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科高校创新团队建设
2020-05-06刘仕文
刘仕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源于其理论体系,相关理论的一级学科是中国国家指导思想和思想教育建设的战略部署。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创新,完成引领时代潮流的使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主义交织在一起,国内外的多元文化主义旨在增强话语权。各种现象表明,马克思主义领导的学科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始终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加高效便捷,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创新。人类历史上曾有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等变革,但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促成的科技革命,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变革。信息化和“互联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将受到影响。我们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基础上创新的要求,在人类最新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当下的环境:学科的地位、困境与主要任务
(一)当下以马克思主义的主导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高校教育中地位中的困境
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用作党和国家的指路明灯。然而,基本道德教育作为国家公民的必修课,关注的是人的本质道德,例如品行、操守、公德心、共情能力、自我约束意识和法律意识。这两者看似可以有关联,然而这种关联并不是必然的。换言之,一个个人品行修养健全的人并不一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个人可以信仰宗教,可以无信仰,但是这个人依然可以是这个社会中和谐的一份子,是共产主义者的“好朋友”;同样,在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中,可能有些人没有受过良好的训练。
这两者混为一谈,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纯洁性,也弱化了个人基本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这两者需要双管齐下,但不可模糊边界,否则会“事倍功半”,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生硬晦涩,不利于受众的扩大。
处境尴尬: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的概括与标注。这种泛化和标签问题存在于基于马克思主義的学科中。泛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当成一个帽子,什么人文社会科学的都可以带上,这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和纯洁性被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渊源很容易被忽视。标签化则是另一个即端,过分强调独立性,排斥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这会导致马克思主义过于“高高在上”,削弱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主体的实践性,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生存”。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在观众中将更加被忽视。
相关学科教师的专业荣誉很低。在职场上也就不利于相关研究者和学生的坚持,造成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个人生存的脱节,这就不利于师资团队的建设。
(二)我们的主要任务
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三大作用:即团队建设、体系构建和方向引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文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需求。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建设有效的平台
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宣传的优秀平台,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建设成为学校的重点学科。纳入相关的教育政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马克思主义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二)师资团队建设
教师队伍的能力强是教育体系中最坚固的基础,这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一样适用。一只有着精湛业务能力、良好的思想、实力强劲的教师队伍,是使学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需要提高该队伍中教师的研究能力、授课水平和思想觉悟。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它也对教师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目前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就一定存在着注重专业建设而轻视党建、注重专业课教学而轻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因此,借助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平台,可以更方便有效的对教师队伍进行宣传教育,从而使教师队伍更有使命感和认同感。
(三)建立学科与课程的双向支撑
在高校的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科本身的理论研究,也要重视理论传播的研究,也就是“教学研究”,这种做学术如主流的做法同样也利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否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将越来越实用,进入历史博物馆。因此,在主体意识中,它仍然在主体和课程的客观建构,以及评估和评估机制的设置。要统一“科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实现学科与课程之间的“双向支持”,共同进步。
(四)增加相关专业的就业环境
在当今的就业趋势中,职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因此它关注社会中的一些流行职业,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此外,从马克思主义专业毕业的人就业较少,一般都进入教育部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因此,大学生必须选择市场所需的专业来学习,这导致??大多数学生专注于大众课程,专注于专业课程,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因此,高校应在培养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时也要结合现实,同时之中该专业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举办定向的求职活动,引导社会各界重视马克思主义学科。相关单位也可放宽专业限制,重视求职者的实际技能之外的个人修养。在信息化时代的条件下,加强对用人单位相关的宣传,这样一来,用人单位也会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学生也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和良好的商业能力,从而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学者的就业渠道。最终达到社会各界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成果。
三、良好的开端——以现存的政策为例
(一)“青马工程”和江苏省“青蓝工程”
2007年5月15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简称“青马工程”) 。该项目针对的目标群体包括大学骨干,团队干部和年轻知识分子。注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专业学科,我们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帮助我们的青年学生以及学者在各方面发展成为人才。
“青马项目”培养了与时俱进的年轻马克思主义者和忠诚而高素质的共产主义信徒。充分发挥青年骨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无论是通过个人风格展示,青年骨干论坛等,都能提升学生的新思想和思辨意识,通过激励学生积极学习,通过专业管理积极实践,实施创新导向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蓝色工程”是江苏省教育厅实施科教省和人才省的战略,进一步加强了教学人员队伍建设。培养重点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重点抓好优秀高级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在高校选拔培养中实施的重要人才培养项目。
以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省“蓝色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他还是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克思主义学科二级学科带头人。梅景辉院长在南财马院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出色的行政能力,在学院开展各式各样的精彩活动:读书会、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带领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本质理论深度接触,同时没有停止自我的进步与学习,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这种组合双向支持的作用。探索理论源泉,感受理论源泉的魅力。
(二)“三进”政策
推进“‘三进工作”高校马克思主义大学应运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教科书的介绍是基础,进入课堂是核心,进入思想是目的。”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调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基本原理。“‘三进工作”重要的任务是将教学系统转化为价值体系的过程既有针对性又有助于理论深度和培养温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DB/OL].新华社,2016.
[2] 萬资姿,舒乙钉.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
[3] 李琳君.高校“青马工程”育人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4.
[4] 卢文忠.精英化与大众化:高校“青马工程”定位问题辨析[J].学周刊,2015.
[5] 卫灵.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与队伍建设的调研与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
[6] 陈锡喜.气壮理直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4.
[7] 张永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