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风险的预测及化解
2020-05-06邓育红
邓育红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进入高风险时代。基础教育领域也存在各种风险,包括系统外部的风险:政策性风险、社会性风险和突发性风险等;系统内部风险:教学风险及管理风险等。基础教育领域风险化解的办法有:强化制度规范,从源头减少风险;提升防范能力,让爱保驾护航;整合社会力量,建设韧性社会等。
关键词:教育风险;风险预测;风险化解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A-0012-04
風险常用于表示不确定性,尤其与难以预料的损害相关,在世界上享誉极高的伦敦特许保险学会在其资格考试用书(教材)中将风险定义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风险意味着在特定情况下某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即某件事情发生,其结果并不是有利于我们的,也不是我们所期望的”[1]。教育系统同样存在不确定性,教育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屡减不轻的学生负担,日趋紧张的亲子关系,学校及教师权威性的下降,网络世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等等因素,都使教育风险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教育风险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变异性等多种属性,教育风险的预测与防范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教育风险的预测
(一)教育系统外部的风险
1.政策性风险
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政府的决策对教育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人民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决策的风险性逐步加大。基础教育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政府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民意的巨大反响。稍有不慎,轻则降低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重则可能引发社会性事件。
2.社会性风险
中华民族具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目前,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是源于外部社会的最大风险源。阶层固化、寒门难出贵子等舆论反映了民众的焦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规模化办学引起的教育同质化、农村撤校并点引发的上学难问题、升学竞争带来的焦虑……都是潜在的风险点,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必须引起充分重视。此外,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处于成长期的学生辨识能力弱、模仿心理强,因此网络在扩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度降低、网瘾少年的增多、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等,也成为教育风险不可忽视的方面。
3.突发性风险
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是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突发性风险同样可能发生在教育系统。一些突发性灾害或安全事故,都可能损伤师生安全。如地震造成的校舍损坏,暴雪引起的上学困难、各地偶发的砍伤学生事件,学校组织学生春游、秋游中出现的交通安全事故,突如其来的疫情(如流感、非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等。这些突发性风险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必须引起充分警戒。
(二)教育系统内部的风险
1.教学风险
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存在着不同的教学风险,风险系数、风险点也各不相同。如学生在课堂、课间会发生跌倒、碰撞,体育锻炼、体育课上有运动损伤等风险;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和谐,课后的学生作业量是否恰当等有可能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风险;理化生实验、劳动技术实践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由于未成年人对风险的预测性差,教师作为责任主体之一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操作,做好相关的教育管理工作。
2.管理风险
在学生集聚的校园内,学生的“衣食住行”都存在潜在的风险点。住校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等都是学校管理不可忽视的风险点。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由于中小学生属于身心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客观地对待校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再加上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包容性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如自己不小心摔跤造成的小损伤、同学间的小冲突、教室座位的正常调整,等等,往往会引发师生矛盾、家校矛盾,成为管理风险的重要诱因。
师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当下重要的风险来源。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在中学阶段,由于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学生休学、退学甚至轻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有上升趋势。另外,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学生精力旺盛,会出现校园暴力事件,甚至发生中学生打死(伤)教师、同学的恶性事件,校园欺凌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这都是与学校管理密切相关的风险。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 因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特点,教师的师德问题、廉洁问题往往被社会舆论放大,更易引发危机。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检查、教研部门的各项评比、班级排名的压力、家长的过分要求,会让教师不堪重负,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成为教育新的风险源。
二、基础教育风险化解的策略
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贝克指出:“中国正在全面迈向现代化,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两三百年现代化里程,其间社会转型的痛苦、震荡是不可避免的,宛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快吃一盒压缩饼干,短时间内可能还尚无饱意,但不久肠胃胀痛与不适就会接踵而来。”[2]因此,增强驾驭风险能力,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是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强化制度规范,从源头杜绝风险
古人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很多风险是由于规章制度不规范而造成的,因此,强化制度规范是从源头上杜绝风险的根本措施。
1.立法立规,厘清权责
面对风险挑战,最好的防范方法是变被动为主动,用法律规章为教育立起一道保护墙,杜绝风险的发生。
为保障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已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规,还有《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多个条例规定,近期出台的《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教师管教有据、惩戒有度提供了依据。但是,与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相比,立法工作仍需加强。例如,为防范校园欺凌、规范校园安全管理机构、职责、制度,厘清家庭、政府、社会的保护责任与义务等,亟需制定“校园安全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
目前,安全事故頻发,问责形势严峻,许多学校以安全的名义限制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取消春游、秋游,限制学生出校门,甚至有老师将体育课改成室内课、学生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以防风险。因此,必须通过法律法规为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护航,严禁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而限制或取消学生应该正常进行的各项活动。出现安全事故时,要用法治思维方式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严禁校闹。
2.风险管控,防范未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风险治理时要求“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3]在有关教育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出台前,应先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风险的发生。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管理机构必须有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有与自身权责相适应的风险评估机制,有完善的应急管理方案,确保减少风险发生、减轻风险带来的伤害。基础教育风险管控体系主要涉及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报告和风险审查等方面,从任课教师、班主任到校长、教育局长,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风险管控体系和内容,并将之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风起于青萍之末,小的风险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发展成为大的危机,甚至可能发展成灾难。要重视可转化为危机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等,提前预判,化解风险 。
(二)提升防范能力,用爱保驾护航
当法律规范完善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人。教职员工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有教育、监护之职,对其校外生活有引导、督促之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教师也是学生与学校、家长与学校的主要联系人,这些关系处理好了,教育风险的治理就找准了着力点。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对教职员工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安全条例的培训,要提高教职员工的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让他们“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动有规”。
学校应重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能力的提高。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年龄、性别差异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展开针对性的防护训练。中小学安全教育不仅应着眼于学生当下安全,还应立足学生终身安全需求,将珍爱生命、规避危险等安全意识内化到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中。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工作既要有法度,更要有温度。与严肃的法律法规、硬性的规章条例相比,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需要师长的扶持和关爱,不能因为规避风险而将学生关在教室里,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风险意识是教师组织各项活动的成功法宝。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心是化解教育风险的最佳利器。尤其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学校,师爱要部分替代父爱、母爱成为护卫学生安全的屏障。
(三)汇聚各方力量,建设韧性社会
教育风险与绝大多数风险一样,不是一元化、孤立的风险,而是多种风险因素长期累积、相互叠加、相互作用的产物。以社会关注度高、极易引发风险的高考改革为例:我国一直强调高考的重要社会功能与工具价值,高考不仅是高校选拔合适人才的主要途径,还引导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同时还承担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跨越城乡二元结构的功能,更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的功能[4] 。另外,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现实问题与矛盾也影响着学校的安全环境,如社会治安环境的复杂化使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率上升、社会食品环境令人担忧的现实给学生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转型时期的许多现实问题导致青少年自杀的案例不断增加,等等[5]。因此,治理教育风险,不是教育系统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应对的,必须汇聚全社会的力量。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各级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政府还应协调相关部门,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大环境。要推广校园警察制度,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风险管理顾问制度,为学校处理安全问题提供警力支持、法律支撑。推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家长与学校签免责协定,借助保险等多种机制化解学校安全责任。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应对风险策略是增强韧性。韧性(resilience)原本是物理学概念,韧性越好,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现引申为面对严重威胁,个体或社会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从系统管理角度,增强韧性要从注重包容性、强化连接性和增加能动性三个方面入手。
韧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得之泰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的韧性,适度地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经历风雨,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获得发展。其次要缩小社会分配差距,改变职业准入标准过度强调学历的倾向;要引导媒体宣传去精英化,强化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包容,以此减轻各方面压力、减少教育风险。然后要施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地评价,开展多渠道交流,开通畅言的渠道,关怀“弱势群体”。
要有效地化解教育风险,要从法规上完善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决策风险防控机制,促进教育决策模式转型;要提高从业者素质,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和担当构建“防风林”;要培育积极的风险文化,强化社会韧性,推行风险清单管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健康.教学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4.
[2]乌尔里希·贝克.世界主义的观点:战争即和平[M]. 杨祖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
[3]张洋.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 2019-01-22(1).
[4]钟秉林,王新风.新高考的现实困境、理性遵循与策略选择[J].教育学报, 2019(5):62-69.
[5]喻晓社.加强学校风险管理 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新常态下教育行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意义及创新[J].江西教育,2015(31):4-5.
责任编辑:颜莹
Prediction of and Solution to the Risks of Basic Education
DENG Yuhong
(Nanjing No. 27 High School, Nanjing 210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the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high risks. There also exist various risks in education, including external risks: policy risks, social risks and unexpected risk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still internal risks: teaching risks and management risk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can be employed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al norms to reduce the risks at the source,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prevention to let love escort students, and integrating social forces to construct the resilient society.
Key words: educational risk; risk prediction; solution to 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