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评价
2020-05-09崔继祖项静文
崔继祖,项静文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1)
发病较急、病情变化速度快以及并发症种类较多,需要接受急救的患者被称之为危重症患者,大多数危重症患者都是由急诊科室收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实施相应的医疗和护理措施。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使得大多数患者均处于生命垂危阶段,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鉴于临床护理过程中极易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就需要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对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20例危重症患者中发生护理安全事件的6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在26~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6±5.3)岁。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包括脑外伤、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外伤、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昏迷性休克等。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主要包括误吸、坠床、引流管脱落、留置针脱落以及呼吸心跳骤停等。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共21名员工,年龄在24~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5.1)岁,均拥有三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验。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共8人,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10人,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3人。职称包括护士4人,护师14人,主管护师及以上3人。
1.2 方法
6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均严格按照医疗急诊规定,抢救流程以及护理规范进行临床护理,并详细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临床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果,分析影响危重症患者护理安全的因素,采取适当的合理策略,促进患者的恢复。对于急诊科室的21名护理人员,则采用问卷调查以及的方式进行调研,对护理人员的年龄、护理经验以及临床护理的心理状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护理人员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客观、公正和真实的态度,认真回答相应的调查问题,归纳出导致安全事件的因素,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宝贵的借鉴依据。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文中涉及到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别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急诊科室60例安全事件发生的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数据观察分析后,发现危重症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于患者自身的因素、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因素以及药品仪器等客观条件因素有关。
(1)危重症患者自身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就诊时间、意识状态以及生命体征等各项数据资料与患者安全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危重症患者自身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2)护理人员影响危重症患者安全的因素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急诊科室21名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是影响安全事件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急诊科室每天的工作量较大,面对患者家属以及危重症患者的次数较多,大量的疾病以及救治工作使得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大,心理压力较大的护理人员则会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纰漏,从而导致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其中56.0%的护理人员是由于心理压力原因导致的安全事件,35%的护理人员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的;29%的是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3)药品以及医疗设备导致的安全事件。
危重症病室的药物种类繁多,设备较为严密,鉴于危重症患者的突发性病情以及生命垂危的症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药物调配和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极易发生药物不当以及设备损毁等状况,从而引发各种安全事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3 讨 论
经过以上的调查研究可以得知,急诊危重患者的合并基础疾病、就诊时间、意识状况以及生命体征是否平稳,都是影响急诊外科危重症患者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同时医护人员的护理知识和专业水平以及心理素质也是影响患者安全因素之一。为加强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安全质量,急诊科室应当从患者自身以及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两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及教育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以及专业护理技能,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看护,详细观察患者生命特征以及病情的状况,严格按照医疗程序进行药物和设备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