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锦艺术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的策略
2020-05-06貌海莲
貌海莲
【摘要】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里,居住着近六万人口的壮族人民。在其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中,以壮锦色彩斑斓、图案独特的特点,激发了我在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中开展的欲望,在行动中先难后获。本文从活动开展的方法这方面出发,分析了活动中会出现的一些症状及对策。
【关键词】 壮锦;艺术活动;大班幼儿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壮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在有著“中国天然氧吧”之称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里,壮族人民分布全县,2015年年末人口有58071人之多。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的作用,少数民族汉化加快,一些民间习俗、民族艺术逐渐消失。壮锦,作为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即便独具艺术魅力,也因手工织造产量低,成本高而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了让本土的孩子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的瑰宝壮锦,笔者在幼儿园大班园本艺术活动中开设了壮锦这一内容,以下是笔者在开展活动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及见解。
一、壮锦艺术活动开展的方法
1.欣赏壮锦,感受纹样的别样美
在感受壮锦纹样这一环节,笔者运用了多种方法开展活动。比如,通过《卢马蓝童话》里的故事《一幅壮锦》引入,激发幼儿对了解壮锦的兴趣;带领幼儿去县文化馆参观,形象直观的欣赏感受壮锦;以及与家长一同收集壮锦资料。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重点引导幼儿欣赏壮锦几何折线造型的纹样: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感受壮锦所带来的格律美。其次,笔者还注重引导幼儿欣赏壮锦斑斓绚丽,丰富统一,以少见多,纯朴中见丰富,素雅中见多彩的色彩搭配特点。
2.绘画表现,引导幼儿表现欲望
相对大班6岁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年龄特点,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初次表现时,笔者选择了运用绘画来表现壮锦纹样。绘画表现能快速、简单、直观,减少了壮锦纹样繁复所带来的问题。另外,在表现壮锦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装饰形式时,还可以运用剪花边、印花的方法来表现。
3.尝试编织,提高幼儿理解能力
编织用时较长,且幼儿所运用的简易编织机经线较少,不适合纺织太过于复杂的纹样。加上6岁幼儿的形象逻辑思维薄弱,编织复杂的纹样会使幼儿在操作时出现困难。因此,笔者本着了解经纬线的原理为目的。刚开展编织壮锦活动,笔者请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及不同材质的纬线尝试编织,经过一个课时,大部分幼儿明白了纬线的编织方法。由于笔者给幼儿用的是棉线,幼儿编织用时过长,之后笔者更换了棉线改为用粗毛线,大大的缩短了时间,幼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加强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4.趣味创作,激发幼儿想象能力
壮族人民通过对世界万物的观察,加以丰富的想象和精巧的构思,有选择地将自然物按照自己的设想表现在织锦上。又将织锦制作成被面、背带心、围裙等。在趣味创作这一环节,笔者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方式制作出壮族服饰:上衣、裙子、背心、帽子等,请幼儿在上面或绘画或手工的添加壮锦图案。在创作中,还激发了幼儿尝试把壮锦元素设计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杯垫、背包、围巾等。
5.作品展示,满足幼儿的成就感
中肯的点评,作品的展示,能让学生得到被肯定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其更高的兴趣。因此,每次的活动开展,笔者都会把学生的作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如,六一儿童节的画展、美术室及幼儿园公共场合的学生作品张贴装饰。让学生知道我们对他能力的认可,激发其更大的作画兴趣。
二、壮锦艺术活动开展注意的事项
1.壮锦纹样简化分解
在欣赏活动时,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拆分壮锦里的图案。如,回纹里的菱形、三角形,水纹里的折线等,通过拆分,繁复的壮锦图案就显得简单多了,再运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方法再现。壮锦的纹样又变得丰富起来了。通过这方法,幼儿抓住了壮锦的排列特点,在创作时就得心应手了。
2.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袁爱玲主张尊重幼儿适应的学习特点,她认为适应是过程性的,需要成人有耐心等待……幼儿的“慢”除了有生理不成熟的原因外,还有其必然的理由。这是他们需要的速度,在“慢”的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细细地观察,慢慢地品味,快快地积累和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为此,在壮锦这一系列活动中,笔者为幼儿安排了多种材料、多种形式的表现方法,提出疑问,让幼儿带着问题操作,鼓励表现,让幼儿大胆尝试创作绘画。
3.不过多地强调技法
在学习、创作壮锦这一活动中,笔者注重的是幼儿对壮锦的兴趣,对创作的爱好,而不是技巧上的收获。技巧训练虽然能让幼儿的绘画能力得到提高,也会让作品看起来更接近完美。但一味地追求技巧,一味地反复练习,只会让幼儿逐渐地觉得枯燥,慢慢地失去兴趣,变得排斥。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艺术的目标定位中,我们不难看到指南中更注重的是幼儿的感受与创造,而不是技巧方面的训练。因此,在幼儿创作壮锦时,笔者更注重的是作品的图案美与色彩美。
通过开展一系列有关壮锦的艺术活动,希望幼儿在认识自己本土艺术瑰宝的同时,也为自己是一位壮族人而感到自豪。传承本土文化,传承壮族人民热情乐观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壮族“壮锦”民族特点简介[ED/OL].http://www.jianglishi.cn/article/243830HVaEf.html.
[3]张群,王云龙.浅析壮锦图案的艺术特征[J].美术界,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