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东滨海稻区机插秧稻田杂草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2020-05-06张汉友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机插秧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张汉友

摘要    随着冀东滨海稻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水稻采用插秧机插秧虽然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提高插秧质量和降低成本等优势,但给本田化学除草带来除草不彻底形成草荒等不利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总结出了机插秧稻田发生草荒的原因,归纳出了稻田杂草发生的群落组合,制定出了相应的科学防治技术,以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插秧;稻田杂草;发生原因;防治技术;冀东滨海稻区

中图分类号    S451;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124-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冀东滨海稻区土壤盐碱含量高、土壤颗粒紧密黏性大、田间持水时间长、水稻为全生育期有水栽培等条件,导致杂草的发生种类繁多、密度大,发生时间各有不同。发生危害的主要靶标杂草种类为稗草、扁秆藨草、萤蔺、藨草、苦草、眼子菜、水绵等杂草,其中分为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多年生莎草科杂草、沉水生杂草和藻类植物[1]。这些杂草各自根据温度、土壤、水层、水质、田间持水时间等生长所需环境条件,形成单一群落和2种或多种杂草组成的群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块,其密度一般在30~200株/m2。杂草又依据自身的生育期长短同水稻短期伴生或长期伴生,最终完成其生命周期。目前,冀东滨海稻区稻田杂草严重发生,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对水稻田机插秧杂草形成危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防治技术。

1    稻田杂草重发原因

1.1    水稻移栽前封闭施药间隔时间短

除草剂使用后需要充足的保水时间,以利药液和已发芽的杂草有相应的作用时间,才能发挥药效,达到杀死杂草的目的。机插秧在移栽前须降低水层,以达到插秧机顺利插秧的条件,大部分农户急于插秧,施药后保水时间短,降低水层,导致杂草死亡不彻底和土壤表层草籽迅速发芽生长形成草荒。

1.2    插秧机破坏除草剂封闭层

机插秧需要在稻田一定的水泥条件下操作插秧,全面破坏了施药封闭田面的封闭膜,插秧机的行走齿轮又将深土层的杂草种籽翻动到浅土层,导致其再次生根发芽形成草荒。

1.3    移栽后秧苗弱小,贻误最佳施药时间

移栽前未及时用药防治或防治措施不当,导致移栽后秧苗比较弱小,缓秧较慢,用药担心秧苗受药害,贻误用药最佳时间,诱发部分杂草发生,导致杂草过大、过密而形成草荒。

1.4    除草剂品种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

对杂草发生种类、密度、群落结构不了解,不能掌握除草剂的杀草机理及作用方式,盲目选择除草剂,统配药剂品种不合理,为防发生药害施用药量不足,达不到杂草致死量,会导致杂草死而复活以致发生危害。

2    主要杂草种群防治技术

近年来,对稻田杂草群落分布进行调查,根据田间杂草演变趋势、优势杂草种类组合,将稻田常見的杂草划分为稗草+扁秆藨草+萤蔺杂草群落、稗草+水绵+苦草+眼子菜群落、扁秆藨草单一群落、稗草单一群落和水绵(青苔、蛤蟆被)单一群落等5类主要杂草群落,以每类杂草群落组合构成的杂草种为基础,选择相对其活性强的除草剂单剂或多元复配剂,依据水稻的栽培管理条件确定合理的施药时间、施药剂量、施药方法及相关的配套技术。

2.1    稗草+扁秆藨草+萤蔺杂草群落

此类杂草群落组合最常见于滨海黏壤土盐碱地,田间保水性好,杂草发生密度较大,在冀东滨海稻区发生面积比较普遍,常见于各个角落,以此确定的施药配套技术有2种。

2.1.1    保水田一次性施药配套技术。水稻移栽前保水地块施用68%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或60%苯噻酰草胺·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2~1.5 kg/hm2,保持水层5~7 cm进行7~10 d水封闭,不用换水即可插秧,如果移栽前来不及施药,可在水稻移栽后间隔5~7 d拌土或拌头遍肥撒施,也可以兑水喷洒施药,施药后必须保水7 d以上,综合除草效果可以达到理想状态[2]。

2.1.2    非保水田“两封一补杀”综合施药配套技术。非保水田或稗草、扁秆藨草和萤蔺等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发生密度特别大的地块,可以采用68%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或60%苯噻酰草胺·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2~1.5 kg/hm2。首先,在水稻移栽前5~7 d进行第1次水封闭,然后在水稻移栽后15 d以内,再进行第2次封闭用药。2次封闭后如果还有稗草、扁秆藨草、萤蔺等杂草发生,待草龄达到3~5叶时,采用25 g/L稻杰油悬浮剂1 200 mL/hm2兑水喷雾除治。“两封一补杀”措施可以彻底根除此类杂草群落[3]。

2.2    稗草+水绵+苦草+眼子菜群落

该杂草群落常发生于低洼或排水不畅的稻田,采用以下2种方法可以高效防除该群落所有杂草。水稻移栽前时间充足时,移栽前施用60%丁草胺乳油1 875 mL/hm2+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保持水层5~7 cm进行水封闭管理,要求药后保水7~10 d,需换水插秧,以防移栽后抑制缓秧返青分蘖。水稻移栽前时间紧张时,可采取移栽后施用60%丁草胺乳油1 875 mL/hm2毒土毒肥法进行水封闭3~5 d,保持水层5~7 cm,待水稻分蘖盛末期采用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1 875 g/hm2,拌土(湿润细土)或拌肥避开中午高温天气撒施以免发生药害。

2.3    扁秆藨草单一群落

扁秆藨草单一群落常发生于新开垦的荒地以及偏盐碱、重黏土的稻田,该种群杂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势旺盛,生殖生长和营养繁殖速度极快,如果除治措施不当,很容易形成草荒,在生产管理措施上形成被动局面,水稻生长分蘖将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加大除草成本,同时降低稻谷产量和品质[4]。

2.3.1    水稻移栽前、移栽后2次水封闭除草配套技术。水稻移栽前7~10 d进行水封闭和移栽后生长期间,各施用32%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50~600 g/hm2,采用拌土、拌肥或兑水喷洒的方法均可,施药后必须保水5~7 d以上,除治扁秆藨草效果可达90%以上,可以避免人工拔草。

2.3.2    水稻移栽后茎叶喷雾配套技术。水稻移栽后,扁秆藨草株高30 cm以上,施用48%灭草松水剂3 750 mL/hm2或25 g/L稻杰油悬浮剂1 200 mL/hm2,兑水茎叶喷雾,田间保浅水层,根治效果明显,其特点是施药时间幅度宽,对水稻生长特别安全,全生育期施药对水稻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水稻分蘖盛末期施用37.5%二甲·苯达松水剂2 250 mL/hm2,兑水茎叶喷雾,药后表现扁秆藨草死亡速度快,根治效果明显,用药时加助剂效果会更好。过早施用有抑制水稻分蘖的副作用。

2.4    稗草单一群落

稗草单一群落常发生于种植多年的老稻田,除草技术简单易行,一般采用如下技术:水稻移栽前施用60%丁草胺乳油1 500~2 250 mL/hm2,或35%秋之宝(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水乳剂1 200~1 500 mL/hm2,保水7~10 d进行水封闭,或移栽后拌返青肥撒施防除稗草效果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

2.5    水绵(青苔、蛤蟆被)单一群落

经多年总结分析,引起水绵大量发生的主要因素有3个,一是灌溉水日趋紧张,水源逐步减少,连续使用循环水,水质恶化;二是连续施用含磷肥料过量(磷酸二铵、磷酸一铵),易滋生藻类;三是地块低洼、排沟浅或排灌系统不合理,田间长期积水,形成“老汤水”。在防治上,水稻移栽前施用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1 875~2 250 g/hm2,进行5~7 d水封闭换水插秧,或在水稻分蘖盛末期,用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1 500~1 875 g/hm2拌土或拌肥撒施,其中拌肥施用效果更好,用药后保3~5 cm浅水层,忌喷霧以防水稻叶片产生药害。水稻移栽后缓苗期采用水稻分蘖肥稻田佳宝30~60 kg/hm2,拌肥撒施,改善水质,对水绵生长抑制效果明显,同时对水稻缓苗和分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水绵初发生期施用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675 g/hm2,对水绵的防治效果突出,施药方法灵活,可兑水喷洒,也可拌土、拌肥撒施,对水稻生长安全。

3    结语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稻栽培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插秧的普及应用使水稻田的杂草发生、群落组合及田间消长规律发生了明显改变,稻田杂草发生的种类繁多,构成的杂草群落复杂,杂草田间的消长动态差异也很大,根据杂草发生的种类、自然组成的群落以及田间消长规律,选择用药品种、用药剂量、用药组合及用药方法,采用综合配套防治技术,从而达到高效、广谱、经济、安全、方便、科学防除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刘先辉,周华众,刘会江,等.黄石地区水稻田杂草危害情况及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19(3):35-36.

[2] 韩喜福,苏仕卫,王炳志,等.桦甸市水稻田主要杂草及防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0):91.

[3] 冯伟东,曾宝安,杨明进,等.宁夏稻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8,59(12):60-62.

[4] 曹红军,王晓晓,马煜,等.机播种稻田杂草防除技术[J].乡村科技,2018(34):99-100.

猜你喜欢

机插秧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水稻钵体育苗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
机插秧市场化推广缓慢成因及对策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289机插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