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研究

2020-05-09杨益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贫困老年人对策

杨益

摘 要:当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农村的老龄人口由于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的下降更容易陷入到贫困的状态中。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据此,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老人人口的贫困现状,探讨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贫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9.016

1 农村老年人口贫困的现状分析

1.1 收入来源少,农业收入微薄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约有1660万人。农村的老年人口由于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以及农业劳动收入的减少、子女供养的不稳定性等因素更容易成为贫困人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业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根据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每周的工作平均时间与60周岁以下的农业劳动者差距并不是很大,然而农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却不能与青年劳动力相提并论。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仍然从事着农业生产劳动,农业收入仍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差异巨大,农业现代化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大部分地区的农村老人还是从事按照传统的小农生产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耕作。而且,随着农村老人的年龄增加以及健康水平的下降,他们可以从农业生产劳动中获得的收入也越来越少了,农村老人想要依靠农业生产劳动收入所得来作为养老资金储备的方式不容乐观,同时,农村老人的养老收入中依靠子女供给的部分并不多,因为子女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也不是很高,老人的子女在城市务工也要承担房租费、日常的生活开销以及他们子女的生活和受教育费用,所以,农村留守老人的子女为留守老人提供的养老金也较少,按月供给留守老人的养老金额度也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1.2 健康状况下降,医疗开支增多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刚刚在农村推行不久,目前还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受到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政府对城乡居民医保保险的补贴还较少,而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医保的报销限额相对较少,部分药品也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内。贫困老人的收入中用于看病的支出较多,医疗开支在农村老人的养老收入中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医疗开支在养老收入中占比过高使得留守老人可以用于生活消费的指出相对下降,留守老人有时候还需要节省生活支出去购买药品。生活开支的减少使得留守老人的身体缺乏很多营养来补充,营养的缺乏进一步加速了农村老人的身体体质的下降,增加老人的养老负担,更容易使其陷入贫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谋求就业机会,这种不断外流使得农村的发展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还处在一个进一步扩大的状况。农村卫生院的大部分医疗设备相对落后,医疗人才也相对匮乏,很难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由于年龄的增加和长期从事生产劳动所积累下的疾病,农村老人的身体状况处在一个下降的阶段,没有好的医疗条件也严重威胁到了农村老人的身体健康。

目前,农村老年贫困主要是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贫困,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的下降、劳动能力也随之下降,农业劳动收入相对较少,再加上农村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所得的微薄劳动收入又需要负担医疗开销,鉴于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还有待完善,可以报销的药品和报销的最大限额各个地区的差异也比较大,因而收入不足,甚至是入不敷出,导致农村老年人更容易陷入到经济贫困中。精准扶贫在2014年作为重要的扶贫手段推广开来,的确是取得了很大的扶贫成效,使得许多农村贫困老年人口脱贫。脱贫再返贫也成为农村老年贫困所面临的现状之一。

2 农村老年人口贫困的原因分析

2.1 健康水平下降,劳动收入减少

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处在一个下降的过程中,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生活来源,农村老年的劳动能力的下降使得他们的劳动收入也不断地减少,而且部分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仍是传统的农耕劳作的方式,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不高,老年人也不会甚至是没有能力学习购买先进的耕种工具。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劳动收入中用于看病的支出较多,医疗开支在农村贫困老人的收入中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农村老人收入的不足是其陷入到贫困的直接原因。农村老年人口的婚姻状况和子女、亲朋家庭供养的稳定性也是影响老年贫困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离婚和未婚的农村老年人口从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所得收入要远远低于有配偶的农村老年人口的家庭供养收入所得,最低的就是农村老年妇女人口,同时,未婚和离婚农村老年妇女人口在劳动收入上也是远远低于有配偶和丧偶的老年妇女的所得收入,可以得知,未婚和离婚老年妇女人口劳动收入更少,更容易陷入贫困状态中。而有配偶和丧偶的农村老年人口劳动收入以及家庭其他成员供养要显著高于未婚和离婚的老年人口的所得收入,那么,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口中有配偶老人相对还可以依靠其他家庭成员提供较多的收入,而未婚和离婚的农村老年人由于供养也较少,更容易成为贫困人口。

2.2 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目前还处在一个改革、逐步完善的过程中。2017年起我国开始合并新农合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形成了新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然而,目前受到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政府对医保保险的补贴还较少。农村老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然而医保的报销限额相对较少,部分药品也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内,所以农村老人为数不多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用于了医疗开支,影响了农村老人的正常的生活消费。为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以及应对老年人口贫困的问题,同时也为了缓解农村老人养老压力给农村劳动力带来的巨大的供养负担,新农保开始逐渐在我国农村运行,随后,国家又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然而,目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依然是由农村农户自主参保按年缴费,而且目前的每年按檔缴费比例完全有农户自主选择,政府补贴受制于财政水平,还是处在一个较低的比例,例如河北省2018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月只有108元,因而农村贫困老人可以领到的养老金相对较少。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村贫困老人甚至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出台前都没有参加过新农保,或者是个人断断续续地在缴费,造成了个人养老账户为零或者余额较少,每个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额十分地少。

2.3 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的是农业生产收入,农业生产收入水平低直接造成了很多农户陷入贫困中。1949年初期,为了加快改变我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政府长期实施重视城市建设和重工业的发展策略,例如我国为推动工业发展的“五年计划”,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农村为城市的崛起和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大量的物资基础,城乡所拥有的不同职能也不断拉大,城乡之间不平衡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形成。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依然是很多的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农业的生产效率低严重限制了农村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使得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也在拉大。除此以外,许多农民也没有及时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改革开放后,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外流出,农业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的减少进一步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收入水平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到城市,造成了农村空心化家庭的增多,农村老人贫困问题频发。由此可见,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是我国农村老人陷入贫困状态的根本原因。

3 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因地制宜,稳步扎实地推进乡村振兴

农村老年人口陷入贫困状态中和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有重大的关系,农村落后的发展现状使得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落后的发展现状。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實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农村老年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遵照这个总要求,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不是应该根据各个村庄的差异性,而不能搞同一化,产业扶贫是目前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但是产业振兴也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实施,对于部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村庄,可以实行搬迁,把贫困老人全部迁出这样的村庄。对于那些位于城市郊区、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的村庄,应该选择可以适应当地的农业发展项目进行重点的支持,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公共资源对于乡村的支持,修好一条路,就好比打通了农村发展的生命线,农业产业的发展才能够吸引农村劳动力回乡村就业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老人口的贫困问题。

3.2 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鼓励社会救助

农村贫困老人目前参与的主要社会保险就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向贫困老人发放的养老金也是贫困老人的重要生活来源。各个地方应该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相对贫困的村庄,以及相对贫困的留守老人,要加强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贴额度。对于部分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贫困老人,应该尽快与其沟通,村委会落实到每户贫困老人,让其能够尽快参保,获得最基本的养老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尽管每年交的数目在180元至220元之间,但是目前来看在基层的卫生院保险限额十分有限,而且部分药品还不在报销范围之内。农村贫困老人大多数患有慢性病,可以享受到的医保实惠还需增加。同时,构建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与帮扶体系刻不容缓,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老年贫困人口中往往又有些独居贫困老人,还有些子女也是处在贫困忙碌的状态当中,广大社会主体对农村贫困老人的救助也是各个社会单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公民个人弘扬社会乐于助人美德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鼓励各种民营机构、慈善团体等社会单位、志愿者参与到对贫困老人的救助活动中来,慈善团体对贫困老人的社会救助资金应该确保落实到农村贫困老人的手中,对于慈善资金的用途全社会都有责任去进行监督。志愿者团体是农村贫困老人救助不可获缺的团体,特别是高校志愿者团体,更应该发挥青年先锋的带头作用,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寒暑假进入到周围乡村对贫困老人进行生活照料。当前我国的慈善团体对农村贫困老人的救助应该给予贫困老人更多的社会关怀。尊老、敬老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形成农村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3.3 落实精准扶贫,扶贫更要扶孝、扶志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的极其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关键的一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至2018年,这5年来精准扶贫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精准扶贫在实施的过程中精准扶贫要求目标明确、制度明确、管理明确。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精准”二子,在对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的过程中,责任机制的落实必须明确,单位对口帮扶农村贫困老人的主要责任人应该积极承担对农村贫困老人的帮扶责任,同时,健全精准扶贫的责任监督机制显得十分重要,防止只为短时间的政绩而忽视后期对农村贫困老年户的后续支持。

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大多数身体状况承担不起较重的、较多的体力劳动,收入来源单一,那么扶贫资金的及时发放显得十分必要。在对农村老人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中,对于那些在城市中有车有房却极少承担对农村老年父母生活照料责任的,甚至是完全不赡养自己农村老年父母而使自己的父母陷入贫困中的农村子女,应及时予以甄别和批评教育。还有部分农村子女和农村老人看到了国家良好的精准扶贫政策认为有利可图,便与老人划户而立,让老人住在破房中。我们不仅要从经济上给予扶贫帮助,更要扶孝与扶志,大力弘扬孝文化,对于那些妄图不劳而获、贪图国家扶贫资金的农村子女应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落实精准扶贫,更要与扶孝和扶志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老人的贫困问题。

4 结论

贫困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也会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进程,也是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农村经济的滞后使得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大多数身体状况承担不起较重的、较多的体力劳动,农业劳动所得收入较少,医疗开支较大,未婚和离婚的农村老人更容易成为贫困人口。应对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现状,因地制宜,稳步扎实地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经济,振兴农业产业,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鼓励社会对农村贫困老年人口进行救助,弘扬敬老文化,将扶贫资金的及时发放到位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要落实精准扶贫,更要与扶孝和扶志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決农村老人的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学华.农村老年贫困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6,(02):86-89+99.

[2]洪铱.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贫困的原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5):141-142.

[3]陈友华,苗国.老年贫困与社会救助[J].山东社会科学,2015,(07):104-113.

[4]潘苏阳.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8,(21):135.

[5]刘一伟.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贫困[J].财贸研究,2018,29(05):54-63.

[6]吴香雪.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社会救助问题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6):14-21.

[7]朱晓,范文婷.中国老年人收入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J].北京社会科学,2017,(01):90-99.

[8]柳清瑞,刘淑娜.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减贫效应——基于PSM-DID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9,25(03):38-46.

[9]曹清华.老年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03):86-90.

[10]刘二鹏,张奇林.农村老年贫困:一个分析框架及解释[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06):41-45.

猜你喜欢

贫困老年人对策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