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
2020-05-06张林栋
张林栋
摘 要: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论十大关系》是指导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不仅为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思想指引,而且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成就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论十大关系》;现代化建设成就;当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从社会主要矛盾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总结经验,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前进,《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独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其思想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脉相承,对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成绩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论十大关系》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
十大关系报告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十分独特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美苏为代表的冷战局势有所缓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预计将要迎来了一段较为和平的建设时期。1956年苏联召开苏共二十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赫鲁晓夫作出了全面否定斯大林模式的秘密报告,引起了以东欧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轩然大波。这次会议打破了苏联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严格的教条主义模式,因此,探索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势在必行。从国内来看我国刚刚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急需协调,过度模仿苏联模式造成农轻重发展很是不协调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国内和国外的复杂背景下,《论十大关系》应运而生。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成就与《论十大关系》一脉相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为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日益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革的国内环境,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面对问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尽管这些取得的新成就与《论十大关系》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与矛盾大相径庭,但是两者内在的精神实质有诸多一致性。从这个方面来讲,当前所取得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既是对《论十大关系》精神的继承,又是《论十大关系》在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突破。
(一)经济建设方面与《论十大关系》
经济建设成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我国在保持经济总量势头猛进的趋势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逐步推进新型产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强调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更加重一点。”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毛泽东详细地介绍了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地提出要走出一条明显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政治建设方面与《论十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鲜明的制度优势,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实际、保证人民大家做主的好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保证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践行平等、互助、团结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克服艰难险阻,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带领中国人民在各个方面不断跨上新的台阶。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说:“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并且要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常注意检查。”“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搞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较为和平的国内环境。新时期,党和国家始终心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多党合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我国政党制度,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论断,为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发展提出了根本遵循。
(三)生态文明假设方面与《论十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和长久进步,环境保护意识日渐深入人心,中央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措施稳扎稳打、成效显著。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年~2013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2.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森林蓄积151.4亿立方米;201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7年下降3.1%、2.7%、6.7%和4.9%,均完成2017年排放总量降低目标。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毫无疑问,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不计后果的随意开采。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因素,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绝对不是互相對立的概念,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作用的关系。
三、《论十大关系》的当代价值
时代是思想之基,实践是理论源泉。新时代,我国正在经历当今社会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人心,在这样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对《论十大关系》进行当代视角的解读,绝对不是对经典著作的回顾,更是对当今社会发展思想内涵的指引。
注重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实事求是。《论十大关系》的发布绝对不是毛泽东同志凭空猜测或者主观臆想的,而是深入实践不断倾听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及时进行交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得出的理论依据,正如毛泽东同志自己所说的那样:“那个十大关系是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个一部,总共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渐形成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的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可能形成呢?不可能形成。”由此可见,《论十大关系》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
注重联系的普遍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论十大关系》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级的背景环境下提出,文章主要涵蓋政治、经济、社会、国防等方方面面,看似每一种关系都是彼此对立,互相矛盾的,实则都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毛泽东同志抓住事物的本质,以联系的普遍性为基本原理,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找出每一种关系的结合点,进行点差研究,进而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总之,《论十大关系》对经济建设思想方面的贡献、对政治建设思想方面的贡献,以及对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方面的贡献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所蕴含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方法论要求,更是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价值指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崔哲荧.《论十大关系》中的矛盾观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J].党史博彩,2019,582(2):24-25.
[3]何况,王颖.《论十大关系》与“五大发展理念”关系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4.
[4]刘彦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当代价值[J].党政干部学刊,2016(28):5.
[5]吴亚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当代科学发展理念价值探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7(8):4.
[6]王涛.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理念的初步探索——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考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7-23.
[7]杨彬彬,马玉婕.从《论十大关系》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纪念《论十大关系》发表60周年[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6):1-5.
[8]江泉,吴筠.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理论成就[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9):3.
[9]李荣君.协调发展:毛泽东留下的治国智慧——《论十大关系》的现实意义探究[J].党史研究,2018(17):2.
[10]夏红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历史进程、成就及基本经验[J].大连干部学刊,2019(6):26-30.