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学生创造性地学

2020-05-07

读与写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地视野兔子

陈 伟

(安徽省滁州市第三小学 安徽 滁州 239000)

我任教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已有十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已经教完了,知识点学生确实已经掌握了。但是一到考试时候有的学生就能把知识点内化成解题能力,迁移到陌生的题目上从而考得很好,而有的学生就不能完全把知识点内化为解题能力,迁移到陌生的题目上因此时常出现考不好的情况。

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呢?我想主要取决于老师有没有让学生创造性地学,学生如果只学到了表面、学到了例题、学到了习题并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导致遇到陌生的题无从下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创造性地学呢?我认为,教师要深挖教材,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解题方法的优化,有创造性地教。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的探索。

1.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2.开拓视野,启发学生学生创造性地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教材上例题教授的方法而失去自己的思考,或者是由于视野的局限只能被教材牵着走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见解和方法。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没有开拓学生的视野导致学生的学习鼓噪、死板缺乏创造性。课本题目是这样的:“鸡和兔一共有8只,它们的腿有22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教材先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找到正确答案,再引导学生通过假设的策略找到正确的答案,教材的安排有独特的用意毕竟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如果鸡和兔的只数较多那么画一画的方法就不实用了,所以重点在假设的策略。但是我认为教授完假设的策略之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不超出学生已学知识的范畴之内提供多样的方法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

①方程法。

设鸡有x只,则兔有(8-x)只,方程为2x+4(8-x)=22 解得x=5,所以鸡有5只,兔有3只。

②抬腿法。

所有的鸡和兔都抬起两条腿,则鸡是坐着的,兔是用两条腿站立的。此时站立的腿是22-8×2=6(条),也就是3只兔子,所以鸡有5只。

③除减法。

用腿的数量除以2,也就是11条腿。这里我们假设为:每只鸡一只脚站立,每只兔子都用两条腿站立。这样在11这个数里鸡的头数算了一次,兔子的头数算了两次,因此从11里减去8,剩下的就是兔子的只数。兔子有3只,鸡就是5只。这种算法就是《孙子算经》中记载的:做一次除法和一次减法,马上能算出兔的只数,多简单!

学完鸡兔同笼这个古老的数学问题,学生感慨万千,原来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参考,而且古代人的智慧真的让人佩服!可见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

3.方法优化,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学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形式来看,调整教育教学势在必行。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解题方法的优化与提炼,那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就成了空谈。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课本上的习题学生掌握很好可是考试并不理想,我认为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重解题方法的优化和提炼,导致学生没有创造性地学。题目是这样的:“一块长45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把它锯成若干块正方形而无剩余,最少能锯成几块?”

方法一、45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5,所以锯成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5cm。

45×20=900cm25×5=25cm2900÷25=36(块)

方法二、用短除法

9×4=36(块)

通过以上两种解题方法的对比我发现用短除法求解一些数学题时通俗易懂,计算方便,出错少,是一种特别实用、简洁的解题方法。之前的苏教版教材在“你知道吗”这个小栏目中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短除法,而现在的教材中则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育教学注重解题方法的优化和提炼,有了好的解题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学。

总之,我认为让学生创造性地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只有在平时教学中做一个善于挖掘教材,勤于思考总结,善于归纳方法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地视野兔子
居· 视野
兔子
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新教材的艺术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用树叶说故事
Children and media
视野
可爱的兔子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