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文朗读示范录音“音变”规律的把握
2020-05-08李美静
李美静
摘 要 中小学课文朗读示范录音为中小学生和教师提供标准的语音示范。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朗读能力不同,除了“声韵调”之外,朗读时的音变也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变调读法、“啊”的音变、“儿化”音变这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小学语文课文朗读示范录音的音变规律的把握。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朗读录音规范语音 音变
Abstrac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xt reading demonstration recording provides standard voice demonstr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 Students of different ages have different cognitive level and reading ability. Apart from "phonology", the phonetic change during read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tone change reading method, "ah" sound change, "Er Hua" sound change these aspects to elaborat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text reading demonstration recording sound change law grasp.
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recitation recording; standard speech; sound change
朱自清先生在《論朗读》一文中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上应特别重视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个阶段的中小学生都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可见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朗读至关重要。但目前中小学生朗读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受方言影响,许多中小学生普通话并不标准,很多教师存在课堂用语不规范、发音不标准等问题,网络上虽然有很多语文课文朗读示范音频,但示范者大多不够专业,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权威认证。幸运的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推出了“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自2018年5月上线以来已发布了几百篇统编版语文课文音频教材,已经惠及了全国1.5亿中小学生和900多万教师。由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制作的苏教版语文课文朗读示范录音于2015年出版发行,笔者有幸参与录制。这些音频教材的发布,填补了中小学生缺乏标准朗读示范的空白,也向朗读示范者提出了要求。朗读示范者在录音时,哪些要音变,哪些不要变,在遵循普通话的音准要求前提下,是否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阶段进行调整与把握呢?
普通话的音变包括:轻声、儿化、变调、词的轻重格式和语气词“啊”的变化等。①笔者在听取了大量课文示范录音后发现,音变中的“轻声”在朗读示范时按照注音及《普通话常用轻声词词表》进行朗读,词的“轻重格式”在朗读时也遵循约定俗成的音变规律,在此不再赘述。变调读法、语气词“啊”的音变、“儿化”音变这几个方面在中小学生课文朗读示范录音中却存在一些争议,亟待讨论完善。
1 变调读法
音节与音节连续时,由于受相邻音节影响使原声调产生变化就叫变调。普通话变调主要表现在“上声、一、不”等几个方面。②
在统编小学《语文》一、二、三册教材中的上声注音原则如下:由于上声变调涉及所有上声字,且主要体现为语音表现,不涉及词汇和语法内容,不必强求学生在学习书面语的过程中掌握上声变调规律,因此统不标注上声变调。③“一”和“不”的变调规律严格,对于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也有帮助(“一”和“不”都是古入声字,西南地区的人学说普通话时常常把它们一律读成阳平,没有变调的意识),因此统编小学《语文》一、二、三册教材在语流音中标注“一”和“不”的变调。④这里虽然不标注变调,但指的是书面语的学习要求,朗读示范录音时不变调,会使朗读变味,失去普通话的韵律美,甚至会误导学生学习普通话,不符合约定俗成的发音规律。因此,“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的示范者们在进行朗读示范录音时都遵循“上声” 及“一”和“不”变调规律。
2 “啊”的音变读法
“啊”是在语文课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语气词,从普通话的发音规律来说,语气词“啊”受到前一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会产生音变。统编一、二、三册语文教材对于“啊”的音变及标注,遵循单篇统一的原则,一篇文章内应达到规则的局部统一,同时尽量保持作者作品的原貌。如果采用音变后的汉字“呀”“哇”“哪”,则在单篇课文内必须统一遵循音变规则使用音变后的汉字,拼音也按照音变的实际发音标注;如果统一采用“啊”字,则在全篇课文内统一使用“啊”字,保留“啊”的形和音,在朗读时自行音变。⑤但是,在朗读时自行音变,是否会影响小学生听录音标注拼音呢?笔者在担任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苏教版语文课文录音的示范者时,出版方就曾提出,小学生在识字阶段,进行“啊”的音变将影响小学生识字,而且有的小学生可能会听录音标注拼音,如果“啊”音变,将使小学生产生疑惑且在标注拼音时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在为小学生进行示范录音时,“啊”的音变是不体现的,作者在文中的语气词是哪个字,教材注音是哪个字,读音就是那个字的音,以免对小学生识字产生误导。中学阶段,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得到了提高,对于识字变音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因此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要求示范者在中学课文朗读示范录音时遵循 “啊”的音变规律,帮助中学生在更好理解课文的同时,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而在“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任鲁豫作朗读示范的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企鹅寄冰》一文中,“‘我这里可是冰天雪地啊。”中的“啊”进行音变读成了“呀”,同样二年级上册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贺红梅作为朗读示范的《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这几个“啊”却都没有按照规律音变成“哇”、“呀”,而是依然读“啊”。
在中学语文课文示范诵读录音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段纯示范朗读的中学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天啊,你是不是病了?”这里的“天啊”就遵循音变原则读成了“天哪”,但同样由康辉示范的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中“我并不愚蠢啊!”这句中的“啊”却并没有音变,依然读本音“啊”。
从帮助小学生识字认字的角度来讲,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啊”的音变要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贺红梅的示范无疑是合理的,但从普通话语音的音准角度来讲的话,任鲁豫进行“啊”的音变也并无过错。从让中学生掌握标准的普通话音变来说,段纯的示范是合理可行的,但康辉虽然没有进行“啊”的音变,但也并不能说是读错。可见目前在为中小学生课文进行录音示范的“啊”是否进行音变尚未形成统一要求。
3 “儿化”音变要求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儿化是北京话中比较鲜明的特点之一,但这并非意味着北京话里所有的儿化词都应该进入普通话。考虑到儿化词和儿化韵的分布较为复杂,缺乏简单明了的规律,同时涉及方言与民族共同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因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二三册参考《普通话常用儿化词词表》对“儿化”音在标注上遵循从严原则,避免给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非北方方言区的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认读负担。只以下几种情况标注儿化音:具有区别词汇意义作用的标注儿化,如“一点儿”(也包括“有点儿”等派生形式)“一块儿”“眼儿”“个儿”等;二是为了保持一些文学作品风格原貌,或具有鲜明的语用意义(如搭配、色彩等方面)的,标注儿化;三是“鱼儿、花儿”等在特殊语境中(如韵文中的“小鱼儿”“鸟儿”等)标注为“儿”的本音。⑥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一文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这句话中的“等会儿”标注了“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刘曼斯在朗读示范时就读出了儿化音,而同样是这篇文章中的“她,累了,乏了,干了好多活,她真该好好睡一觉”。这句话中的“干了好多活”中的“活”在《普通话常用儿化词词表》中读“活儿”,但课文中并未标注儿化,刘曼斯在朗读时也只读作“活”,并未儿化。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要求示范者在朗读时,一些我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儿化词语也不能随意儿化,要遵循课文内容,避免学生标注拼音时产生困惑。例如“小孩”“脸蛋”等词语,在课文中不带“儿”字,朗读示范时也不可读儿化。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并未对儿化提出特殊注音要求和朗读要求,但“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都允许朗读者在中学生朗读示范录音中进行适当地儿化。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低段的学生要考虑认读注音的特点,中、高段的学生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中小学课文朗读示范录音是否要考虑到不同阶段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在朗读录音示范的音变方面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呢?就目前来看,笔者尚未找到在这一方面的权威书面要求,期待今后在此方面的完善和补充。
注释
① 胡黎娜.播音主持艺术发声(修订版)[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163.
② 胡黎娜.播音主持艺术发声(修订版)[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169.
③④⑤⑥ 魏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规范和语言知识相关问题[EB/OL].搜狐,2019-08-28.http://www.sohu.com/a/337116062_651102.
参考文献
[1] 张颂.朗读学(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01-01.
[2] 胡黎娜.播音主持艺术发声.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7.
[3] 李大国.试析语流音变对词语发音和词形的影响.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10.
[4] 胡黎娜.浅析中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8):55-56.
[5] 马秀华,林园,崔明双,李爽,韩洪洁.培养小学生朗读习惯和技巧的策略研究.《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
[6] 沈莉平.小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三).
[7] 魏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规范和语言知识相关问题.人教教材培训,2019.8.28.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