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核心素养下学生图像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0-05-07逯敏
逯敏
[摘要]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是新时期美术教学肩负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创设情境、巧用绘本、多元演绎、深化认知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图像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33-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身边充斥着大量的图像信息。在小学基础教育学科中,图像已不再是美术学科的“专利”,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也越发倾向于用图像来表述教学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图像思维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更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因此,美术课堂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更具针对l生的教学设计逐步提高学生的图像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形成独特的图像思维,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精选思维切点
美术课堂中,教师切不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等模式进行教学,而应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实现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为此,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切人点,将教学内容融人情境之中,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趣味元素,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学《星空的联想》这一章节时,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人教学内容。课前,教师准备了一些之前授课时学生创作的星空联想图,张贴在教室的四周,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感受到探索星空的课堂氛围。课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将课前搜集的星空资料展示给学生,并提出导入问题:“在这些图片中,同学们发现星空中都有些什么?你觉得用什么语言来描述星空最为合适呢?在你的想象中,星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星空的联想》的学习是学生首次在美术课堂中接触宇宙、星空,主题本身的神秘感就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良好素材。课堂中,教师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通过张贴星空联想图,营造了星空探索的课堂氛围,从而在课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提出问题,既让学生对图像进行观察,锻炼学生的图像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又引导学生对星空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巧用绘本,启发图像思维
绘本是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合理使用绘本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极大地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素材,促使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形成图像思维。在运用绘本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把握绘本中图像与文字的难度,多选择一些构图大小不等、图像夸张、情节有趣的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图像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教学《色彩的冷与暖》时,教师为学生展示里欧·里奥尼的一部抽象派绘本《小蓝和小黄》,绘本围绕“爱”和“融合”的话题讲述两个孩子的故事。与其他绘本不同的是,这一绘本只是用两个色块象征两个孩子,书中内容全都是靠各种颜色的色块来展开的。虽然整本书没有任何的文字,更没有关于色彩冷暖的理论讲解,但学生在阅读后都能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在色彩变化中体会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色彩理论加以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儿童绘本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表现内容也极为丰富,只要教师肯用心,总能找到与教学内容切合的绘本。如《色彩的冷与暖》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心理效应,学会结合色彩冷暖的知识进行拼贴和绘画。教师引人绘本的素材是用两个色块象征两个孩子,全书用色彩的变化表现故事情节,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深化对色彩冷暖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多元演绎,增强视觉意识
课堂中,教师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而应采取多元化、多层次的课堂演绎模式。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使用绘图软件为学生多角度展示图像作品;也可以设定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在观察图像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自己对图像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保护和维持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迷彩服》这一章节时,教师以“森林召开魔法秀变身活动”为主线,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小兔子用魔法变化出的几款不同的迷彩盛装,引入“迷彩服”的教學主题;再依次展示其他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身上斑纹的特点,认识自然界中美的色彩和图案;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斑纹的特点加以总结,归纳点状、线状、块状等艺术元素的表现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后会演变成不同的、有趣的图案;最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迷彩盛装。
上述教学,教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丰富的课堂展示资源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图像的多种表现形式,又提高了学生的图像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学生的大胆创作打下基础。
四、深化认知,促进应用实践
美的形态来源于生活,而物像的形态都有其特定的图式,生活中任何可视的物像都可以看作各种集合图案组合而成。美术课堂中,教师不能停留在知识表面的教学上,而要通过对图像的解读分析,加深学生对图像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图像思维,使学生在深人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地投入到绘画创作、美工操作等活动中,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图像思维的实际应用。
例如,《二十二世纪的建筑》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考虑到三年级学生欠缺建筑知识,教师搜集了很多古代建筑的图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对这些古代建筑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展示各类现代建筑的图像,继续引导学生对现代建筑相比于古代建筑在线条、造型、空间、形状、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建筑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二十二世纪的建筑展开畅想,结合课堂总结的各类美术元素,自主设计更富有创意的新建筑。
上述教学,对缺乏建筑知识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直接进行对未来建筑的展望和想象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按照时间顺序,先后为学生展示了大量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图像,让学生在观察图像中对建筑的线条、造型、空间、形状等诸多元素进行分析,为后续的自主创作提供了认知支持,在实践应用中促进了学生图像思维的发展。
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是美术教学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从大量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运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图像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课堂实践中体现出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且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值得美术教师尝试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特约编辑: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