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思考

2020-05-07孟宝芬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孟宝芬

摘 要: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担当意识不仅决定个人的成长成才,其社会责担当任意识的强弱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当今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探索培育其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003

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作为一个现实的人,自始至终有规定,有使命,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无关紧要,这项任务是由于您的需求及其与现有世界的联系产生的。”责任就是指个体依照某种角色所必须遵守的职责和使命,带有强制性。而担当在字典里被当作动词来释义,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更加突出行动与落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是指大学生作为责任主体在承担对国家、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时所持有的态度和情感,并在一定能力保证下转化为实践的行为。在新时代下,迫切需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青春至美是担当,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也是影响时代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

1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等新情况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责任担当,并进行了系统阐释。他关于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系列论述是新时期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带领青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1.1 以新思想为引领明确对社会责任擔当的认知

古希腊有句至理名言叫作“认识你自己”,中国也有古语“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必须认识自己,对责任担当有清楚的认知,既清楚“担当什么”和“为什么担当”,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好责任担当。“担当什么”是新时代大学生对自身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了大学生不仅要对自身、家庭和身边的人负责任之外,还要有境界有高度树立对国家、社会和全人类尽责担当的胸怀和抱负,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才能成就精彩人生。“为什么担当”是对责任担当内在动力的感知,要求大学生要明晰自己所处的特殊时代承担的特殊使命,新的时代条件下,国内国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层出不穷,青年大学生作为可爱、可信、可为具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青春力量,责任和使命重大,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承担历史使命。“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的重要讲话,代表了对青年大学生提出的殷切希望和积极鼓励。

1.2 以新思想为坐标坚定社会责任担当的方向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确立阶段,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要摆正坚定的社会责任担当的方向和立场,离不开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作为指引。其中,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如果精神上“缺钙”,心灵上会空虚,意志上会薄弱,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时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此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年来说极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时代的价值观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当今国际和国内正处于大变局中,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的新形势,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必然会呈现多元多样、复杂多变的新特点,在此背景下,大学生要练就火眼金睛,要做到修德明辨笃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坚定社会责任担当的方向。

1.3 以新思想为激励增强社会责任担当的勇气

随着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天天临近,在前进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身先垂范的责任担当精神更助于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中也体现出他非常重视青年人的勇于担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强调:“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其中,具备强烈的责任担当勇气之一体现在敢于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态度鲜明敢于亮剑,在危急关头敢挺身而出,敢于和歪风邪气斗争较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敢于担当,勇担使命,有勇气有锐气,践行时代新人的任务和责任。具备强烈的责任担当勇气之二体现在敢为人先,敢于站在变革前沿,引领潮流之先,保持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新的实践创造更大的成就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力量。

1.4 以新思想为导向提升社会责任担当的本领

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履行社会责任担当离不开本领和能力作为保障,提升能力和本领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因为“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学习是其首要任务,要勤学、善学、真学、深学,通过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增长本领,努力成为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材。新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大学生要警惕网络生活中碎片化的知识内容,要留心辨别何为有价值的知识内容,要珍惜时间,在校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真才实学,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一种生活方式。二是要从责任担当的实践中汲取能量,按照总书记所说“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和一上下工夫才能练就承担社会责任担当的真本领。

2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对策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在新时期更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在责任担当教育的内容、方式和原则上不断改进,促进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2.1 发挥思政课功能,优化责任担当教育的课堂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时代,学生接受思政课教育是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價值观发展形成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首先,要最大程度上发挥思政课的作用,课程中充分挖掘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教育内容,使贯穿这些课程中的知识素材形成关于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逻辑主线,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明责任、讲担当、做奉献,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在课上授课时,要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回应学生关切,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使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其次,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是增强社会责任担当教育实效的又一途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例如,教师可以讲述责任担当意识在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讲述自身所坚守的责任担当的信条。总之,思政课教师要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尽责担当的学习榜样。相应地,高校也要探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准入门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品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强化思政课程的主阵地。

2.2 挖掘社会大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必须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强化。在相当长一段内,对于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没有与实践活动配套地结合起来,责任教育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致使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分离,很多大学生仅仅只是掌握了责任的概念,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却不曾体现出来,没有形成高度重视,造成了知与行的脱节。实际上,不仅要重视对于责任担当意识的理论启发,还需要将人文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因此,要优化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的环境,就必须把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融入责任教育之中,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拓宽实践课程教学的形式,引导大学生密切观察社会,采用任务驱动式布置寒暑假社会实践作业,使学生体会社会中各个群体在平凡生活中履职尽责的生动事迹,这样能使大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责任担当的情感认同。

2.3 关注大学生个体差异,提升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内心,就每一个个体而言,由于成长环境,个人心理等影响因素,不同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同主体在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上必然会存在差异性从而实现担当的具体方式和水平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必须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来提高实效性,找准不同个体对社会责任担当认知的水平,调查不同学生在践行社会责任担当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责任担当培养环节的设置。高校应该建立关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责任担当表现的档案记录,整理资料形成统计数据,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精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使责任担当的教育更适合学生的知情意行的成长规律。学校也可定期组织学生针对社会中某些关于责任担当方面的话题和热点事件在班会等团体活动中展开讨论组织活动,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注意搜集教育案例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为后续强化更多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

[2]习近平总书记怎样给高校学生做形势报告?[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2015-8-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京:2017-10-18.

[4]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

[5]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大青年中引起热烈反响——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N].人民日报,2019-05.

[6]郭世平,田宝帅.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3):71-74.

[7]赵炎.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8.

基金项目:本文是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研究”(JGJX20184D10)、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责任担当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启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