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需求和创新发展为导向的地矿类人才培养模式

2020-05-08张博文李升

科教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师资勘查课程体系

张博文 李升

摘 要 为积极应对教育部加强“新工科”建设的新局面,完成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新任务,新时代下地矿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已迫在眉睫。为把学生直接培养成行业、社会迫切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将通过师德师风建设、硬软件平台搭建、社会需求深融合、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及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六个方面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项改革探索将大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满足当地社会需求,并使该专业成为教育部“双一流专业”计划的自治区重点示范专业。

关键词 资源勘查工程 社会需求 创新发展 地矿类人才培养

Abstract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accomplish the new task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train students directly into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urgently needed by the industry and the society,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will be completed in six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platform,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ocial need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assessment, the strengthen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ability.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will great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meet local social needs to a large extent, and make the major become the key demonstration major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 under the "two first-class majors" pla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words 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social demand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raining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talents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需求。

新疆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积极顺应“新工科”建设,结合“突出特色、科学布局、主动调优、控制规模”的专业设置原则,依托“全球巨型成矿域”核心区的专业及地域优势,面向新疆和中亚邻区,立足“国家-地方-企业”三级需求,紧密关注矿业市场形势变化,把培养地质技能熟练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并完善“需求推动为核心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把学生直接培养成学校与社会无缝衔接的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以满足新时代新形势下新疆和中亚邻区高水平地矿类人才需求。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最为需要的人才,[2]培养模式应针对这一需求进行设计,人才需求就是采用什么样培养模式的主导因素。对于新疆地矿人才培养而言,改革探索出适应“国家-地方-行业”三级需求的具有地矿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就是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如何培养这样人才的纽带,也是教学改革目标。新疆大学地矿学院作为全疆唯一一所具有地矿类本科、硕士、二级培养体系的高校单位,具有完备教学管理体系及相应教学资源,能够很好支撑对本研究的开展及对成果的应用推广。

行业需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导向,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3]地矿行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实践为先,实践为重,实践为果。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2002年-2008年地矿行业黄金发展期,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学科团队与实践条件未跟上时代步伐,师生在实践上与社会发展脱节,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并造成不良后果:(1)教师责任意识不强,协作意识淡漠,创新意识薄弱;(2)师生间缺乏沟通、信任与理解,教风学风有待改进;(3)师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失衡。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性

相对内地省区,新疆地矿行业实践区多为高寒高海拔深切割山区,条件艰苦,结合地矿专业实践要求,是培育地矿人“责任、协作、创新”精神的理想场所。师生协同,走出校园,迈向深山,踏上改革征程,融入科研团队、找矿队伍和矿山企业,在艰苦实践中塑造爱国爱疆、团结进步、勇于攀登的专业内涵,培育“责任、协作、创新”的地矿精神,使“立德树人”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依托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与行业接轨,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凝练方向,充分利用专业实践特点和工作要求,师生协同,通过实践优化团队,培育“责任、协作、创新”的地矿精神,以立德树人关键切入点。

通过与行业单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广泛交流,深入分析需求,积极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深入优化‘一个核心,配套建设‘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一个促进”的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其中,“一个核心”是“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强调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间的系统性和衔接。“两个方面”是指:(1)与课程体系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三个层次实践条件;(2)与课程体系配套的师资团队,强调师资-课程配套、课程-师资协作。“一个促进”是指:通过科研、生产、课程三级实践,推动三个层次的实践条件系统化建设和师资团队优化。上述改革思路的实施不仅解决师生实践创新能力与时代需求失衡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发现宝贵线索,获得专业灵感,取得创新成果。同时,由新疆大学牵头与21家矿山企业签署了战略联盟合作协议,有效保证学生创新实践场所,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3.1 师德师风起模范,师资力行做表率

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转向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所以要立德树人,与双一流高校建设接轨,培养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建立师资实践力行保障计划,派遣学科专业教师进驻地矿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助企业完成生产等一系列技术成果。

推动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工科学生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大学生SRT训练计划、全国性学科竞赛和科技文献写作等活动,使学院50%以上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持、参与一项训练项目、赛事及科技写作活动。本科生累计一年左右时间在企业实践,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及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養学生的地矿精神。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训练,使90%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来自指导教师项目,“真刀真枪”做毕业论文(设计)。

3.2 平台搭建促创新,制度建立做支撑

根据“一带一路”能源、资源类勘查开发创新型人才空前需求及地矿行业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教学培养人才方面,扬长避短,结合中亚广阔区域矿产开发调查方兴未艾的现状,积极探索分析自身具备的地域优势,聚焦目标,逐步打造在国内领先且具国际视角的中亚地质矿产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结构合理,方向明确,紧扣人才市场需求,进行三大类地矿系统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储备,即中亚重要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方向,服务于理解执行国家针对自治区资源、能源战略部署层面所需的人才;中亚地质矿产信息集成与成矿预测方向,服务于自治区地方地矿类单位进行跨境合作勘查开发层面所需人才;高效勘查技术集成与靶区评价人才,服务于自治区地矿行业“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中矿产高效评价、预测、开发所需的创新勘查类人才。

3.3 社会需求深融合,课程体系力改革

为实现培养新时代地矿类创新人才的目标,资源勘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深入优化“一个核心”,配套建设“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一个促进”。

其中,“需求分析”是指新形势下:(1)国家、自治区对矿产资源种类需求的变化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2)新疆特殊地形和人文条件对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3)“一带一路”倡议在资源领域实施对各族学生文化认同方面的具体需求;(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高新技术、专业能力细致度、以及专业视野方面的具体需求。“一个核心”是指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重点强调课程间系统性、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间系统性。“两个方面”是指:(1)与课程体系配套的实验室(含仪器、设备、标本)、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三个层次实践条件的建设;[5](2)与课程体系配套的师资团队建设,强调师资与课程的配套、师资之间通过学科专业方向的相互协作。“一个促进”是指: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体系优化,重点在于通过科学研究推动三个学科专业方向间协作,形成团队合力,培养师资专业视野和实践能力,使其深入理解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间关系,极大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程体系的传授效率。

3.4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充分发挥资源勘查专业科研优势,进一步完善“学科方向-师资团队-专业课程体系”配套机制,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3.5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依据需求分析及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建立专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在此基础上依托行业企业进一步建立创业实验室,有针对性系统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6 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

在学院层面明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并纳入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聘请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张博文,木合塔尔·扎日,陈川.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课程体系优化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102-103.

[2] 聂建峰,杨金观,林光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67-70.

[3] 柳长安,白逸仙,杨凯.构建“需求导向、校企合作”行业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6(1):36-41.

[4] 吴朝晖.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9(3):1-6.

[5] 张占梅,陈哲,周富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127-130.

猜你喜欢

师资勘查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浅析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工程地质勘查的问题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分析
浅析勘查工程的要点及合理布置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