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字看来皆是血,删改辛苦不寻常

2020-05-08戴琰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章语言评价

戴琰

作文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思考,是以笔为媒介外显出内心感受与态度意志的复杂过程。完整的作文过程,既展露出个体的思维价值,又维系起人与人深层次交流的丰富外交活动。作文评价既是对学生作文的价值判定和意见反馈,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发展机制。拥有良好的作文评价观,推行适合的操作方法在当前的作文评价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多样形式,支架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恰好指向作文的多元评价。这种广视角、多领域的评价方式,打破了先前单一式的由上至下的传统型评价模式。评价的核心也由原先的文章转向了“人”,在更广阔的视域里将与文章有关的几个主体重新聚合、分配、拆解、调度。由静态到动态,由闭合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互相链接形成多方面、多交叉的互动体验。

见不贤而内自“改”

叶圣陶先生讲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文章是主观意识的客观体现,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最真实写照。改文章其实在于改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应彻底解放情不自禁想约束学生的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有意识地从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开始,把权利重返到作者而非读者手中。自改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文上交前的自我审视与评定。使学生在提交前已对文章有足够敏锐的辨别和相当清醒的判定。老师在阅览时既能有所目的进行针对性突破,又能把握学生造词遣句的习惯和审美倾向。于学生而言,为毫无保留展现优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感,自然无形加紧推敲,由词句使用,到表达方式,再到谋篇布局。二是老师点拨后的自改。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前,教师做好前提性的指导,为学生的发力点明方向,提供解惑或改善的渠道。

知人之失而交互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实践表明,学生往往怀有极大的热情与新鲜感,进行教师与学生的职位交替,承载起“抢救”他人文章的重大使命。迷茫于自我文章的学生,常能在他人习作中发现诸多问题。其次,学生可在阅览他人习作时,饱尝吸收采纳之甜,不由自主进行效仿。学生间为了同一个目标沟通协作,不但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培养了虚心学习、团结合作的品质。

师生相长而协作改

文章有教师高屋建瓴式的启发指点,配以学生集思广益的智慧。由易到难,螺旋上升,能最省时、最高能地完成评价。教师可先进行示范性批改,剪裁拼接材料,斟酌品析语言,调整协调布局,结合实例逐词逐句进行现场演示修改。正面指引下,学生也会习得审阅文章的流程,不断提高自改能力。在今后的写文阶段,更易注重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部分的商酌。文章在教师点拨和学生提议两者之间产生良性效应。

成果共享而家长改

作文的部分题材,家长更适合作为评价参考人。如《我的妈妈》《幸福的家庭》这类多取材于生活的文章,家长有更多的发言权和指导权。家长也能通过评改作文,了解到孩子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在作文及作文以外的其他方面,与学校进行互动沟通,互查互评,提高效率,共同进步。

明晰取向,革新文本

评价取向决定了评价质量。现阶段日常作文教学中的评价体制,仍存在标准模糊、操作性不强的局限。在作文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作文提供具体可参考的标准,因势利导进行指引,刻不容缓。

握笔于手而审题在先

标题是文章之眼,最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中心。标题指向主题,其后的文字阐述暗藏文章的重点和适宜素材。通过审题,先行打开思路,再在逐步缩小的范围里实现已确定素材的铺排顺序,叙述材料的孰主孰略等。“主题”标准敦促学生在训练中有目的、有对象、有忖度、有铺垫地思考文章,进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经过逻辑思维的不断演练,实现题材明确。

取自生活却高于生活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是文章发自内心,溢满真情的表现。作者必须亲近生活,观察生活,擅于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才会真实可信的感情。“情感”的标准,借助作文练习与疏导,引领学生调动过往生活经历,释放自然言语库存,提取再现情感积累,最后幻化为一句句、一段段合乎情理,发展顺当的语段,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构出令师生共宜的文章。

言语浑然则行之有效

语言驾驭能力在作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语言需流畅通顺,发挥表情达意的作用。其次,语言应生动精彩,富有文采,具有表现力。最后,所谓“言有尽而味无穷”。高层次的语言还应具备深刻的意义,起到触动读者,百转千回的作用。语言要素的层次标准引领学生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促使作文朝向生动灵活,意蕴深远的语言发展。

综合原则,助力评价

激励性原则

作文评价时,教师需将挑选文章弊病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机统一,以积极鼓励为主,饱含情感地用中肯且和谐的语言正面引导、侧面点拨。肯定学生优点,给予作文中一切潜能以绝对肯定,很大程度上令学生收取成就感,增强自信。

个别差异性

作文评价的个别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作文层次和评价侧重点。学生有独特的人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方式,自然会产生风格迥异的文章。文章谋篇布局的心思,流为习惯的语言,娓娓道来的情节,郑重推崇的思想,常用的句式、标点,尽藏着学生的天赋、性情、态度。作文评价要注重个体差异的存在与处理。评价标准,也当因人而异,不横向比较,做纵向比较。

关联性

评价的关联性指学生前后作文的关联。这篇文章区别于之前文章的最显要特征在哪里?这位学生一贯的写作优势与劣处各在哪里?觉察出学生在作文上的进步与否,既展现教师强大的洞察能力与鉴赏能力,更是将学生的作文形成完整周全的体系。

针对性

梁启超先生有云:“教人当以教方法为主。”教师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采用有效的评价语言,有特指性的点拨,有规律的传授,切勿笼统,以点概面。

巧用技法,激发兴趣

写作档案,忠实纪录

请学生挑拣出反映个人写作既有长足进步,又突出优异的文章放入“写作档案袋”。无论写作档案袋是厚薄各异,还是质量参差,都足以成为每一个孩子展现自我的最大骄傲。

奖励评价,正面激励

针对出挑优异、进步明显的习作,给予文具、书籍等物质奖励。激励效果更明显的,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广而告之”。如将优秀习作展览于班级墙报,传至班级QQ群,投稿到各类报刊……在大力培养推选下,提升班级风貌,营造力争写作上游的学习氛围指日可待。

教师动笔,体验难处

教师的亲身实践,可带来以下效果:一是从心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令学生感受到繁杂的作文,有老师一起应对后的亲切、仰慕之感。学生在与老师的碰撞中产生不一般的写作体验。二是有利于老师的自身检讨。在教师与学生作品的对比下,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发展及未来的教学道路都是无往而不利的。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贯穿作文的评价工作不容忽视,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不断探索更优质更多元更有效的实施策略,提高评价和育人品质。愿评价真真正正成为学生写文兴趣的发展源泉,语文学习乃至个人成长的铺路石。

(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文章语言评价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