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肥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文化-“得着”
2020-05-06楼枫
楼枫
【摘 要】 合肥方言“得着”是虚化程度较高的典型的完成体标记,可与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在语义表达上强调动作主体、对象的彻底完结或产生了某种消极性结果。能与“得着”搭配的谓词具有单音节、消极性、持续性的特点。“得着”同普通话的“了1”比较,既有句法功能上的对应,又有虚化程度上的差异。
【关键词】 合肥方言;完成体;得着
【中图分类号】 H1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2-0084-04
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的分区方案,合肥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在江淮官话区,完成体标记主要有“着”[t?拶?藜]“得”[t?藜?揲]和“得着”[t?藜?揲t?拶?藜]。“着”和“得”在江淮官话区使用范围较广,“得着”则在合肥方言中句法分布广泛,语法特征鲜明。文中例句后“()”内为对应的普通话,例句前加“*”表示在合肥方言中无此用例,“|”后为错误例句对应的正确说法。
一、“得着”的语法意义
合肥方言“得着”常用于动词和形容词之后,表示两种语法意义:一是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二是动作或变化产生了某种结果。“得着”在语法功能上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了1”或“了1+2”,在语义表达上更加强调动作主体、对象的彻底完结或产生了某种结果,一般是动作对象产生消极性影响或主体性质偏离常规。例如:
(1)作业做得着才能吃饭。(作业做完了才能吃饭。)
(2)她瘦得着好多,妈姨认不得她。(她瘦了好多,妈妈不认识她。)
(3)剩菜馊得着。(剩菜馊了。)
例(1),“得着”具有强调动作彻底完结的功能。例(2),“瘦”一般是女性追求的理想身材,而“瘦”到连妈妈都不认识了,这种病态的“瘦”是一种偏离常规的结果。例(3),“馊”是食物腐败变质,显然是消极性的结果。
二、“得着”的句法分布
合肥方言中,“得着”的句法分布较为广泛,以下列出“得着”在句式中出现的主要位置:
(一)与动词搭配
1.动词+得着
“得着”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并且完结句式,后面一般没有小句。例如:
(4)他喝一口就攉得着。(他喝一口就倒了。)
此句式还可独立成句,构成否定性祈使句,主要表示禁止与劝告,句首一般有否定副词。例如:
(5)败洒得着!(别洒了!)
2.动词+补语+得着
此句式中的补语在音节上较单一,必须是单音节词;在类型上则较丰富,可以是结果补语。例如:
(6)他喝醉得着。(他喝醉了。)
可以是程度补语。例如:
(7)他被他哒打狠得着。(他被他爸狠打了一顿。)
可以是状态补语。例如:
(8)飞机飞高得着。(飞机飞高了。)
还可以是趋向补语。例如:
(9)看好的鞋给人家买去得着。(看好的鞋被人家买走了。)
3.动词+得着+宾语
“得着”在动词性成分后作句子煞尾较常见,但也有“得着”后再接宾语的情况。例如:
(10)手套掉得着一只。(手套丢了一只。)
需注意的是,此句式中的宾语不能是光杆名词,必须是数量(名)结构或双宾语,且双宾语中的直接宾语前必须有修饰成分。例如:
(11)我今个看得着一本书。(我今天看了一本书。)
*我今个看得着书。
*这顿饭花得着钱。
4.动词+得着+补语
“得着”后除了加宾语,还可以加补语。补语必须为多音节词,且多是时量补语或动量补语。例如:
(12)他睡得着个把小时。(他睡了大概一个小时。)
5.动词+补语+得着+宾语
此句式中的補语必须是单音节词,宾语必须是数量(名)结构。例如:
(13)西瓜一会就卖光得着一车。(西瓜一会就卖光了一车。)
(二)与形容词搭配
1.形容词+得着
“得着”用在形容词后,表示事物的性状发生变化或产生结果。例如:
(14)第几年写信的人少得着。(这几年写信的人少了。)
(15)水果再不吃就坏得着。(水果再不吃就坏了。)
2.形容词+补语+得着
此句式中的补语从音节上看,只能是单音节词,例如:
(16)她整个人胖狠得着。(她整个人胖得厉害。)
(17)感觉凉多得着。(感觉凉快多了。)
上述例句中的补语全为程度补语。首先,因为形容词已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或现有的状态,补语如果再补充说明结果或状态就显得多余,故此句式中的补语不能是结果补语或状态补语。其次,因为趋向补语补充说明事物运动的方向,只能跟动词搭配,故此句式中的补语也不能是趋向补语。而形容词后可以用补语补充说明结果或状态的程度,故程度补语可以进入此句式中。
3.形容词+得着+补语
此句式中的补语必须是多音节词,且多是数量补语或程度补语,补充说明主语性状发生变化的数量或程度。例如:
(18)她胖得着三斤。(她胖了三斤。)
(19)他黑得着不少。(他黑了不少。)
4.形容词+得着+宾语
此句式中的宾语常为数量(名)结构,宾语与主语(有时省略)常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示整体中有一部分的性状发生了变化。例如:
(20)一斤香蕉坏得着半斤。(一斤香蕉坏了半斤。)
(21)筐子里少得着一个鸡蛋。(筐子里少了一枚鸡蛋。)
三、与“得着”搭配的谓词特征
(一)单音节
合肥方言中,与“得着”搭配的谓词必须是单音节词,如果是双音节谓词,只能与“着”这个广泛性完成体标记搭配。例如:
(22)我已經表明着我的立场。(我已经表明了我的立场。)
*我已经表明得着我的立场。
(23)头发烫一下好看着。(头发烫一下变漂亮了。)
*头发烫一下好看得着。
“得着”不能与双节音词搭配,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有些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在内部结构上属于动补式或形补式合成词。刘蕙(2011)认为,完成体标记“得”具有结果补语的性质,而“得着”属于“得”与“着”连用,这种连用与结果补语和传统语法分析中的纯体助词连用的常规语序一致。在动补式或形补式合成词之后再加上有补语性质的“得”就显得冗余。
第二,“动词+得着”除了表完成外,更强调动作行为的彻底完结。单音节动词常表示具体的动作,有极强的动作行为性,“得着”更适合与其搭配。而“形容词+得着”表示性状变化,与“得着”搭配的多为动态形容词,它们往往成对构成一条变化链的起点和终点,如“胖-瘦、小-老、生-熟、短-长”等,这些动态形容词也多是单音节的。
(二)消极性
江淮官话中,“着”作为广泛性的完成体标记是中性的。张其昀(2005)认为在南京、扬州、盐城以及皖中等江淮官话区的一些地方,“得”是消极性体标记。合肥方言“得着”是“得”与“着”的连用形式,它感染了“得”的消极性,主要作为消极性完成体标记,常与具有消极义的动词或形容词搭配,表示减少、消缺,或不符合常规及主观意愿。例如:
(24)股票全部跌得着。(股票全部跌了。)
*股票全部涨得着。
(25)工资少得着百把块钱。(工资少了一百多块钱。)
*工资多得着百把块钱。
某些动词本身不具有消极义,如“洗、扫、花”等,但动作发生后会对施动者或受动者造成消缺,也可与“得着”搭配。例如:
(26)你把水池里的脏碗洗得着。(你把水池里的脏碗洗了。)——油污从碗上消缺。
(27)你把地上的木渣子扫得着。(你把地上的木渣子扫了。)——木渣子从地上消缺。
某些形容词本身看不出消极还是积极,比如“胖、瘦、干、湿”等,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与“得着”搭配,表示产生的变化不符合常规或主观意愿。例如:
(28)鞋带松得着。(鞋带松了。)
*鞋带紧得着。
(29)她上班好辛苦,人瘦得着。(她上班好辛苦,人瘦了。)
*她每天下班健身,人瘦得着。
例(28),普通话中“鞋带松了”和“鞋带紧了”都可以说,但按照常规鞋带紧比松好,所以在合肥方言中只能说“鞋带松得着”。例(29),上班“瘦得着”并非主观意愿,所以句子成立;而健身“瘦得着”符合主观意愿,所以句子不成立。
(三)持续性
“得着”还可与一类动词搭配,如“看、做、写、听”等。此类动词是中性,“得着”与它们搭配不表示减少、消缺,也并非表达不符合常规及主观意愿。此类动词都具有动作持续性的特点,与“得着”搭配强调持续行为过程的彻底完结。由于这个持续行为过程耗时可能过长或过短,所以也常表达说话者的一种不满和抱怨的情绪。例如:
(30)这本书他看得着一个月,(这本书他看了一个月,)
a现在可以背给你听。
*b还没看完。
c太磨蹭了。
例(30),如果后续小句接a,“书”都可以背出来了,那么“看”这个动作一定是彻底完结了的,所以接a成立。如果后续小句接b,表达的意思是“书”只是看了,但是还没有彻底完结,还可以接着看。而前半句“看得着”强调的是“看”这个动作的彻底完结,接b前后矛盾,所以不成立。如果后续小句接c,虽然“看”这个动作没有彻底完结,但暗指一本书看一个月时间太久了,表达了说话者对“他”的抱怨和不满,所以接c是成立的。
上述三个特征中,单音节是必备条件,消极性与持续性二者再满足其一,谓词即可与“得着”搭配。
四、合肥方言“得着”与普通话“了1”的比较
(一)句法功能上的对应
1.排斥部分动词性成分
吕叔湘(1999)认为普通话中“了1”不能与两类动词性成分搭配,一是动词不表示变化,二是动词表示经常性动作。这两条规律同样适用于合肥方言中的“得着”。
第一,不表示变化的动词,如“好像、属于、需要、认为”等,均属静态动词。此类动词多表示抽象活动,动作行为不够具体,且无明确的动作起始点和终结点,所以不能用完成体标记表示完结。而且“得着”只能与单音节动词搭配,而此类动词多为双音节词,所以“得着”不能与此类动词搭配。
第二,动词表示经常性动作,其前有“常、常常、经常、每”等频率副词。这些副词强调动作经常发生,此时动词为一般体,所以后面不能有完成体标记“得着”。例如:
(31)我晌午睡得着一觉。(我中午睡了一觉。)
*我经常晌午睡得着一觉。
而例(31)在有后续小句的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成句的,例如:
(32)我经常晌午睡得着一觉,起来就四五点了。(我经常中午睡了一觉,起来就四五点了。)
例(32),加上后续小句后,“经常”“常常”的语义指向不再是谓语动词的经常性,而是指向由谓语动词产生的结果的普遍性,所以可以成句。
2.与否定标志互斥
李晓琪(2003)认为,普通话中,如果谓语中心语前有否定标志“没(有)、不”,则谓语中心语后不能加“了1”。同样,“得着”与否定标志“没(有)、不”在句中互斥。例如:
(33)火过得着。(火灭了。)
火没过。(火没灭。)
*火沒过得着。
(34)第件事迟得着。(这件事迟了。)
第件事不迟。(这件事不迟。)
*第件事不迟得着。
(二)虚化程度上的差异
合肥方言“得着”与普通话“了1”既在句法功能上呈现对应,又在虚化程度上体现差异。李如龙(1996)总结了四条界定体标记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结构关系的黏着。以这条标准衡量,“得着”作为体标记虚化程度更高,在表完成这一语法意义上更彻底。
如果体标记与谓语动词结合紧密,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那么结构关系就具有黏着性。吕叔湘(1999)认为,在“动词+了1+宾语”句式中,当宾语为动词时,前面的动词不能加“了1”。并举例:
*他答应了比赛。|他答应比赛了。
*他决定了明天动身。|他决定明天动身了。
谓语动词后不能加“了1”,“了1”必须加在动词性宾语后,这体现出体标记与谓语动词结合不够紧密,中间必须插入动词性宾语,导致结构黏着关系弱化。而合肥方言的“动词+得着+宾语”句式中,如果宾语为动词,“得着”是在谓语动词(单音节)之后、动词性宾语之前的,且以此用法为常。例如:
(35)今个搞得着扫除。
*今个搞扫除得着。
另外,如果谓语是动宾式双音节离合动词,“了1”可以放在两个语素中间,也可以放在离合词之后。而“得着”必须放在两个语素中间,与动词性语素紧密结合。例如:
(36)他去年毕了业。
他去年毕业了。
他去年毕得着业。
*他去年毕业得着。
综上所述,合肥方言中的“得着”以紧跟在单音节动词和动词性语素之后为常,结构关系更具有黏着性,虚化程度更高。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出版社,1987.
[2]刘蕙.安徽巢湖方言完成体标记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1:40.
[3]张其昀.扬州方言“消极”性完成体标记“得”[J].中国语文,2005(5):468-473.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52.
[5]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30-432.
[6]李如龙.前言[A].张双庆.动词的体[C].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