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风师德背景下关于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素质的思考
2020-05-06陈春红
陈春红
摘 要:在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质量建设的新时期,作为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对这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及习近平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对在高校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汉语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汉语教师;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师风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科教水平大幅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学习。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①。目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高校从事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教师职业素质。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师资中的汉语教师队伍
2018年9月教育部制定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对不同专业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作出了明确要求,以中文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来华留学生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五级水平;以外语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来华留学生毕业时,本科生的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四级水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可见,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尤其是学历教育,无论何种教学语言授课,学生的汉语都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都要接受汉语学习与培训。而在汉语预科教育、汉语进修教育中,汉语课更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汉语教师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成员。汉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对这项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汉语教师的主要教学对象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教学任务是教给学生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让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学习和生活,更好地知华、友华。留学生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论是与中国学生相比,还是在留学生群体之间,他们的国籍、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语言、生活习俗等都有很多差异。这些都增加了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与课堂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对汉语教师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师风师德”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下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做到育德为主,进行正身、立學和施教。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四、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素质
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是全体教师的职责,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汉语教师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作为一名汉语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要地谈一谈在高校从事留学生教育的汉语教师在新时代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素质。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教育初心,树立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感。汉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留学生,工作职责决定了汉语教师要跟来自不同国家、持有不同意识形态、拥有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人打交道。因此,在国际友人面前,汉语教师更是新时代中国广大教师的代表。汉语教师更应该胸怀国家和民族,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原则立场,维护国家利益,忠于国家教育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事业,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树立崇高的职业追求。在平时工作中,一言一行,都要遵循师德规范;一举一动,都要做好学生榜样和示范。汉语教师要做有教育情怀、有理想追求、积极进取、人格高尚、受各国人民尊重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者。
二是增强道德品质,陶冶情操。从普遍的教师职业道德角度来看,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把人类社会不断积累和创造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获得从事社会工作的本领,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懂得在社会上如何处事、做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业道德责任。这也要求教师自身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汉语教师而言,给学生传授汉语、中国文化知识,培养汉语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举止文明、团结友善等道德品质和健康阳光的心理素质,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另外,汉语教师职业道德也有其特殊性,因为它超过了单一国家、民族的要求,更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例如,平等、博爱是全世界教师共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对来自任何国家的学生教学都要遵循这一道德准则,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对教学工作、事业充满热情与热爱等。《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倡导的各国教师应具有“和平、民主、友谊”的道德精神,尊重“种族、性别、个人信仰”的人道主义精神、“拒绝强制与暴力”的民主精神等是国际教师的普遍道德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指出,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包括:热情、博爱、公正、责任心、合作发展、终身学习。
笔者认为,一名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汉语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热忱地投入到我国来华留学生的教学事业之中。汉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不同国籍、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学生,发扬博爱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以开放包容地心态看待文化风俗差异;严于律己,举止文明,修养良好,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的践行着和传播者。
三是要有较强的专业学识和教学能力。在汉语课堂上,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书写汉字,“教什么”是汉语教师的立身之本。这要求汉语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具体来说,除了掌握汉语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等基本语言要素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当有具有较好的汉语交际能力,如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能熟练运用各种语体进行书面写作等。在理论知识方面,要对汉语语言特点和规律有清晰的认识,能够用言简意赅、浅显易懂的语言准确地向学生说清楚相关的语言结构、语法异同、使用规范等。这也需要汉语教师不仅从汉语本体研究出发,更要结合第二语言教学、学习理论知识、语言对比研究以及掌握外语知识等来增强对汉语语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语言分析研究的能力,了解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异同,能因材施教,找准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汉语的规则。
四是汉语教师是将汉语教授给学生,因此知道“怎么教”非常重要。如何备好课、上好课需要汉语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把教学大纲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研究,把课程标准与教学材料结合起来备课。除此之外,还应备好学生的情况,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国籍、母语、教育背景、文化风俗、宗教信仰、汉语水平、学习动机需求、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了解学生是否来自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学生是否有汉语水平考试需求,学生是否有文化、宗教忌讳等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合理管理课堂。要上好课,就要求教师有目标清晰合理的教学设计,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创造性地融入到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培养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一方面是肯定他们的进步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如识字写字的困难等,让学生在正面的情感交流与交际语境中提高汉语水平。
五是在当今科技、人文信息膨胀的信息时代,掌握丰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求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语言承载的是文化。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典故、习语、修辞方法等无不包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民族个性。语言课上涉及的中国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地理、先进科技等知识都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把这些文化知识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汉语教师要努力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不断更新知识,保持学习、探索、发现的热情,学而不厌,锐意进取。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学,才能继续不断地教。”汉语教师是留学生来到中国最早接触到的教师群体之一。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汉语教师更是带领学生认识中国的引路人,因此汉语教师将何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怎么传递给学生更显重要。
汉语教师应把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关注学科专业前沿,不断学习,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的同时也要从教学实践中思考总结,对教学活动、教材、学生习得情况等展开探索钻研,教研结合,既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要提高科研能力。
六是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永葆仁爱之心。在教育不同国籍的学生时,教师应了解并尊重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避免因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社会风俗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冒犯”,避免因政治、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敏感性话题和不必要的冲突,理解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帮助学生找到纠正偏误的方法。大多数留学生都是远道而来求学的青年学子,人生阅历尚浅,初来乍到对中国不熟悉,身边没有家人、朋友,对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管理方法、校园生活也较为生疏。教师应理解学生,在教学管理中与学生保持沟通与交流,多指导、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中国老师的真诚与温暖,缓解思乡情绪与文化冲突,疏导心理压力,让他们尽快熟悉来华留学的各种法律规定以及中国学校的管理制度。细节上的关爱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体贴和尊重,同时,也会为教师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五、结语
汉语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影响着整个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质量提升和综合发展。在外国友人面前,汉语教师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广大教师的形象,更应该胸怀国家和民族,坚定信念与立场,忠于国家教育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事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友好开放的心态欢迎各国学子,尊重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宗教与风俗。同时,汉语教师应用自己扎实的学识、过硬的专业素质做好汉语言教学、研究工作,用教育者的仁爱之心、优秀品行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的践行着和传播者。
注释:
①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数据统计,2019年4月12日。
参考文献:
[1]刘潇潇.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9(7):458.
[2]陈强,王恩林,于书诚.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实务(来华留学篇)[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
[3]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7.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C].国际教育团体协商委员会第19次会议,1954.
[6]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能力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7]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Z].2010.
[9]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Z].2010.
[10]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Z].2018.
[11]习近平.做“四有”好教师,习近平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重要讲话[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