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世纪君士坦丁堡与意大利商业城市贸易研究
2020-05-07桑敬鹏张彦君
桑敬鹏 张彦君
摘 要:10世纪后伊斯兰世界陷入分裂混乱,拜占庭帝国却得以中兴,马其顿王朝中期在帝国东部对阿拉伯人的战争中节节胜利,大量资产资金从巴格达流向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由此到来。该期,君士坦丁堡联合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区域贸易网,与周边各国家地区均进行贸易,其中与意大利商人之间的贸易往来尤为紧密,充分发挥了君士坦丁堡作为丝绸之路西端中心的集散作用,将数目众多的东方商品带到欧洲,加强了东西方联系,还促进了意大利商业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丝绸之路;君士坦丁堡;意大利商业城市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024
10世紀的君士坦丁堡正值马其顿王朝中期,国力鼎盛,在丝绸之路的框架下在欧亚大陆的西端与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空前的区域贸易网,当时已知世界所能见到的所有各地的产品,几乎都能在拜占庭帝国市场内发现,拜占庭与各地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拜占庭与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及黑海地区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而且通过意大利商人的传递促进了整个中世纪欧洲贸易活动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
1 君士坦丁堡与意大利商业城市商贸往来的背景
自查士丁尼大帝派遣贝利撒留攻入意大利,灭亡东哥特王国之后,拜占庭一直控制着意大利南部的许多地区,包括西西里和伊奥尼亚海(Ionian Sea)诸岛,以及巴里(Bari)、拉文那和威尼斯等意大利南部、东部沿海的一些城市。但到了马其顿王朝初期,阿拉伯人已经占领西西里多年,并经常袭击拜占庭人控制的南意大利城市。活跃的阿拉伯海盗经常洗劫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沿岸地区,他们与叙利亚和克里特的阿拉伯海军联合行动,获得了控制东地中海的霸权。
为了收复失地,拜占庭帝国尽可能联合意大利其他势力,抵抗阿拉伯海军的扩张。巴西尔一世时期甚至承认新兴的威尼斯人摆脱拜占庭皇帝的控制,建立独立的圣马可共和国,并与之进行对等的贸易谈判,企图利用威尼斯的海军力量打击阿拉伯人。同时,巴西尔一世积极推进与路易二世结盟,以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阿拉伯海上袭击。962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德意志皇帝积极发展其在意大利的势力,与拜占庭帝国在当地的利益发生冲突,奥托一世(Otto Ⅰ)对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属地发动进攻,彻底破坏了拜占庭人联合西方力量抗击阿拉伯海军入侵的计划。面对奥托一世的扩张,拜占庭帝国新皇帝约翰一世·齐米斯基斯采取积极主动的结好政策,开展政治联姻,将拜占庭公主塞奥发诺(Theophano)嫁给奥托一世之子奥托二世(Otto Ⅱ,973—983年在位),从而结成两个帝国之间的政治联盟。
中世纪的欧洲工商业凋敝,唯有拜占庭维持着商业的兴旺和充满活力的手工业,在与穆斯林的对抗中护佑着东地中海地区,维持着与东方的贸易通道。意大利南部、爱琴海、亚得里亚海等地处于拜占庭帝国势力范围之内,才为意大利的沿海的商业城市从事商贸活动提供了先决条件,拜占庭的手工业技术、经营方式及行政组织都成为意大利商业城市效仿的对象。
2 君士坦丁堡与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商贸往来
至10世纪末,威尼斯已有一支非常庞大的舰队,它不仅承担着西部帝国与中欧和拜占庭的贸易航运,还提供定期的旅行和邮政服务。到10世纪,拜占庭在意大利首都巴里(Bari)有了自己的海运商队,而其附庸城市阿马尔菲(Amalfi)与它的商人在君士坦丁堡的殖民地的联系正在稳步增长,之后,主要的意大利城市在君士坦丁堡设立了领事馆,领事馆的官员在帝国当局的同意下承担着他们居民的监护权。这些意大利商业城市的经商制度大都受到拜占庭的影响,如威尼斯在10世纪开始出现借贷,阿马尔菲和特拉尼则在11世纪开始制定关税。这些城市在模仿拜占庭帝国商贸制度之下,结合其自身情况,确立了欧洲商业城市的前身。
这些意大利商业城市迅速形成规模,特别是“在威尼斯,人们不知农奴为何物,城市中汇集的只是航海家、手工业者和商人”,威尼斯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其地理位置和政治属性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威尼斯人“看起来像意大利人,讲着意大利语,同意大利人一样是罗马天主教徒,但当时它在政治上同拜占庭帝国联系在一起,根据实际的目的,我们应当把他们算作拜占庭人”。对拜占庭而言,他们是臣民,帝国赐予他们商业优惠和各种特权;在叙利亚和埃及等地,他们是有利的商业伙伴;对于欧洲内陆,他们转运而来的东方商品恰恰满足了当地人士的需求。威尼斯等城市模糊的政治体制使他们可以作为朋友而不是作为外国人到达所有的边界地区,因此在东西方商品交换当中他们独特的作用得到了彻底的发挥。
随着威尼斯人经贸力量的壮大,11世纪后期国力渐衰的拜占庭帝国都开始向其寻求海上和财政帮助,1092年,科穆宁王朝的皇帝阿历克塞一世(AlexiusⅠ)为偿还威尼斯人的援助,下令在除了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及黑海沿岸的少数港口外,威尼斯人在其他城市可免税进出口商品,同时阿马尔菲人在帝国的货栈和其他设施也被他们接管。11世纪以后,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还取得了在拜占庭征收进出口关税的特权。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的商人们获得了在东方的重要商业权利,这些商业权利成为接下来几个世纪繁荣的支柱。从黎凡特运来的香料(既可作食用,也可作药用)利润极其丰厚:一船胡椒、肉桂、姜、藏红花、丁香或肉豆蔻运到西欧市场值一大笔钱。仅威尼斯进口的胡椒在某些年份的贸易额就超过一百万镑银币。为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但最终却造成了拜占庭国家商业的瘫痪和国家财政的全面崩溃。
君士坦丁堡拥有大规模的国际市集,其管理制度完善严格,对于来往客商的正常交易予以保护;在拜占庭各大城市之中还有大量外国商人聚居,如威尼斯人、热那亚人等在君士坦丁堡都有固定的侨居区,在那里他们有自己的商务代办、客馆、货栈,享有种种特权。11世纪后期定居在君士坦丁堡的意大利商人已经超过6万人,起初他们居住在当地人口中间并与他们通婚;但当数量越来越多时,他们便将从当地的社区中独立出来,并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地位,被称为中产阶级(burgesii),这个词语是从希腊语“商人(Bourgeois)”转化而来的。他们沿着金角湾居住的每个区都有码头和教堂,每个区由自己的官员管理。
到11世纪,意大利的贸易活动范围已经比除阿拉伯人控制的西班牙南部以外的欧洲其他地方更加广泛。亚得里亚海的澙湖区、托斯卡纳沿岸和台伯河口的盐产量尤其巨大,这也是威尼斯财富的来源之一。由于威尼斯缺少农业区,所以一开始就不得不走上贸易之路。它利用与拜占庭密切的政治关系,进口东方艺术品和织物,再用它们来换取粮食和其他商品。许多意大利南部城镇也借助和黎凡特的贸易而繁荣。到11世纪,萨勒诺发展成为伟大的文化中心,拥有著名的医学院。阿马尔菲的情况则尤其值得注意。尽管坐落于交通极为不便的峭壁边,阿马尔菲还是在10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发达的港口之一,阿马尔菲曾帮助阿拉伯人入侵意大利沿海地区,因此作为回报获得了宝贵的贸易特许权。
此外,以君士坦丁堡为枢纽,拜占庭帝国与欧洲内陆地区也维持着商贸往来,来自东方的商品从君士坦丁堡出发,经地中海,到达马赛,再转陆路运至法国内地;木材、小麦、羊毛、葡萄酒、橄榄油等物则沿着这条商路从欧洲内陆输至拜占庭。虽然这样的商贸联系并非时常都有,但却为当时商业衰败的欧洲内陆提供了对外交流的口岸。
3 双方贸易对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影响
马其顿王朝衰落之后,意大利商人逐步成为东地中海的商业霸主。与君士坦丁堡得商贸发展使得这些城市共和国进一步发展壮大,城市逐渐完备,并出现了与传统中世纪城市不同的特色,地方社会更加成熟复杂。艺术文化方面,意大利城市也受到了拜占庭的影响,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就是模仿君士坦丁堡十二使徒教堂的样式建筑,君士坦丁堡的工匠也经常受邀前去意大利制造圣像、装饰教堂。直至10-11世纪,如教堂圣器、圣像、镶嵌细工、教堂圣门等艺术品大都还是出自君士坦丁堡,当地虽然能够制造但质量却差距悬殊,如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帕拉多霍(Pala dOro)祭坛组雕,高1.4米、宽3.48米,表面上有80多幅描绘耶稣、圣母、门徒马可行事的瓷片,整个画面上共有2500多颗钻石、珍珠、黄玉、红宝石、祖母绿和紫水晶等珠宝来装饰,其中心嵌板就是威尼斯总督于976年委托君士坦丁堡的一个作坊制作的。11世纪后半期,底塞德留修道院院长芒台·卡辛斯克在修道院内设立了艺术学校,专门从君士坦丁堡聘请希腊技师,为当地人进行指导。
10-11世纪,西西里岛也接受了拜占庭的绘画形式,之后意大利北方也间接地受到了拜占庭文化的影响。10-12世纪是南意大利希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期,修道士、市民、农民都普遍使用希腊语。因此,中世纪的南意大利一直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研究中心。
4 结语
10-11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借伊斯兰世界分裂衰落之际强势复兴,作为拜占庭帝国黄金时代的首都,通过丝路网络,聯合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区域贸易网,伴随着商贸的发展,将欧亚大陆的西端串联成一个整体,不仅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达到了顶峰,还对周边地区进行辐射,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的发展。
但黄金时代也未能长久维持,马其顿王朝末期,由于军区制瓦解,小农和农兵阶层迅速消失,帝国赖以维系的小农经济基础被瓦解,大地主贵族势力崛起,中央集权遭到分裂力量的破坏,拜占庭由此衰败,伴随着塞尔柱人的西进,帝国再度风雨飘摇。君士坦丁堡缓慢持续的衰落给意大利城邦带来了新的机遇,到了11、12世纪,君士坦丁堡已经逐渐丧失了对地中海东部的控制,通向东方的贸易通道逐渐为意大利商业城市为首的西方经济势力所控制。
参考文献
[1]Canter, Norman F. & Machaels, Werthman. Medieval Society 400-1450[M].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1972:140.
[2]Leonard, Reynold R. Europe Emerges[M]. Madison: The Univ of Wilsconsin Press,1961:179.
[3]M.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二卷):中世纪的贸易和工业[M].钟和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4.
[4]克里斯托弗·达根.剑桥意大利史[M].邵嘉骏,沈慧慧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37-39.
[5]徐家玲.拜占庭在中世纪地中海商业复兴中的地位[J].求是学刊,1997,(5):101-102.
[6]赵立行.论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商业与贸易[J].历史教学,2000,(11):16.
[7]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著.兴盛与阴谋:拜占庭帝国[M].张晓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94.
[8]列夫臣柯.拜占庭[M].葆煦译.北京:三联书店,1962:259-261.
[9]徐家玲.拜占庭与西方世界的文化联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97.
[10]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M].王旭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10-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研究生科技校创新项目“10-11世纪的君士坦丁堡与丝绸之路”(01053003)的成果。
作者简介:桑敬鹏(1993-),男,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东城市史;
张彦君(1996-),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