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之思考

2020-05-07曹茜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什么灰姑娘苹果

摘 要:教学活动的进行惯是与“教什么”与“怎么教”这两个部分息息相关。“教什么”就是指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怎么教”则指教学活动时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然对于二者之间谁更重要的问题,各大家意见略有不同,但在王荣生先生的著作《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刊出后,大家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开始将关注点放到“教什么”上面,也就是说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据此,分析为何教学内容更须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教什么;怎么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101

1 “教什么”与“怎么教”的关系

单纯地看“教什么与怎么教”,绝大多数人会觉得二者之间都是不可或缺的,“教什么”意味着教学内容的确定,这直接导致的是我们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稍有差错,就会背离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这一目标。而“怎么教”就是教学方法的高效率利用,效果的好坏是能直观显示的。二者的确缺一不可。

还有部分人会认为“怎么教”才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会把课程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得到了乐趣,在知识掌握的方面也取得良好效果,有的教师只会死板地按照课标及教参教学,但课堂气氛如一滩死水,学生也不能掌握知识的精髓。

如果我们把“教什么与怎么教”的关系转换成“吃什么和怎么吃”,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了。显而易见,“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吃的是螃蟹,那么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肉质的鲜美,如果吃的是鳗鱼,红烧与之绝配,保证肉质鲜嫩的同时也将鳗鱼的营养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由此可得,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教什么”才是教学的中心。

从语文这门学科具体来看,首先我们要先知道“语文”这个词代表什么,有什么含义。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是分别赋有不同的含义的。“语”代表语言、言语。大家都知道,语言即为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那么“言语”呢?是指对语言的运用。“文”就可以联系为:文理、文化、文章等。作为“文章”很好理解,“语文”课本就是有无数篇“文章”组成的,我们是通过学习各种“文章”的过程,来体会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以及运用的高超的写作手法。而解读为“文学”时,是让我们从鉴赏的角度出发,“文化”则是从人文观点出发,关注的是作品在精神层面上的价值,比如韩愈的《师说》,自六朝以来,文人是耻于作师的,但是韩愈就对此提出了前无古人的观点,这在文化层面上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理解了“语文”这门课程的含义之后,我们就要研究到底“语文”应该教什么了。

2 “渔”优于“鱼”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低年级的同学看到这句话可能还不是很能理解。其实只要解读了其中的几个关键字也就是难点,这句话就简单易懂了。

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而织网。”其中“授”是教授、传授的意思,前一个“鱼”没有难度,而后一个“渔”则不太好理解,是指方法。

这句话放在语文课程的教授上同样合理。有的教师上起课来,一味的给学生讲授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仿佛也可以将所有的知识都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去,但是长远来看,教学效果是非常差的。

一个教学案例就向我们验证了这个道理。科研人员邀请分别来自于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一群孩子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节课我来教大家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么画的,然后再自己动手试试看。”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盯着黑板,观察老师是如何画苹果的,最后,学生们高效率地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教员手里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来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答:“苹果。”老师:“对,这是苹果,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可以动手开始试着画一画。”学生第一次画得稍有欠缺,第二次就有模有样了。

美国教员提着一筐苹果到教室给大家一人发了一个,让大家先看再闻还可以摸,甚至是可以吃掉,然后再让大家把方才的苹果画下来,孩子们第一次可能画得像梨,第二次像南瓜,第三次才像苹果。

这个故事乍一看是不是感觉在讲教学方法的不同导致了学习效率的不同。其实并非如此。这节美术课难道仅仅是想让我们学会画苹果吗?为什么不是画梨、画香蕉抑或是草莓呢?这节课主要是为了考验我们的观察力。但我国老师只关注学生能画出苹果这个结果,而忽视了教育目的是什么。所以说,只有正确地了解到应该“教什么”,才能更好地“教”。

“教什么”实际上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及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就是对语言要有高度的敏感度。文章中有的词虽然阅读起来很流畅,但稍加思考的话,其实这些词都是有意义的,比如现代作家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最后一段中,“从那一刻,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这句连起来读没有什么难度,再仔细地读完后,你会发现“应许”这个词仿佛不是很常见。这对教师来说也是陌生的,学生更没有接触过这类词汇。“应许”是一个宗教词汇,由此可得,作者杏林子是一个宗教信仰者。所以,文章中的一个词都能解读出很多信息。而教师对教授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自己对语言具有高度敏感度,才能发现这些隐藏信息,对教学过程才有更大的帮助。

其次,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所选择教授的点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童话故事《灰姑娘》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就这篇故事该教些什么呢?国外的教师选择用五个问题进行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分别是如果灰姑娘没有在午夜十二点离开会怎么样?若是让你当灰姑娘的后妈,你会让她一同去参加舞会吗?为什么灰姑娘能去参加舞会?如果灰姑娘因为后妈的阻止就放弃参加舞会,那么她最后还会嫁给王子吗?这个故事存在不合乎情理的地方吗?通过对这五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既能了解到故事情节又能引发他们的思考,这与教师对语言的敏感度是密不可分的。

3 “有用”的课才是好课

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要求教师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要与这三个维护紧密结合,其次才讲到“怎么教”,不仅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要积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说起来在这些要求下,语文课程的开展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空间。但其实不同的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完全不同,比如人教版中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首先这是一篇散文,我们要告诉学生散文的关注点是“情感”而不是“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知道这一类文章的重点都是在“情感”上。其次,对于学生能读懂或者在教师的稍微点拨之下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无需在此类问题上停留太久,比如文中首尾都出现的“好好儿活”,重复即表示重要,这个点学生稍加关注就能发现就不用讲太多,而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是在教师讲解过后依然会模棱两可的问题上,教师就要着重讲这些,比如,题目《秋天的怀念》,可以换成《母亲的怀念》吗?“秋天”有什么意义?学生可以想到是的散文中故事是发生在秋季,但更深层的一层含义是,秋天不仅仅是个萧瑟的季节,同样也代表着收获,作者那时的思想也变得成熟,对生命又有了新的看法。从这个问题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往往表示时间的词都是有意义的”这个道理,在学习其他文章中也能活学活用。所以“教什么”的重要主旨就是:“把每一篇教成‘这一篇,让学生学会‘这一类。”

4 结论

总而言之,“教什么”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握好大方向,“怎么教”才显得锦上添花。反之,在教学方法上弄得花里胡哨,课堂气氛再活跃,学生再怎么有兴趣,但是教学目标弄错了都是无用功。而“有用”的课才是好课。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刘安.淮南子·说林训[M].

[3]杏林子.生命,生命[M].宜道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曹茜(1995-),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喀什大学人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教什么灰姑娘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