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阅读任务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06陈新幻

中学历史教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西汉汉武帝统一

陈新幻

一、设计自主阅读任务单的必要性

从2019年9月开始,上海开始使用统编历史新教材,高一年级使用《中外历史纲要(上)》,此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内容量大、叙述精炼。如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包括三目:“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以及“两汉的文化”。教材叙述了从西汉建立至东汉灭亡400余年的历史,涵盖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民族关系的历史状况。如何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时间跨度如此之长、内容如此之多的教学任务是教师无法避开的难点。

如何解决课时短与内容多的矛盾?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訂组核心成员叶小兵教授在统编历史新教材培训中给出建议:改变传统的由教师逐一讲解知识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譬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层次和要点,写出所学历史进程的大事记,绘制出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等。

自主学习并非意味着教师完全“缺席”,简单地让学生自学,而是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台阶。自主阅读任务单就是由教师依据课标、基于学情,依托教材和相关资料设计的学习脚手架。它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材料,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前阅读思考时间,让学生明确新课内容的重难点,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策略调整提供反馈依据。

二、第4课自主阅读任务单的设计

围绕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及基本学情,笔者针对《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课设计了如下三项自主阅读任务:

任务1: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总结汉初以来的积弊与隐忧,概括汉武帝采取的应对举措【参考答案见自主阅读任务单(表1,30页)加粗字体】。

任务2:阅读任务1中的材料和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历史比较任务单。

A.汉武帝与秦始皇统一思想的手段与效果有何不同?

B.汉武帝与汉景帝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方式与效果有何不同?

C.汉武帝与汉初统治者应对匈奴犯境的举措有何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D.比较秦朝与西汉的形势图,指出西汉与秦朝的疆域四至有何不同?

E.西汉与东汉衰亡的原因有何异同?

任务3:综合阅读本单元第3课与第4课内容,完成下列历史脉络示意图(31页,填写在括号内)。

三、自主阅读任务单的设计策略

1.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核心素养

课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准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学习要求是:“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1]可见,第4课的教学重点应是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难点是汉武帝巩固统一举措的意义及汉朝衰亡的原因。教材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边疆管理四个方面概述了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十四项具体举措及其效果。对此,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一一讲述,而是要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整合。

学生要理解汉武帝巩固统一的举措及其意义,必须先了解其历史背景,即汉初以来的积弊与隐忧。学生通过对自主阅读任务1中的史料进行分析、归纳与配对,不仅能够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还能落实史料实证素养之“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2]。这一水平要求。自主阅读任务2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比较,感悟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分析汉武帝“有为”的物质基础以及两汉衰亡的共同原因,进而理解伟大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关系以及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等唯物史观的内涵。自主阅读任务3旨在引导学生梳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 基于难点设置问题,培养比较思维

将零散的知识转化为问题,是设计自主阅读任务单的有效方法。一方面,设置问题能为自主阅读提供向导,有了位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学生的自主阅读就有了抓手。另一方面,将知识转化为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意义。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笔者设置了几个需要运用比较思维的探究问题(见自主阅读任务2)。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比较,引领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理解历史现象的共性与个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汉武帝统一思想是通过“利禄的引诱”,而秦始皇是依靠“刑罚的裁决”,其高下之别不言而喻。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达到了“施恩惠之名,行夺权之实”的目的,避免了汉景帝直接削减诸侯封地所引发的武装叛乱。通过这两组比较,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推恩令”对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意义,而且能感悟到汉武帝的政治手段之高明。学生通过对比教材中秦朝与西汉的形势图,能够直观地感受西汉版图的扩大,知晓“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通过对比分析汉初统治者对匈奴的被动和亲与汉武帝的主动出击,进而理解汉初的“无为”与汉武帝的“有为”是基于西汉初期与西汉中期不同的经济实力。

3. 把握单元教学主题,培养历史通感

统编历史新教材要求教师立足整个单元的教学主旨来把握每一课的教学内容。第4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主要围绕文明的出现、国家的形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来展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在秦朝创立,但由于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我国历史上第一场农民起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在农民起义中走向崩塌。面对汉初经济凋敝的现实以及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奉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治国政策,改变了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状况,恢复了国力,重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同时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武帝刘彻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以及思想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有为的举措,使西汉王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灭亡后,刘秀重建汉朝,以“柔道”治天下,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开创了“光武中兴”之局。但由于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引发了黄巾军起义,各地军阀趁机而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再次走向分裂。学生在完成自主阅读任务1和任务2的基础上,尝试完成自主阅读任务3,既能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脉络形成通感,也能清晰地明确两汉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加强时期。

总之,通过设计具有梯度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自主阅读任务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历史新教材内容多与课时短的矛盾,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史料阅读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改变过去以知识立意为导向的教学,真正实践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养成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13页。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64页。

猜你喜欢

西汉汉武帝统一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汉武帝好推理
淝水之战
西汉
人必其自爱
树为何名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