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

2020-05-09

时代经贸 2020年8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行政部门

何 毅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一国行政系统内部要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将进行清晰掌握,否则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审计工作不到位对于行政单位内部管理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要准确了解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这项工作。在我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专门的审计工作机构和审计工作人员针对事业单位内部相关的经济业务进行核查,对与经济事务存在关联的领导干部的资金状况进行摸底盘查,从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情况进行监督,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损害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

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通过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于行政人员内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是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也作为行政事业内部的干部管理监督系统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经济情况的审计结果通常作为考核的标准,例如在领导干部进行支撑评选、设立奖惩规范的过程都可以作为考虑因素,对于领导干部对于自己的经济状况进行严格管理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审计部门进行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干部监督进行的审计工作没有直接的关联,这也是内部审计区别于其他审计工作的重要标志。

(二)审计工作以财务的收支审计情况作为基础

对行政单位的内部经济情况进行责任审计,其在审计对象、重点等方面都保持自身独有的特征,和单位财务的收支审计工作存在明显差异。但另一方面,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是对内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工作的基础条件。换而言之,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在财务审计结果上做到一下几点要求:其一,对于领导干部在工作时的财产收支和违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调查是否存在侵占资产和违反廉洁要求的行为。其二,对于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三)审计工作由审计部门与多部门联合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首先是由审计联席会针对审计工作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处理意见经领导小组认证。干部管理部门进行委托授权,审计机构在接受委托后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在具体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程中,其他的工作管理部门要对其进行帮助和支持。审计部门结束审计工作时,要积极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以便其他部门能够快速了解。涉及领导干部违法违规时交由相关部门做出具体的处理意见。由此看来,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共工作较为复杂,不单单需要审计部门人员的积极付出,也需要其他管理部门人员的积极协助。

(四)评价结果和最终的责任追究主要针对领导干部个人

对行政单位人员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对象自然就是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着重对这些人的个人经济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盘查,而非对领导干部所属的工作单位整体进行审计,对个人经济责任实施审计,能够督促每个人员经济方面廉洁性的保持,进行整个行政单位内部都会保持良好的。

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风险

(一)审计结果错误会导致风险发生

针对内部经济责任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审计人员首先会针对风险进行分析研究,风险一旦确定就会对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危险的扩张。但是审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优势对于内部经济责任风险会出现错误评估,这样的审计工作反而会对企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实际的经济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财产和信用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一旦判断错误就不仅会对企业造成风险,同时对被审计对象的自身权益也是一种侵犯。

(二)内部控制系统失灵会造成风险

每个企业内部都会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旦控制体制失灵就会导致徇私舞弊现象常发,企业的内部控制面临风险。企业人员会利用内部控制体统存在的缺陷实现个人利益,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将一发不可收拾,企业的内部控制将面临严重阻碍,不利于企业风险的防范。

(三)审计工作本身特点带来的风险

企业对经济实行审计时,由于工作繁杂且范围广泛,无法精确对每一部分进行精确的审计,难以涉及全部事项,所以难免会遭遇风险。所以在对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无法对所有的要素进行逐一排查,自然会把某处重点遗漏掉,这样的漏洞就大大增加审计工作中的风险。

(四)审计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针对内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工作,不仅在企业内部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事项。政府工作部门由于缺乏严格的内部监管机制,滥用权力现象频繁发生,官员不能有效行使权力,为了追求一己私利,往往会触碰权力的边缘底线,所以内部机制不健全容易带来经济审计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讲,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的发展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等问题也会企业中经济责任审计问题风险的产生。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因为工作的疏忽导致审计的风险,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但是如果审计制度本身存在弊端导致的风险则是不可逆转的。

四、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

1.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针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时要采用量化的指标进行。将定量作为关键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另外对于审计工作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将审计结果建立在精准的数据分析上,从而能够对工作人员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能够掌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真实履职情况。

2.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会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情况无法通过精准的数字进行体现,因此对于和同类型事业单位进行比较的工作提出了难题。因此对于审计工作部门来讲,对审计过程的各个事务进行严格的量化就有了必要性,这也能够防止审计工作过于随意和主观,这样顺利进展下去审计的结果也会更加趋向于公平。对审计工作构建科学严明的评价制度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评价制度规定的越明确具体,事业单位隐藏的弊端才能够得以发现,单位也能够着手进行改善,以此才能够实现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提升审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单位也要注重员工软实力的提高

审计部门想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就要审计人员的的整体素质提高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渗透性学习,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领域和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也能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利于专业知识的查缺补漏。审计人员想要顺利进行审计工作,就要对被审计对象有着深入的了解,从沟通谈话的过程中,可以对审计活动相关的项目信息进行了解,这个过程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行打开了大门。

(三)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方针策略

审计部门在具体实施审计工作以前,要对审计工作进行严密周详的工作部署,这是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具体方针策略的制定要根据具体审计对象的特点进行制定,但是大致方向不得脱离根本。要清晰了解到审计的工作需求,对审计项目的具体需求有着详细的了解,进而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审计工作的实行部门要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先估计,并单独制定出合理的防范危险措施,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的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有关预防措施。同时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要按时完成,不要拖沓。

五、结束语

对于行政单位进行审计工作进行良好的准备工作,是审计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同时也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降低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但目前我国审计部门在具体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障碍,例如审计机制缺位等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行政部门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