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耕还林中的水土保持效应探析

2020-05-06刘晓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措施

刘晓荣

摘要    水土流失的危害极大,会导致氮、磷、钾等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导致水体污染等。从退耕还林政策出发,简要介绍了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工程,强调了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意义以及目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了陕北地区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最后分析了法律对于该项目的支持,对推进退耕还林、搞好水土保持起到保障作用。

关键词    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218-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预防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1]。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早已成为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其中退耕还林工程为我国在世界生态建设史上写下绚烂的一笔,为生态环境的改变做出了杰出贡献[2]。跟随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紧迫,如何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学习、讨论和研究退耕还林相关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可为今后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良策。

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概述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的情况不容乐观,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逐年递增,分别以平均每年10 400 km2和3 436 km2的速度增加。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人民生活环境极差。1998年的严重洪灾、2000年春季的嚴重干旱以及2002年3月的严重沙尘暴使人们感到震惊。一次次的灾难降临就是在警告人们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3]。

1998年,国务院首次提出退耕还林工程的概念。2000年,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正式启动,四川、陕西、甘肃率先启动。2002年12月,国务院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退耕还林条例》,标志着退耕还林从此进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自项目启动以来,已经取得重大成就。据统计,该项目自1999年启动以来,全国已退耕还林还草逾3 333.3万hm2,投资超过5 000亿元。其中新增林地面积1亿hm2,人工草地33.47万hm2。

数据显示,该项目的规模已逐步扩大,目前实施该项目的省份包括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成为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力度最强、范围最广、公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同时,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幅增强,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2    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陕北地貌类型以山地、平原和河流为主,土壤类型以黄土为主。黄土颗粒小、质地疏松、遇水易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黄土地貌地面坡度大、植被稀疏,夏季大量降雨,导致了沟壑的进一步扩大,加速了土壤侵蚀。与此同时,它也与近代地壳抬升有关,使沟床不断削减和横向侵蚀,沟谷坡面的退化侵蚀不断扩大,沟间地面日益破碎。人为因素同样将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例如淘沙、植被砍伐。

2.1    农业措施

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等。

2.2    水利工程措施

建水库、防洪、发电、筑坝、筑坝拦沙、筑坝拦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道、淤积成“坝地”等措施,可用于种植草木,很少用于种植粗粮。

2.3    生物技术措施

利用生物技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4    小流域综合治理

退耕还林能够加强“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大植被的覆盖面积和覆盖率,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压缩农业用地。尤其对于土质比较疏松的黄土高原来说,森林覆盖率一定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4]。

3    法律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强生态保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这个伟大的工程需要更多的法律支持才能更好地发展。 因此,早在2002年,《退耕还林条例》就作为保障退耕还林决策措施落实的法律形式得以确立。

3.1    普法

加强退耕还林条例的宣传,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工程的根本目的和深远影响,这是经济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指导人们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更好地执行法律和保护法律的同时,不断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法律制度条例的理解。

3.2    依法编制规划计划

只有科学规划,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各地应做到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制订更加合理的法律法规。

3.3    依法育林,保障质量

针对造林质量低下的问题,要坚定执法,做好种苗供应,落实管护责任,严格验收,做到违法必究。

3.4    建立激励机制

设身处地为农民考虑,维护他们的权益,有助于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

3.5    完善立法和配套政策

从国家层面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措施和法规,保证有利政策的实施,切实安抚好农民。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生态环境中,退耕还林政策应该有所不同,以切实解决农民的担忧。

3.6    生态与经济相结合

生态建设固然重要,但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很重要,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减负。只有自身产生经济成果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才可以持续发展。

4    结语

坚定不移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科学预防水土流失,切实维护好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社会安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5    参考文献

[1] 笪志祥,楼一平,董文渊,等.梁山慈竹在退耕还林中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7(3):24-29.

[2] 陈强,常恩福,毕波,等.滇东南岩溶地区三种退耕还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1-4.

[3] 笪志祥.赤水退耕还林中梁山慈竹生态效益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

[4] 赵玉涛.对当前形势下退耕还林的若干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276-278.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