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0-05-06邹游
邹游
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形成的具有共产党基因的特色文化,红色文化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共产主义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对学生三观的建立和为人处世原则的养成,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显著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因此文章以新疆地区高校为例,对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快速的流通,这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与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国高校中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对社会以及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缺乏了解,而部分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向我国学生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并诋毁我国的意识形态与政府的各项措施,缺乏社会经验与思辩能力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听信这些谣言,使大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应有的认同。而红色文化中包含了我国特色的社会制度与文化精神,将其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了解,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思想价值
红色文化最早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时期,而当时的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原因就在于共产党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与思想,而这些思想与信仰的结晶便是红色文化的原型。红色文化中蕴含了共产党的核心思想价值,即与一切困难作斗争,坚定不移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将红色文化应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并学习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与战胜困难的决心。而这一宝贵精神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受此影响,会成为一个立场坚定、敢于斗争、不怕困难、思想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二)文化价值
红色文化中不仅包含来自共产党灵魂中的思想,还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红色文化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斗争行为,因此其中也记录了大量有关我国近代时期的文化特征,从这一点上看,红色文化也是研究我国近代文化的重要参考之一。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我国近代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特征,从而丰富学生的学识和文化知识素养。
二、红色文化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问题
(一)认同问题
红色文化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时期,现在看来属于较为传统的文化,而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也可以接触到大量不同种类的思想与文化,红色文化在这众多思想文化的冲击下显得非常的“老土”与“落后”,难以得到接受现代新潮思想与文化的学生的认同。缺乏学生的认同使得学生在接触红色文化时难以提起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不会高。
(二)教学问题
红色文化是内涵非常丰富的文化,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并抽出适合的部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融合。但我国很多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过于形式化,教师在上课时只会照本宣科,并没有将教材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新疆地区的高校也不例外。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使得红色文化无法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单调乏味的课程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听课与学习的兴趣,使红色文化难以在课程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传播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关键在于塑造学生的三观,因此课程的作用应不仅局限于课堂,在课后也应当重视对课程中关于思想政治的内容的传播,从而在课上与课下双方面完成对学生三观的塑造。但目前我国高校的一大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仅能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一旦下课学生便会将学习的内容抛之脑后,这种课下传播中断的现象使得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课堂上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缺乏持续作用的红色文化自然难以完成对学生思想与三观的塑造。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红色文化虽然是较为传统的文化,但其在思想文化内容丰富的今天依旧没有落后,红色文化难以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原因主要是融入与宣传方式的问题。只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创新红色文化的融入与宣传方式,就可以使红色文化在今天发挥其独特作用,最大限度的实现其教育价值。
(一)打造红色课堂
红色文化可以塑造学生的三观,丰富其学识,因此将红色文化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时,应当以红色文化为主要部分,以其为中心打造红色课堂,使红色文化发挥其主场作用,真正的体现出其在课堂上的价值。
(1)专题课堂教学
专题式的课堂教学以红色文化中的内容为专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红色文化中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相关的内容提炼出来,以红色文化的内容为主,在教学中辅以与思想政治课程有关的内容,这种专题式教学方式既可以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又可以使枯燥了理论知识有承载之物,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单调空洞的现象。专题式教学法在发挥红色文化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访谈课堂教学
访谈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将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人、事或物带入到课堂中,例如参加共产党革命的党员、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或是一些与记載了共产党革命历史的相关物品与文献等。访谈式教学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近距离得以接触真正的红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与了解红色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通过与红色文化关系密切的专业人士的访谈,可以提升红色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开展红色实践
红色文化中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很多珍贵的历史事迹,而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在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的,因此展开红色实践,可以让学生亲身接触并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红色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感,从而更好的发挥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一大弊端就是过于重视理论而缺乏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不同于专业知识课,其主要目的是完成对学生三观的塑造,而这需要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心目中的理论知識,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程发挥其应有作用。
对于融入红色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来说,考虑到红色文化的特殊性,高校应当进一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纯理论授课可以适当缩减,让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体会真实的红色文化上。实践课程的方式可以是参观博物馆或抗日战争遗址等参观性活动;也可以是为烈士陵园扫墓等劳动活动;或是进入革命老区参与志愿活动之类的沟通类活动,这种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实地访谈的形式进一步进行学习。
实践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红色文化,特别是对于新疆地区的高校来说,大部分抵触红色文化的学生并不是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抱有敌对心理,而是因为不够了解或受到外界的蛊惑。学生尚处于成长与发育中,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提升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使学生在充分了解红色文化的前提下以更加辩证的眼光看待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意识形态,从而为将来缓解新疆地区局势问题提供可能。
(三)营造红色氛围
目前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很多学生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信息的冲击,在这种环境下红色文化难以稳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学校应当营造一个适宜红色文化生存与传播的氛围,提升学校中红色文化的浓度,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红色文化,避免在其他形式的文化的冲击下淡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营造红色氛围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在现实中,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艺汇演或比赛等,通过设置奖励吸引学生参加。以此营造学校中的红色文化氛围;在网络中,学校也应当发挥网络技术传播信息的优势,在网络上宣传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事迹,并以此引发学生的讨论,使红色文化能够完全覆盖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
四、结语
文章对红色文化在新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融入进行了研究,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价值与文化价值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水平和塑造学生的三观非常有帮助。在新疆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目前红色文化在新疆地区高校中存在认同问题、教学问题与传播问题,而文章则提出了打造红色课堂、开展红色实践与营造红色氛围三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罗永宽,李燕.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J].文化软实力研究.
[2] 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