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参与路径研究

2020-05-07张晓宇

办公室业务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

张晓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开始日渐加快,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新的时期社会政治参与的高涨是必然现象,并且政治参与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有序稳定发展。本文立足于民主政治参与理论,结合湖州市政治参与路径建设的实际,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发展,并针对制度建设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社会主义民主

新时代既是社会的推进时期也是转型时期,转型期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政治参与的高涨是社会转型期的一重大特征。随着社会转型期内社会利益急剧分化,新兴社会阶层出现,各利益主体纷纷表达自我利益诉求,以寻求对政治系统的广泛参与,转型期社会政治参与的高涨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并且转型期政治参与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有序稳定发展,对于政治参与的研究应纳入社会研究的重要议题,而在我国语境中研究政治参与应突出政党制度的视角。在现实政治中,政党及政党制度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涉及到政治参与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一、政治参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参与指公民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强调的是公民对于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影响。政治参与是自古希腊时期就存在的现象,在民主的发展进程中政治参与因其对代议制的补充和对公民参与的强调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是发展中各国现代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处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我国也需将政治参与纳入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中来。

政治参与虽自古有之,“可以毫不过分地说,政治的历史是企图抑制政治参与的政府同谋求政治参与的公民之间纠缠不休的历史。”历史上,为了谋求能够实现政治的参与,各利益主体曾展开了长久的争取与斗争,从而不断推动政治参与的发展与演进。但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参与则是与公民身份的实现紧密相关的。古希腊雅典城邦的直接民主是政治参与的最早体现,但这种政治参与只是限于公民,其他奴隶、妇女、外邦人等非公民则不具有参与政治的资格。新中国成立之前,“臣民”因不是具有公民权利的主体而不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政治参与。随着公民普选权的确立,强调真正意义上公民权利落实上的政治参与才使政治参与成为可能。到了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飞速进步,利益分化不断加剧,原有利益群体以及新兴的利益群体都不断发展演变,政治参与发展迅速。

同时,代议制民主在现实运作中逐渐暴露种种弊端,对于代议制政府的信任度普遍降低,还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类似的大规模运动更为激烈,甚至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这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家制度建构等多方面问题,更是给这些国家的政治参与与政治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代议制政治体制虽然满足了部分群体的政治参与需求,但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远远不能与发展中的政治参与相适应,也因此除了代议制可以消化的政治参与之外,代议制之外的政治参与更是空前高涨,成为政府不可忽略的政治议题。政治参与的兴起与普选权的确立、代议制民主的危机等发展紧密相关,特别是代议制民主所造成的大规模危机成为政治参与兴起的重要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涵。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从政党制度的内容看,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主要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在国家的大政方针及重要决策上进行协商。我国政党制度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而非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二是各民主党派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而非各自为政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一种“平等-独立的法律结构”,即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组织上独立,而在法律地位上平等。三是面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民主党派与共产党进行协商,民主党派发挥重要的协商、建议提出等作用。从政党制度运行机制上看,包含了“参政议政机制、政治协商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二)我国政党制度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政治参与渠道不健全。当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不能满足政治参与的需求时,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就容易发生。而我国当下在执政党统合下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中,则由于参与渠道的不健全或堵塞,导致政治参与主体谋求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目前,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频繁发生正是制度化渠道供给不足与堵塞造成的。一方面,执政党统合下的现有政治参与渠道本身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执政党统合下的政治参与渠道不能满足不断新增的政治参与需求。其次,是政治参与层级有所欠缺。目前,我国政党制度下基层政党组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参政党各民主党派的基层党组织。但现实情况是基层政党组织对政治参与的引导相对欠缺,民众的政治参与大部分脱离了政党的基层组织。这对于我国政党制度的实现与功能的发挥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政党与行政一体化,使民众政治参与效果难以有效实现。反而非制度的参与则更能促使政治参与效果的达成;另一方面,执政党、民主党派内部对于政治参与需求的达成度也极大影响了民众选择政党作为政治参与的途径。再加上我国历来缺乏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来创造理性的政治參与,公民个人而言缺乏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民主自治精神相对匮乏。政治参与乱序状态严重,虽然在某些地方和领域政治参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政治参与的长久性发展则令人堪忧。现实中与理论的情况背离度大,极大阻碍了我国政党制度对政治参与优越性功能的发挥,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政治参与的长远发展。最后,是政治参与有效性不足。我国政党制度下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不足,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政党制度下竞争因素的缺乏及相应监督机制的欠缺。在竞争因素方面,亨廷顿在研究政党与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关系时,总结到“进入政治体系的新兴社会势力因为经过恰当的保举,所以较易获得认可。但是只有作为竞争的产物,政治参与的扩大才能持久,已经建立起来的组织才能有效力。”虽然亨廷顿的结论是从研究政党发展与政治参与的普遍性中得来的,但其结论却总结了竞争在促进政治参与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竞争的存在,政党为了赢得竞选而需要根据社会大众意愿来制定参选方案。同时在竞选取得之后,民众下一届选举的选票又对该政党的选举形成强大的监督和竞争压力,也因此,竞争性政党制度下民众的政治参与有效性是较强的。

三、湖州市政治参与路径的建设

2015年7月,浙江省湖州市市委七届八次全会作出的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湖州市政治参与路径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全市区域内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状况有了较大改观。湖州市在推进政治参与路径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基层基础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的观点,坚持基层是党执政的根基所在,积极推进建设全市范围内县(区)人民政协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充分发挥政协人才的智力优势,紧扣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广泛协商,在服务助推全面加强基层政治参与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湖州市还着力推进所辖三县两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知联会通过对政治组织体系施加影响,加强同各界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充分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职能。湖州市知联会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充分发挥渠道平台优势,培养党外知识分子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有力推进了湖州市社会主义政治参与建设。

2017年湖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以來,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湖州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努力联系群众、发扬民主、听取意见,进一步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建言献策,为湖州市争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进湖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这对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参与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政治参与理论对于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执政党组织队伍建设。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探讨:从纵向上看,是指执政党自上而下的组织层级设置以及相应的政党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划分为不同层级,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并且在各个层级中又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层次,《中国共产党党章》第2章第16条规定:“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可见纵向结构上中央党组织与非中央党组织间的领导与统领关系,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重要的影响作用。从横向上看,执政党的组织特征主要体现在政党内部的同一级别的各组织之间以及政党外部与其他领域组织的关系上,执政党组织与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等是交叉、整合的。加强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吸纳新兴社会势力需结合我国执政党的组织特点与新兴社会势力的现状而进行,中国共产党不断结合当前社会的新变化,做出相应的组织制度更新,如针对当前信息化时代对政党组织发展的影响,加强政党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更新与组织的动态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及时调整组织设置与执政党组织与其他领域组织的关系,及时有效地吸纳新兴社会势力的政治参与。

(二)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我国的民主党派组织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目前对于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主要涉及到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机关建设三个方面。领导班子建设强调对于领导班子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监督关系等方面的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涉及新兴社会势力的吸纳问题,是主要吸纳新兴社会势力的组织,直接联系新兴社会势力的政治参与。需要深入优化基层的组织建设;机关建设是强调民主党派内部的机关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民主集中制是贯穿于民主党派组织的整个运行之中的,需要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在组织的建设发展中将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并注重组织的整体机能、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在民主党派组织建设过程中,应强调民主党派的组织独立性问题。民主党派的组织独立性是对于民主党派作为独立的政党组织在参政议政、组织发展过程中的自身独立性。

(三)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一般是指以执政党为主体、以国家权力系统为客体的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应对和驾驭能力。执政党的执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在吸取经验教训以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并改变原有的执政方式。同时要注意完善党内民主,带动其他领域民主的发展。党内民主首先是(下转第192页)

(上接第186页)以选举为主要方式。其次党内民主强调党内监督。最后,党内民主还需要保障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选举权的充分实现。同时,由于执政党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党内民主的充分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其他领域民主的发展。

(四)注重提升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我国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主要突出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主要是通过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组织架构来完成参政议政、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的工作。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尽可能反映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需要,不断健全相应制度,注重人民政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民主党派应尽可能代表不同利益的需要:首先,应密切联系群众,建立相应的群众联系机制。其次,民主党派是组织化的利益聚合渠道,应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以更好地形成组织化的利益聚合模式。最后,各民主党派应保持自身的特征与所代表利益群体的利益点,避免各党派趋同导致民主党派多元利益代表功能的降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一种“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要增强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同时将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所代表的众多利益体进行吸纳,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政治参与,增强政治系统处理民众政治参与的效率。

【基金项目:环太湖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非校际合作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参与路径研究——以Z省H市为例】

【参考文献】

[1]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李文主编.东亚:政治与政治参与[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3]吴利平.中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4]朱虹.从中外政党比较研究的视角看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83(3).

[5]林惠英.论中国政党制度框架下政治参与机制的完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政治机关必须突出政治建设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对策研究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