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证治汇补》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研究

2020-05-07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陈皮茯苓白术

2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证治汇补》乃清代医学家李用粹的代表著作。李用粹,字修之,号惺庵,明末清初人,其幼承家学,博览医书,晚年博采轩歧以来诸书,条贯辨析,标其举要,集为《证治汇补》[1]。《证治汇补》共8卷,分为提纲、内因、外体、上窍、胸膈、腹胁、腰膝及下窍8门,其中包括内科、杂病82类病症,每症中含有病因、外候、条目、辨证、脉象、治法、劫法、用药、附证及方剂。每项内均“集古人书而汇集之,删其繁而存其要,补其缺而正其偏”,故名之为《证治汇补》[1]。可以说《证治汇补》是一部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笔者运用数据挖掘的方式,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分析《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治疗脾胃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与筛选 《证治汇补·伤食》、《证治汇补·伤酒》、《证治汇补·脾胃》、《证治汇补·呃逆》、《证治汇补·呕吐》、《证治汇补·痞满》、《证治汇补·噎膈》、《证治汇补·反胃》、《证治汇补·吞酸》、《证治汇补·嘈杂》、《证治汇补·恶心》、《证治汇补·腹痛》、《证治汇补·泄泻》、《证治汇补·痢疾》、《证治汇补·便血》、《证治汇补·秘结》[1]中记载的有明确药物组成的内服方剂137首,不限剂型,重复方剂只取1次。

1.2 中药规范化处理 药物名称依据《中药大辞典》[2]进行统一及规范,如“橘皮”“橘红”规范为“陈皮”,“广皮”规范为“青皮”,“蓬术”规范为“莪术”,“黑牵牛”规范为“牵牛子”,“白茯苓”“赤茯苓”规范为“茯苓”,“肉果”规范为“肉豆蔻”,“干葛”规范为“葛根”,“抚芎”规范为“川芎”,“葳蕤”规范为“玉竹”等,炮制未明确的药物如“石膏”、“附子”、“甘草”等均算做生品。

1.3 数据录入与核对 首先将筛选出的137首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中,并建立“证治汇补·脾胃病”处方数据库,然后由另一位同学审核并与原始资料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1.4 数据分析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统计报表模块的基本信息统计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在数据分析模块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及讨论。

2 结果

2.1 药物分析

2.1.1 药物频次统计 对录入的137条处方进行“方剂统计”-“药物频次”分析,共有中药159味,使用中药896次;药物频次统计结果显示,使用药物频次≥10次的药物共有25味,其中高频药物(药物频次≥20次)有甘草、茯苓、白术、陈皮、人参、木香、黄连、生姜、厚朴、半夏、当归,具体药物及频次见表1。

2.1.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对159味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四气以温药为主,其次是平药,五味中以辛、甘、苦三味为主;归经方面以脾、胃、肺经居多。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表1 药物频次统计表

表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表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分析 “支持度数”(即所选处方中药物组合出现频次)设置为18,“置信度”(即A药出现时B药出现的概率)设置为0.6,对195味药物进行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分析,共得到“陈皮,茯苓”、“陈皮,白术”等15对药物模式,详见表3,并通过网络图可视化展示,如图1所示。

表3 高频药物组合及频次分布表

2.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及新方分析 基于软件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方法,同时将相关度设为8、惩罚度设为2进行约束,从而得到3~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32组,聚合成新方16首,详见表4,药物网络展示图如图2所示。

表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及新方分析表

续表4 表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及新方分析表

3 讨论

该研究对纳入的137首处方159味中药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其中“甘草、茯苓、白术、陈皮、人参、木香、黄连、生姜、厚朴、半夏、当归”这11味药为高频药物(药物频次≥20次);通过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得出《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以性温、味辛、归脾经类药物最多;通过高频药物组合分析,得到《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的核心组合为“陈皮、茯苓、白术、甘草、人参、厚朴、木香、生姜”,可视为四君子汤的加减。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脾胃气虚证,功效为益气健脾。李用梓先生认为:“土为生化之母,……经曰:‘营出中焦’,又曰‘气因于中’。中者,脾胃也。为生气生血之乡,升清降浊之职”,一旦脾胃受到损失,则心肺肝肾均罹其殃。只有“脾安则木和而肺金有养,金为水母而子亦不虚,子不盗母气而心自得安”[3],由此可见其对脾胃的重视。李用粹先生顾护脾胃不是一味蛮补,而是该补则补,该调则调,或先实其脾,或后补其胃,极有分寸[3],四君子汤即为他常用的补益脾胃的方剂之一。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脾胃气虚证,功效为益气健脾,方中人参甘温,补益脾胃之气,为君药;白术甘温兼苦燥之性,甘温补齐,苦燥健脾,与人参相协,益气补脾之力益著,为臣药;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相得益彰,为佐药;甘草甘温益气,合人参白术可加强益气补中之力,又能调和方中诸药,为佐使药;四药相合,共奏益气脾胃之功[4]。基于软件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方法,在相关度设为8、惩罚度设为2的约束下,获得能够组成新方的潜在组合16首,新处方未通过临床证实,具体疗效及安全性有待商榷。

综上所述,《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重视温补脾阳,药物配伍以辛温药升阳行气为主,辅以甘性药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同时还注重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不论是治疗脾胃病亦或是治疗其余脏腑疾病,李用梓先生都注重脾胃的调补,毕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临床上许多从脾论治的疾病在治疗上可取的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学习。

猜你喜欢

陈皮茯苓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一两陈皮一两金 陈皮养生很省心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云茯苓
云茯苓
吃到自然瘦
白术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