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教学,“合”更有效
——小学数学云课程教学实践
2020-05-08李旭霞
□李旭霞
学校实施一周的“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后,笔者发现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如何让居家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呢?笔者对我校数学云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并付诸实践。
一、“合”知识,实施单学科综合化教学
疫情期间有许多信息数据,如2020年2月2日上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 年2 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90 例,新增重症病例315 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85 例,新增疑似病例4562 例。基于此,笔者运用单学科综合化教学的思想,化繁为简,设计了“计‘疫’”数学云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数据分析热情,学习图表知识,正确解读信息,成为一名小小统计员!
课程内容:“计‘疫’”数学云课程以数学统计知识为主,以教材为素材,通过横向、纵向联结,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彼此提供帮助与支持,形成一体化教学,内容设置如图1 所示。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活动的推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图1“计‘疫’”数学云课程的内容设置
课程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收集与疫情相关的数据,经过处理、分析,从而获取相关信息。首先,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以2020 年2 月11 日到17 日为统计周期,四(1)班同学每天在钉钉学习群打卡并告知3 项内容,分别为当天返回宁波的同学人数、当天隔离期满的同学人数和三色健康码的人数,制作统计表。其次,根据统计表信息,结合统计图的特点,绘制三种功能不同的统计图。最后,根据统计图显示的信息,说说自己的建议。
图2“计‘疫’”数学云课程的实施过程
教学效果:在“计‘疫’”数学云课程的实践中,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和推测疫情趋势等能力上。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根据不同问题运用云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促进数学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
图3 精美疫情手抄报
实施单学科综合化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
二、“合”活动,实施跨学科综合化教学
疫情期间学生宅在家中,会使用84消毒液吗?能正确使用吗?据此,笔者设计了“浓度的秘密”云课程。
课程内容:“浓度的秘密”云课程是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按比例分配”一课为支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融合学生实践活动,分析和解决浓度稀释问题的课程。
实施过程:“浓度的秘密”云课程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学习。从书本例题出发,运用比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84消毒液的说明书出发,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和本身的经验,根据说明书获取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配置方法出发,正确配置消毒液的稀释溶液,给果蔬、餐具、物体表面消毒,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图4“浓度的秘密”云课程的实施过程
图5“浓度的秘密”例题典型解决方法
图6 84消毒液使用部分说明书
教学效果:在课程的实践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这份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做出具体解读,并能根据使用方法,和父母一起配置了符合要求的消毒溶液,给家具、餐具、果蔬等进行消毒。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兴奋、有担忧、有着急……可见,数学与综合实践的整合,是多么受学生欢迎。
跨学科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科+”,“浓度的秘密”以“学科+综合实践”的形式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共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合”主题,实施超学科综合化教学
疫情下,大家宅在家里,为了体现家人间亲密无间的感情,笔者以“圆圆的年”为云课程的主题,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和父母一起做一个圆圆的馒头,过一个圆圆的年。
课程内容:“圆圆的年”云课程结合了数学、美术、音乐、语文、科学、绘本、生活等知识与技能,主要从绘本故事出发理解圆圆的年的意义,融合了数学学科量与计量、百分数、比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和科学原理,通过制作馒头,让学生体验了年味和亲情。
图7“圆圆的年”云课程的内容设置
图8“圆圆的馒头”制作过程
实施过程:“圆圆的年”云课程主要分为五个内容,围绕年的意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主要在“圆圆的馒头”这一板块。学生用数据记录馒头的制作过程,边实践边反思“馒头干瘪瘪”的原因,探知设计与结果的差距。
图9 《丑丑的礼物》数学生活日记
教学效果:当学生给爸妈递上香喷喷的馒头时,幸福的味道在心中荡漾。也有学生说:老师,我做的馒头干瘪瘪的,不好吃,我估计酵母和面粉的比例没放好,可是看着爸爸吃得很香,我内心五味杂陈,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挑食了!
超学科的主题课程教学,学生能快乐地、主动地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更能强烈地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课程综合化教学是开放和创新的,它连接理想与现实、儿童与学科、自我与社会,留给教学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