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

2020-05-06韩静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大学生

韩静

【摘要】自媒体时代已然来临,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自媒体具有输出内容质量高,文化圈相对固定以及互动性、参与度高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新媒体阵地进行空间转换的过程需要策略和技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媒介素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动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将其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构建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的新格局。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也随之改变。近年来,抖音、B站、快手、微博等自媒体已经悄然占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与新媒体相比,自媒体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公众更愿意表达和分享自创的内容。在表现自我的基础上,公众也在大量地接受和利用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关注自媒体的发展。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的用户群体既是内容的生产者也同时是内容的消费者,既输出内容同时也输入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强调主题和客体的相统一,与自媒体高度契合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随着自媒体的高速发展,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在自媒体领域的开辟,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空间转向的时代课题。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自媒体实现空间转向的必要性

目标群体交叉重叠。自媒体的客户群体多为90后人群,数据显示,B站的客户群体80%以上为90后,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高校大学生高度交叉重叠。高校学生是自媒体的主力军,是自媒体内容创作和消费的主要力量,收到自媒体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因时而变,不断提高自媒体使用技巧,利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使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为思想政治教师通过授课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通过班会进行,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麻木甚至反感的情绪,与我们进行思政教育的目标相背而迟。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自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即时性、师生地位对等以及学生思想的独立化和自由化等特点。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收集和分享更为便捷,教师应该紧跟时事,收集在自媒体上比较流行和契合教育目标的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进行创新和创作,从而更有效地对学生输出教育。除此之外,相比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实现全过程育人,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和学生进行全天候交流互动。

自媒体肆意发展带来危害。处在这个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一个社会事件可以在网络空间内一瞬间发酵、传播,成为大家关注的舆论焦点。加之自媒体平台审核和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发布的内容良莠不齐,甚至夹杂色情、暴力等内容,大学生因为生活经验有限,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点尚不成熟,对自媒体信息的识别能力有限,网络舆论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让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优秀的价值感教育,不断净化网络环境,确保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不受网络不良内容影响。

综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向自媒体实现空间转向,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文化内容,实现文化引领,改善话语失序、价值错位的复杂局面。但对新事物的探索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自媒体实现空间转换的过程也不会一蹴而就。思想政治教育入驻“心灵乐园”,易引发用户的群体焦虑,了解和掌握自媒体的特点有利于思政教育者找到工作创新和提高的规律和方法。

2. 自媒体的特点

内容质量有所提升。在人人都是创作者和消费者的新媒体时代,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和粉丝,视频内容创作的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以B站为例,B站以100问作为成为会员的“门槛”,并且每年都会评选年度最有影响力的100位“up主”,这些“up主”思维活跃并且拥有很强的创作力能紧跟时事潮流结合自己的特长创作出质量颇高又有话题的优质视频,受众的品味也随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向自媒体实现空间转换,其内容质量也要达到更高的水准,不仅要坚守主阵地,更要使用受众喜闻樂见的方式进行展现。

平台文化圈相对固定。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媒体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习惯等推送相应的内容,这种内容的智能推送和标签效应,使得用户的文化圈相对固定,不易实现其他文化和内容的介入。精准推送大大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流量占比与辐射范围,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会因没有原始粉丝基础和浏览热度,很难登上平台“热门”,影响广度与深度也会受限。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研究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的文化特征,比如“B站”具有很强的二次元文化特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认可的文化相融合,打造其熟悉且喜闻乐见的内容,打破文化圈的壁垒。

用户互动性和参与性高。直播作为一种时下最为流行的新媒体方式,消费者也就使输入内容的一方的参与性相较于以往的新媒体都要高,其弹幕和评论功能可以实现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实时互动。这种方式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平等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交流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可和理解。自媒体亲民性和灵活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平等、交互性强,打破了以往输入到输出的单向输出方式,提升了信息扩散和更新的速度。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结合这些特点,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 策略与路径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由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转变。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较为固定,教学形式陈旧,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接地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填鸭式向启发式的转变,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向自媒体的空间转换,就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谋求创新和发展。针对大学生個性突出、思想前卫和语言更新快等特点,挖掘其真正需求,创造符合大学生阅读特点的内容,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比如可以邀请教学名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思政UP主”。入驻自媒体平台的的思想政治“UP主”可以通过站内热搜预判舆情走向,并以此为素材和案例构思教学内容,实现了思政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理念。另外,还应培养青年意见领袖,打造符合青年群体的主流话语,实现与青年的话语共振。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力,熟练运用自媒体输出优质内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运转离不开具有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育教师队伍。据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群体为主,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占比分别为8.7%和9.9%。随着网民群体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与“网络理性”的觉醒,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外在“流量包装”转移到“内容优化”。视角向“内在美”的聚焦,不仅代表了网民需求的升级,也指引了自媒体平台的战略转移。因此,想要占领自媒体阵地,必须提供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要注入主流价值,注重打造主流话语,完善主流舆论生态。在坚守政治站位的基础上,收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减少空洞、乏味的理论教学,提供多类型、多层次、多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观的引导和完整,人格的塑造。

提高学生自媒体素养,加强自媒体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增强对自媒体信息的辨别、培养对网络内容理性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此外,健康的自媒体环境需要相关法律的制约和引导,自媒体较之于新媒体传播和更新速度更快,对其有效的管制手段还比较缺乏,因此,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刻不容缓。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对自媒体内容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对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杜绝后患。同时,利用新技术,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自媒体的运用可以打破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桎梏和限制,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的内容和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灵活有效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和运用媒体的能力,优化自媒体环境,使自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01.

[2]吴进.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3]新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19-03-18.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18/c_1124250454_4.htm

作者简介:韩静,陕西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助教,研究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