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020-05-06李兵
李兵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根本任务是要培养政治上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主要应处理好理论学习与行为养成、理论知识掌握与信念树立、理论素养提高与道德素养提高、理想树立与行为践行四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关系
高职院校以培养政治上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目标。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中,要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目标,真正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需要处理好理论学习与行为养成、知识掌握与信念树立、理论素养提高与道德素养提高、理想树立与行为践行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理论学习与行为养成的关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需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因此,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的基本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机结合起來。
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处理好理论学习与行为养成的关系,主要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重视政治理论的教育,让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的基本知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一个基本任务是要让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的基本知识,因此思政课教学要重视政治理论教育,让学生牢固掌握政治理论的基本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治理论的系统性。政治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教师在教学中需强化系统性,而不能肢解科学的理论体系。二是要在掌握政治理论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三是要注意政治理论的通俗化,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政治理论。
第二,从理论上阐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部分高职学生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只要掌握了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就行了。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从理论上阐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能否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建设者;三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与肯定,才有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
第三,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思政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思政教师自身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身教的作用;二在课堂上教师需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严格管理、批评教育,督促学生改正;三是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学生的成绩评定结合起来,作为学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掌握与信念树立的关系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处理好知识掌握与信念树立的关系,主要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髓,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新时代的高职学生,非常有必要以此来武装自己思想,并建立坚定的信念。
第二,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信念,不仅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在学生掌握基本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制度是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制度;二是帮助学生在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第三,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政治理论及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三个信念:一是树立坚定的信念,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制度;二是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一定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导学生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正确处理好理论素养提高与道德素养提高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拥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提升道德品质主要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注重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高职学生道德素养不仅表现在道德的认知方面,懂得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把握道德修养的基本规律,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更主要的是要把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有三条基本途径:一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品德的养成,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批评教育;三是思政课教学要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进行,使思政课教学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第二,把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和学生道德素养提高有机结合起来。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把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和学生道德素养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使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形成良性互动,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理论素养与道德素养基础。
四、正确处理好伟大理想与行为践行的关系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并引导学生为理想而奋斗。因此,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又要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思政课教学中,通过理论教学,在学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从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政治上合格的建设者的要求看,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与信念,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自己个人理想是一致的:“中国梦”包含我们每一名国人,一个都不能少。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梦想,一定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第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在树立了崇高理想基础上,还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的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如果学生的个人理想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就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就不可能实现。二是学生的个人理想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个人理想脱离了学生个人的实际,也无法实现。三是个人理想和职业理想要结合起来。学生个人理想和职业理想的结合,可以使个人理想和职业理想相互促进,有助于个人理想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第三,引导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理想作为奋斗的目標,作为引导人们前进的灯塔,需要经过不懈地奋斗才能实现。如果不去奋斗,理想就会变成空想。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要引导学生把崇高理想、个人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在为实现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发展;二是在学校学习期间,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就是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与综合素质,为理想的实现打好基础;三是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实现自己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理想。
在思政课教育上,处理好了理论学习与行为养成、知识掌握与信念树立、理论素养提高与道德素养提高、理想树立与行为践行四个方面的关系,必定会极大推进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刘立红.论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应处理的几组关系[J].学周刊,2019(09):20-21.
池卫东,邓晓红.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种关系[J].学周刊(C),2019(11):91.
刘立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劳动保障世界,2016(32):70,73.
孙剑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处理的几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4):35-36.
张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注重实效性[J].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