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中采取电动气压止血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5-09蒋瑜
蒋 瑜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500)
骨科手术与其它手术相比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大,因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出现贫血的可能性也相对更高。贫血会直接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者术后伤口感染以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的几率。手术后山口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增加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如对患者的感染情况未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患肢伤残或死亡。避免骨科手术患者出现术后贫血的重要预防措施之一就是减少患者手术过程当中的出血量。本次研究针对骨科患者手术中应用电气压力止血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预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患21人,女患19人,年龄在21~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9±6.79)岁。对照组中,男患20例,女患20例,年龄在20~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84±7.12)岁。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骨折患者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骨科手术前标准;②两组患者均具备完善的临床资料;③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已签署相关文件;实验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处伴开放性伤口者;②患严重高血压、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栓塞、严重动脉硬化症、血栓性疼痛以及患有其它患有电气压力止血禁忌症者;经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电凝止血,其止血原理是利用高频率的电流凝结碳化出血点,术中止血时需先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后,使用电灼器进行止血,使用中需注意避免电灼器接触过多皮肤组织,造成患者组织烧伤。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电气压力止血,其止血原理是利用电气产生的压力对患者手术部位的血管进行压迫,暂时阻断患者手术部位的血液流动以达到术中止血的目的。在骨科手术中,需根据患者的使用部位以及患者的年龄与患肢围度进行电气止血压力带的选择。上肢手术患者放置位置为上臂中上段的三分之一处,成人压力一般设置最高不得超过300毫米汞柱;下肢手术患者放置位置在近腹股沟部,成人压力设置不得超过600毫米汞柱。对电气压力止血仪的使用时间做详细记录,避免长时间压迫对患者造成损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中血液流失量、手术持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行各组数据比对,计量资料的表示用(),组间的比较用t、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对比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对比情况()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持续时间(h)住院治疗时间(d)实验组 40 43.88±13.38 0.58±0.14 5.14±1.24对照组 40 76.15±19.88 1.25±0.31 7.98±1.89 t 8.516 12.457 7.946 P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手术治疗是骨科疾病治疗常用手段之一,也是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骨科手术患者的出血量比其他手术出血量更大是因为对患者患处进行处理需切开患者的皮肤以及皮下的多层组织,部分手术还需要对进行切骨处理,因为其创伤面积更大且涉及组织更多,所以术中出血量也就更大。在骨科手术的过程中,提高操作的精准度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操作的时间,也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手术中出血量过多的几率。虽然骨科手术进行中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应用一定的止血药物,但是在手术过中切开患者皮肤以及皮下各层组织时仍会有血液流出,不仅会对患者本身造成风险,且血液流出后容易对医生观察手术部位造成障碍,妨碍手术的正常进行。因此在骨科手术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极其重要。电气压力止血带是通过对患者的患肢压迫达到手术部位止血的目的,并且还能够保持患者手术部位视野清晰,不被血液遮挡。并且电气压力止血在骨科手术中适应症比较广泛,一般肢体手术均可采用该方式进行止血。在使用中严格电气压力止血仪的使用标准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止血带绑定位置的选择,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电气压力设置,能够达到更好地止血效果,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综上所述,在骨科手术中采用电气压力止血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节约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