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患者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的变化
2020-05-09夏加伟杨亚涛唐理斌沈含章
祁 飞,夏加伟,张 乐,刘 莉,杨亚涛,唐理斌,刘 晖,沈含章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昆明 650041)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是一种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潜伏期短,潜伏感染者亦可作为传染源,对公众健康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2019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群,被鉴定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其全基因组序列与SARS-CoV和BAT 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RaTG13)的全基因组序列分别有79.5%和96%的同源性,提示其潜在的BAT起源[1-2],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2月11日正式将此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高传播率(RO),已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发现数万计感染者,截至2020年2月24日官方数据显示,在我国有77 262例确诊病例和2 595例死亡病例,此病毒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人类尚未完全掌握这一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机制。通过观察30例急性期COVID-19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常规变化,探讨COVID-19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6日至2月15日确诊的2019冠状病毒病成人患者30例为COVID-19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为17~79岁,平均(48.17±15.98)岁,诊断标准: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2020年第五版)[3];排除标准:COVID-19患者排除其他慢性病毒感染及季节性流感;排除14岁以下儿童患者。健康对照组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为15~70岁,平均(42.30±15.56)岁。
1.2 方法
标本采集COVID-19组入院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2 mL于EDTA-2Na抗凝管中送检;同时抽取静脉血2mL于真空抗凝采血管查血常规,获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实验方法及设备本院使用的是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分析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aso)、单核细胞(Mono)。使用迈瑞流式细胞仪检测CD3+绝对数、CD4+绝对数、CD8+绝对数和CD4+/CD8+比值。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分类计数的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VID-19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白细胞及分类计数的比较[(),×109/L]Tab.1 A comparison of white blood cell and classified count in the two patients groups [(),×109/L]
表1 两组患者白细胞及分类计数的比较[(),×109/L]Tab.1 A comparison of white blood cell and classified count in the two patients groups [(),×109/L]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比例的比较
COVID-19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白细胞分类比例的比较[(),%]Tab.2 A comparison of white blood cell classification ratio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2 两组患者白细胞分类比例的比较[(),%]Tab.2 A comparison of white blood cell classification ratio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VID-19组患者CD3+、CD4+和CD8+细胞绝对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个/μL]Tab.3 A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个/μL]
表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个/μL]Tab.3 A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个/μL]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国武汉市于2019年12月31日首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应急委员会的建议,迄今为止,还有24个其他国家也报告了病例,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2019-nCoV疫情已构成公众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事件[4]。疫情爆发后约一个月,有关于病毒学和和相关疾病的临床方面迅速进入研究调查中[5-6]。但是,目前关于2019-nCoV对机体免疫学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揭示清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多地已经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提示可能存在粪-口传播风险[3,7]。人群普遍易感,极易造成爆发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期有分析研究发现[8],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87.9%)和咳嗽(67.7%),腹泻(3.7%)和呕吐(5.0%)少见;25.2%的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50%患者入院时胸部CT表现为毛玻璃样阴影;5%的患者需要在ICU接受治疗。相关研究提示COVID-19患者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是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LYM)和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降低、低蛋白血症、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以及CD8计数减少。从患者呼吸道检测到的新型冠状病毒载量与肺部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LB、LYM、LYM(%)、LDH、NEU(%)、CRP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以上发现共同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白蛋白水平降低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以及CRP和LDH升高的幅度可预测急性肺损伤严重程度[1,9-12]。
本研究发现COVID-19组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型冠状病毒可消耗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这也可能是在疾病早期病毒能够得以增殖和播散的重要原因。这与流感病毒引起病毒性肺炎时,由于病毒的募集作用导致大量淋巴细胞及活化的巨噬细胞聚集在肺部,导致外周T淋巴细胞减少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3]。2019-nCoV进入呼吸道后,激活免疫系统,机体在清除病毒的同时,血液系统和免疫器官严重受损,淋巴细胞特别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病毒感染也可能直接抑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也可能由于这些血液成分参全身炎症反应所致[14]。
本组患者均为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在入院次日清晨抽血送检,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急性期(即病毒在体内的繁殖复制期),病毒可侵犯机体免疫系统,导致淋巴细胞的破坏减少,从而使COVID-19患者外周血CD3+、CD4+及CD8+T细胞的明显减少,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根据笔者所观察到的以上结果,COVID-19患者急性期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CD3+、CD4+及CD8+细胞减少,可能会对疾病变化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且本课题研究组发现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和病程进展[15],但在COVID-19患者中是否存在此情况,需要进行大样本的深入研究。同时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可能会导致某些条件致病原的继发感染,因此,急性期患者应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警惕继发感染发生。根据目前本研究结果,笔者下一步将根据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异常指标的变化水平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争取做到早期干预,以减少诊治和护理的困难,从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