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比表面积偏高岭土制备及其对Cr(VI)、Ni(Ⅱ)吸附性能研究

2020-05-08王正郑林会牛三鑫谢晓康苗洋高峰

应用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煤系高岭土孔径

王正,郑林会,牛三鑫,谢晓康,苗洋,高峰

(太原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工业发展,废水中的Cr(VI)、Ni(Ⅱ)含量超标问题越来越显著[1-2]。煤系高岭土又称高岭石质煤矸石,是煤系地层中的伴生矿物,作为主要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其资源化和高附加值引发了众多关注[3-4]。如何实现“以废治废”,成为很多科研工作者关注的话题[5-6]。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煤系高岭土,取自山西忻州地区,具体成分见表1;K2Cr2O7、Ni(NO3)2·6H2O均为分析纯。

表1 煤系高岭土化学成分

752N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2PHASER型X射线衍射仪(BRUKER);TENSOR 27红外光谱仪(BRUKER);TM3030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JW-BK122W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

1.2 高比表面积偏高岭土的制备

将煤系高岭土样品粉碎,60 ℃恒温干燥12 h后放于马弗炉中,3 h升温到800 ℃,保温3 h,4 h降温到300 ℃,随炉冷却。

1.3 吸附实验

称取1 g偏高岭土投入100 mL吸附质浓度为20 mg/L的锥形瓶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以(300±20)r/min搅拌,2 h后离心,吸取上清液测吸光度。其中单一吸附实验中吸附质为Cr(VI)或Ni(Ⅱ),竞争吸附实验中吸附质为Cr(VI)和Ni(Ⅱ)。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构表征

2.1.1 XRD、FTIR分析 图1a中,高岭土峰形尖锐对称,晶形完整,晶体具有较高的有序度和结晶度,主要成分为高岭石;偏高岭土呈非晶态,内部结构由有序完全变为无序状态。

图1b中,高岭土在3 691,3 627 cm-1处的吸收峰由高岭土的外羟基(表面Al—OH)、内羟基(内部Al—OH)自由伸缩振动形成;1 103,1 020 cm-1处峰形由Si—O垂直层、Si—O四面体片层振动形成;794,754,690 cm-1处峰形属于Al—OH垂直振动;543 cm-1处谱带由Al—O—Si伸缩振动形成;472 cm-1处谱带由Si—O弯曲振动形成。

偏高岭土在3 691,3 627 cm-1处的吸收峰消失,说明煅烧使高岭土内部羟基脱除;1 085 cm-1处出现代表Si—O伸缩振动的谱带,823 cm-1处出现代表Al—O—Si振动的谱带,466 cm-1处出现代表Si—O弯曲振动的谱带。相关文献[7]可知,1 085,823,466 cm-1处吸收峰为偏高岭石特征吸收峰,结合XRD曲线可知,800 ℃煅烧后,高岭土完全变为偏高岭的无序状态。

图1 高岭土、偏高岭土XRD曲线(a)和FTIR曲线(b)

2.1.2 SEM分析 图2a中,高岭土结构致密,排列整齐,具有明显的片层状结构,基本可以辨认出正六边形轮廓的最小单体,此时高岭土晶型完整,结晶度高,稳定性好;图2b中偏高岭土形貌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片与片堆积混乱,层间孔隙增多,空隙增大,此阶段的高岭土脱羟基本完成,处于无定型状态,活性较高。

图2 高岭土(a)和偏高岭土(b)的SEM图

2.1.3 比表面积-孔结构分析 图3a高岭土及图3b 偏高岭土均属于IUPAC 6类吸附等温线中可逆的Ⅱ类等温线,即吸附类型为不受限制的单层-多层吸附。两条曲线包含的吸附、脱附线基本重合,未存在滞后回环,且低压端部分(0.0~0.1)偏向Y轴,说明偏高岭土与氮气之间有较强作用力;图3c高岭土及图3d偏高岭土在2~50 nm之间的孔径分布表明两者均具有介孔结构。孔径分布图中两条曲线最强峰对应位置基本相同,高岭土的最可几孔径为 1.07 nm,偏高岭土的最可几孔径为1.06 nm。

图3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曲线

表2中,偏高岭土的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均远大于高岭土。综合分析可知,煅烧后的高岭土具有介孔结构,与氮气吸附能力增强,内部孔径和比表面积增加,吸附能力增大。

表2 高岭土、偏高岭土的BET参数

2.2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图4a,单一吸附曲线中偏高岭土吸附Cr(VI)的反应在120 min时趋于平衡,吸附量达到0.92 mg/g;竞争吸附曲线中该反应在180 min时趋于平衡,吸附量达到0.91 mg/g。分析可得,Ni(Ⅱ)作为竞争离子的存在对偏高岭土吸附Cr(VI)起到抑制作用,并且延长了吸附Cr(VI)达到的平衡时间。

图4b中,单一吸附曲线中偏高岭土吸附Ni(Ⅱ)的反应在180 min时趋于平衡,吸附量达到2.69 mg/g;竞争吸附曲线中该反应在120 min时趋于平衡,吸附量达到1.52 mg/g。分析可得,Cr(VI)作为竞争离子的存在对偏高岭土吸附Ni(Ⅱ)起到抑制作用,但缩短了吸附Ni(Ⅱ)达到的平衡时间。

综合分析,Cr(VI)与Ni(Ⅱ)的共存状态会抑制对其中单一离子的吸附,偏高岭土对Ni(Ⅱ)的吸附量大于对Cr(VI)的吸附量。

图4 吸附时间对Cr(VI)、Ni(Ⅱ)吸附量的影响

2.3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图5b单一吸附和竞争吸附中,偏高岭土对Ni(Ⅱ)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呈上升趋势,当pH值>8时吸附量接近最大。分析可得,pH值<7时,体系中H+较多,与Ni(Ⅱ)形成竞争,导致偏高岭土对Ni(Ⅱ)的吸附量减少;pH值>7时,体系中H+减少,致使对Ni(Ⅱ)的吸附量逐渐增加。所以pH值>6,偏高岭土对Ni(Ⅱ)的吸附性能更好。

图5 pH值对Cr(VI)、Ni(Ⅱ)吸附量的影响

2.4 NaCl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图6a单一和竞争条件下,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偏高岭土对Cr(VI)的吸附量总体呈现上升;图6b单一和竞争条件下,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提高,偏高岭土吸附Ni(Ⅱ)的量不断下降。综合分析,NaCl溶液的加入促进了偏高岭土对Cr(VI)的吸附,极大地抑制了偏高岭土对Ni(Ⅱ)的吸附。

图6 NaCl浓度对Cr(VI)、Ni(Ⅱ)吸附量的影响

2.5 物理化学特性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表3中,Ni离子半径比Cr大,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相对较弱,而水和离子半径较小,所以容易与偏高岭土结合。Ni电负性较大,吸引共有体系中电子的能力更强,且荷径比较小,更容易与偏高岭土内部活性位点形成共价键或络合物。分析可知,Ni的物化特性优势导致偏高岭土对其的吸附量更高。

表3 铬元素、镍元素的物理化学特性参数

3 结论

(1)通过预定煅烧可制备出高比表面积偏高岭土。微观分析可得,处理后的偏高岭土具有介孔结构,对氮气的吸附-脱附为不受限制的单层-多层吸附。偏高岭化过程中,由于脱羟反应的发生,高岭土比表面积增大,总孔体积增多,片层状结构破坏,内部由结晶度很高的有序状态变为非晶结构的无序状态,活性增加,可作为良好的吸附剂使用。

(2)偏高岭土对Cr(VI)的吸附实验中,pH值<6 时吸附性能更好,在体系中加入NaCl溶液能促进对Cr(VI)的吸附;偏高岭土对Ni(Ⅱ)的吸附实验中,pH值>6时吸附效果更好,在体系中加入NaCl溶液极大阻碍了偏高岭土对Ni(Ⅱ)的吸附。

(3)偏高岭土对Cr(VI)、Ni(Ⅱ)共存体系的吸附过程中,竞争状态的存在抑制了对其中单一离子的吸附。

(4)Cr、Ni的物化特性表明,Ni的离子半径较大,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相对较弱,其水合离子半径较小,电负性较大,荷径比较小,在吸附过程中更容易在偏高岭土内部形成共价键或络合物,从而比Cr吸附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煤系高岭土孔径
高岭土加入量对Al2O3-SiC质修补料热震性能的影响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大孔径数控管螺纹车床辅助支撑的设计改进
Preparation of bimodal grain size 7075 aviation aluminum alloys and the ir corrosion properties
分布式孔径相参合成雷达技术
煅烧高岭土吸附Zn2+/苯酚/CTAB复合污染物的研究
ABS/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和顺区块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几种常用高岭土的烧结性能比较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层序及聚煤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