装内冷藏药品被收货方拒收,对客户形成巨大损失。
3.2 痛点二:航空运输过程中环境温度缺乏有效控制
冷链药品航空运输包装能够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在特定的时间内,保证冷链药品的温控范围。运输过程中缺乏对环境温度的有效控制,将大大降低冷链包装的性能,对冷链药品的品质造成伤害。航空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控制风险点主要在库区暂存和机坪运输环节。
库区暂存环节方面,货物在出港交运后,或进港提货前,货物均需在库区临时存储,时间在数小时不等,在此期间,冷链药品往往与其他普货一起,放置于库区内或者空侧,许多空侧甚至无阴凉棚,冷藏药品需直接面对阳光暴晒和雨雪等极端天气。
机坪运输环节方面,机坪在太阳辐射热、发动机热源和地面反射热等多种条件的影响下,机坪是整个航空运输中环境最恶劣的一个环节。根据行业网站PharmaIQ在2017年对药品厂商的问卷调查,药品厂商普遍认为航空公司的机坪操作是其温控药品产品受损的一个“挑战”。
3.3 痛点三:缺乏冷链药品航空运输的应急处置机制
国内冷链药品适用的航空运输包装温控时效一般在48至72小时,因此,在特定的时间内、快速交付货物是冷链药品航空运输的基本要求。然而,航空运输过程中往往出现航班延误、取消和备降等不可控情况,严重影响冷链药品运输时效。目前,由于缺乏对冷链药品运输时效限制的有效认识,多数航空公司均未建立一套冷链药品航空运输的应急处置机制。
3.4 痛点四:缺乏对人员的培训,冷链药品运输专业度不足
冷链药品的敏感性对整个运输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运输链的各方必须对冷链药品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相关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等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保证冷链药品的品质安全。新版GSP中也明确要求从事冷藏药品运输的人员,应接受冷链药品运输相关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目前,航空运输行业对冷链药品运输知识的培训重视度不足,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运输实际案例也表明,冷链药品航空运输服务的不正常案例,往往与人员缺乏专业的冷链药品运输知识相关。
3.5 痛点五:冷链药品航空运输环节涉及主体较多,缺乏透明化和标准化
冷链药品航空运输至少涉及9个以上的运输主体,每个运输主体均在运输链中承担各自的职责。一方面,运输主体间缺乏统一的冷链药品操作标准,如冷链包装不符合航空运输条件、运输标签无法有效体现货物运输要求等;另一方面,运输主体众多,运输主体间缺乏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运输信息无法难以实时传递,且异常情况难以及时处理。
4 南航国内航空医药冷链产品打造方案
从冷链药品航空运输的现状和痛点来看,航空运输业尚未融入冷链药品运输管理之中,航空运输方式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天然优势,更好地为冷链药品的运输服务。在国际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谁能率先迈出步伐、做出改变,以适应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行业的需求,谁便将抢占冷链药品运输市场的制高点。
下面将从服务保障和市场营销两端提出南航国内航空医药冷链产品的打造方案。
4.1 服务保障端——围绕运输“痛点”涉及产品服务保障方案
4.1.1 建立冷链药品备案制度——解决交运环节的开箱检查痛点
一方面,从冷链药品的交运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来看,其业务开展须严格遵守国家药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业务开展的合规度、整体操作的标准化程度都相当高;另一方面,从冷链药品货物本身来看,药品本身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管,所有的运输的药品有药监报告和相关批文,其冷链包装也经过了严格的验证程序。因此,无论从交运方、还是货物本身来看,其运输安全风险都相对可控。
4.1.2 建立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保障流程——解决运输环境缺乏控制的痛点
温度和时间控制应贯穿冷链药品产品服务的全流程,主要包括收运、组装、机坪交接、机坪运输、装卸机和发货的时间控制,以及冷库存放、机坪温控车和机舱的温度控制。产品服务保障流程各环节设计要点如图1。
4.1.3 建立冷链药品运输应急处置程序——解决冷链药品运输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的痛点
一方面,明确冷链药品在订舱、货运单备注和货运标签标记等方面的标注识别要求,确保保障各环节能够清晰辨识冷链药品;另一方面,明确冷链药品在发生航班延误、取消和备降等情况下的处置程序,确保货物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
4.1.4 建立冷链药品运输内部培训体系——解决冷链药品运输专业度不足的痛点
培训是确保人员具备足够的冷链药品运输知识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冷链药品运输产品服务保障流程能够在公司内部落地执行的前提。目前,国际航协已针对冷链药品航空运输开设了专门的培训课程,部分航空公司也逐渐开始参加此类培训,南航从2017开始也陆续派人参加了此类课程。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将接受的外部培训转化为内部培训,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冷链药品航空运输培训体系,针对冷链药品运输环节涉及岗位的不同工作职责,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确保各岗位人员均具备与其工作职责相匹配的冷链药品运输知识。
4.2 市场营销端——产品的业务定位
4.2.1 产品业务定位的选择项
选项一:抱着资源找资源,产品客户群体定位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与其协同打造航空医药冷链运输产品。
选项二: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业务,产品客户群体定位药品经营企业,打造门到门的空陆一体化医药冷链运输产品。
4.2.2 产品业务定位选择建议——选项一
第三方医药物流是一个高要求、高投入的行业,航空企业尚缺乏开展业务的基础:药品的仓储、包装、运输和配送能力是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必备能力;药品仓储和医药冷藏车均需获得国家的GSP认证,一个药品仓的建设投入动辄上千万,一台医药冷藏车的采购成本也需上百万,且两者均面临后期大量的运营成本;直面医药厂商、以及医院和药店等终端客户,需搭建专业的团队,掌握医药物流的运营标准和体系。
南航拥有丰富的国内航线网络资源,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有用专业的冷库、冷藏车、冷包、末端配送和人才等资源,双方在冷链药品运输业务上的契合度大。公司可尝试与国内有实力的第三方医药物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综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协力打造航空医药冷链运输产品。
4.2.3 产品远期目标——由“运输工具提供者”转变为“物流方案提供者”,主动出击开拓医药货源
未来,航司可尝试直接参与国内药品经营企业的物流招投标项目,直接争取终端货源。针对航司自身在冷藏车、冷库和末端配送等能力方面的欠缺,可考虑采购外部服务商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利用;在部分潜力运输线路,也可考虑逐步投入自建的冷库、冷藏车等资源、搭建专业的销售和服务团队,为终端客户提供全面的冷链药品物流解决方案。
5 總结
医改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必将对国内的整个医药流通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医药物流作为国家医药流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系列医改政策的出台也将给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面对冷链药品这一特殊货源,航空货运企业只有吃透政策、适应行业变化,才能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航空医药冷链运输产品,抢占市场高地。同时,药品流通事关民生,保证药品运输质量,也是航空货运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R].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报告,2019.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6年6月30日颁布)[S].
[3]IATA:Temperature Control Regulations[Z].7th Edition.
[4]David Kim.Temperature Controlled Logistics Report:Optimizing the path from lab to patien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